文字盘点继续。

「然而,大军前脚刚离开大同不到三天,大同便遭遇了瓦剌主力的猛攻。」

「大同守军近乎全军覆没,城池差点被直接攻破。」

「这个时候,你的兄长朱祁镇并不知道身后的大同沦陷...。」

「也先也没有选择继续鏖战大同,因为他知道一但明军回过神来,集全国之力,反扑易如反掌。」

「他的目标也从来不是大同,从皇帝亲征那一刻,他的目标就改变了。」

「他要摧毁明军的主力,生擒大明皇帝,以此为要挟,重新夺回元大都。」

「和大明南北相抗。」

「于是,他率领瓦剌大军尾随在明军身后,等待时机给出致命一击。」

......。

正统十四年。

身处紫禁城深宫中的钱皇后顿时心惊。

一瞬间有些站不稳。

“天啊。”

“也先大军正在逐步逼近他的丈夫。”

“而她的丈夫此时浑然不知。”

“这可如何是好?”

此时钱皇后已经彻底慌神了。

她向上天祈祷。

希望上天能够拯救她的丈夫。

......。

「在此时,一个更加危险的深渊正在明军大军回京的路上等待。」

「在此前,你的兄长朱祁镇从京师去往大同的时候。」

「后方的军镇宣府就已经自身难保。」

「阿刺知院的三万蒙古军趁着朱祁镇大军经过宣府之后,开始围攻宣府下辖最北方的军镇“马营”。」

「并将“马营”更北边的卫所‘独石堡’,‘松树堡’等军卫全部端掉。」

「独石堡是宣府下辖中直面蒙古的门户,其军事实力不输马营。」

「在独石堡被血洗之后,马营守备杨俊不战而逃。」

「独石,马营被阿刺知院占领之后,云州,龙门,永宁,怀来守军纷纷弃城而逃。」

「宣府的东边和北边全部沦陷了...。」

「这个时候,等于说从大同到宣府,再从宣府到京师之间已经全部断了联系。」

......。

正统年间。

在京城留守的大臣们心都提到嗓子眼。

这可如何是好。

他们连救皇帝都办不到。

现在京城附近已经没有兵了。

从河南,山东调兵少说也要七八日。

皇帝他,还撑得住吗?

......。

「而更为可怕的是,此时的宣府只有不到守军两万人...最多勉强自保,根本无法接应皇帝的大军。」

「因为阿刺知院的大军就在城外,一旦出城...宣府也要失守。」

「宣府守将杨洪是个千征百战的猛将,而正是因为如此,他才知道双方的差距,没敢轻举妄动,随意出城接应大军。」

「他先要想办法联系京师,报告皇帝现在的处境。」

「而此时,跟随皇帝亲征的部队并不知道事情已经复杂到了这般地步。」

「他们即将要深陷瓦剌大军的包围圈之中,随时可能迎接死亡的到来。」

......。

大明洪武。

随着战况一步步地恶化。

朱元璋已经开始慌了。

“怎么回事?”

“咱就是这么一说,朱祁镇这小子还真想给咱搞出一个靖康之耻来?”

朱元璋感觉,自己的想法可能在下一秒就会变成现实。

......。

「而为何明军在面对瓦剌的入侵时会被完败呢?」

「还是那句话...也先对于明军在整个北方的布防了如指掌...甚至可以说...都精确到每个边镇的实际守军数量。」

「所以也先再给脱脱不花,阿刺知院商议入侵明境时,连多少人能攻下那些地方都已经提前布置好了。」

「在你兄长朱祁镇带领大军跨过宣府之后,结局就已经注定。」

「不管是走内长城,还是外长城...都避免不了一场大战的发生。」

「只是双方在哪里打,在什么时间打的问题,而你的哥哥朱祁镇此时才是真正的蒙古人,他还被蒙在鼓里。」

「甚至说...你的兄长此时还是想要和瓦剌大军拜一拜手腕的。」

「于是,大军抱着忐忑的心情开始沿着外长城一路回京。」

「沿途军镇了无人烟,大批的明军尸体裸露在外,这一幕给京军造成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

「就连你的兄长此刻也终于意识到...瓦剌人究竟是有多残暴。」

「这个时候,朱祁镇的心中,已经没了曾经的豪言壮志,他早已被眼前血流成河的一幕给打击的体无完肤。」

「这个时候,他只想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京师。」

「于是,锦衣卫先行,大军尾随在后...一路出奇的平静,无论是锦衣卫还是骑兵探子,都没有发现瓦剌人的踪迹。」

「从大同到阳和口,再到怀安,竟然没有遭受任何的阻击。」

「八月十日,大军回到了宣府,众将士们终于松了口气...连续数日的雷雨天气,加上后勤准备不充分,军中早已缺粮,军心涣散。」

「宣府守将杨洪向你的兄长报告了宣府东部,北部的情况,朱祁镇更加惶恐,派出锦衣卫连夜侦查。」

「然而无论是马营,龙门卫,还是独石堡,均未发现瓦剌大军的影子。」

......。

景泰元年。

漠南草原。

阿刺知院看着金榜上明军锦衣卫去宣府的东北方向侦察。

呵呵一笑。

“小伙子...这会我的三万大军已经在怀来等你了!”

“咱到哪里,还能被你发现?”

......。

「于是,八月十一,大军离开宣府,沿着预定计划前行,沿着鸡鸣山,雷家站,土木堡,怀来卫,榆林堡,居庸关返回。」

「在宣府东北部没有发现瓦剌的大军,是因为瓦剌大军在监视着明军的一举一动。」

「提前规避的结果。」

「大军刚刚离开宣府,到达雷家站时,也先就带着瓦剌大军出现在宣府附近的鹞儿岭。」

「鹞儿岭是宣府和雷家站之间传递消息最快的要道。」

「这个时候,宣府守将杨洪几乎肝肠寸断...他知道...这次要遭重了。」

「然而他宣府不到两万大军,又抽调护送皇帝八千余人,此时的城中只有万余人守军,面对也先的近六万大军...想要拦截无异于螳臂当车,葬送宣府。」

「于是,杨洪选择派出数十骑传令兵快马加鞭追赶大军,势要在瓦剌大军偷袭前和皇帝搭上线。」

「时间就是生命,传令兵完全将生死置之度外,终于在大军即将出发前消息送到。」

「八月十三日,宣府仅剩的传令兵靠着最后一口将消息送到皇帝大营。」

「“瓦剌尾随大军而来,离此不到五十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