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田尔耕之外,骆思恭、刘侨、骆养性以及锦衣卫的其他百户、千户也分别前往各处百姓的家中,将这些过冬的物资,以天子的名义送到了百姓的手中。

那些受到恩惠的百姓,对于惦念着他们的天子,也是感激涕零,不住的口呼万岁。

一时间,圣明天子的名头,流传于百姓之中,更有甚者,还在家中为朱由校立下了长生牌,时时祈祷。

负责调配物资的刘一燝、杨涟、邹元标几人,在民间的声望也是直线上升。

原本人人谈之色变的锦衣卫,也备受百姓们的欢迎。

对于这一情况,内阁和百官还是非常乐见其成的。

毕竟天子有个好名声,他们这帮辅佐天子的官员们,能跟着沾沾光,省的一天到晚被人骂做贪官、恶人。

“唉~,百姓们呐,永远都是这么朴实善良,但凡对他们好那么一丁点儿,他们又怎么会反对你呢!”

得知民间情况的朱由校,也不禁感慨不已。

不过几日,京城附近的穷苦百姓,便在内阁与锦衣卫的帮助下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随即朱由校便趁热打铁,分别命令刘一燝、杨涟、邹元标兵分三路,在锦衣卫的协同下,拉着大量的御御寒物资,向着山西、陕西、辽东三地赶去,负责主持当地的赈灾行动。

又过了几日,新任户部尚书袁应泰,终于来到了京城。

朱由校为了以示重视,再次派人到了朝阳门外,前去迎接。

袁应泰见到当今陛下,如此重视自己,也不禁开心不已,面色矜持的跟在宦官身后,来到了乾清宫。

刚一进入殿内,袁应泰便向着案牍后方的朱由校恭声行礼。B

“臣,袁应泰,拜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哈哈~,朕的财神来了,袁爱卿快快免礼!”

朱由校也开心的笑出了声,放下手中的账册,起身上前将袁应泰扶了起来。

“多谢陛下!!”

袁应泰也受宠若惊的再次躬身行礼,对于天子如此热情,心中不由多了一丝感动。

命人给袁应泰取来一把圆凳之后,君臣二人相对而坐。

朱由校随即拿起桌上的一份账册,递给了袁应泰,沉声道:

“袁爱卿,朕刚才翻看了一下,自去年起,国库就已经亏空了一千多万两的白银。

今年一年,百官的俸禄、各部的开支、各地的水利工程、边军的粮饷全都没有得到解决,朕也是忧心不已。”

说起银子,朱由校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不见,转而开始唉声叹气起来。

见到天子如此模样,袁应泰也面色凝重的接过账册,细细翻看起来。

每翻一页,袁应泰的面色便凝重一些,看到最后,他的双眉之间也拧成了一个大大的“川”字。

久在地方的他,自然知道花钱的地方的很多,可是他怎么也没想到,户部这几年下来竟然能弄出这么大的亏空。

看着袁应泰捧着账册坐在那里皱眉苦思,朱由校也不由问道:“不知袁爱卿上任之后,准备如何解决国库亏空?”

袁应泰沉吟片刻,恭声道:“回禀陛下,臣入京之前,便听说户部接下了一桩案子,负责清查那些勾结内宫的地主、商人,亏空一事,可以从他们身上下手。”

“这件事情,确实急需处理,既然袁爱卿这么说了,那么就由袁爱卿主抓此事,若是遇到什么困难,可随时禀报于朕。”

袁应泰这种雷厉风行的办事态度,让朱由校很是满意,直接对其表示了支持。

随即朱由校又说道:“这件事情,也只是填补以往的亏空,对于户部以后的管理,袁爱卿可有什么想法?”

听到朱由校的问话,袁应泰也不由端坐身形,开始整理脑海中的一些思路。

他知道,天子的这次策问,关系到自己日后能否坐稳户部尚书的位置,以及入阁的可能性。

为了自身的利益,户部必须得做出一些成绩来才行,否则,自己只能向韩爌那样,黯然离场了。

沉思片刻,袁应泰开口说道:“臣觉得,户部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要重整明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耗费,以免造成更大的亏空。”

“那袁爱卿,就跟朕好好说一说,户部该怎么做?”

朱由校面前露出一丝感兴趣的神色看向袁应泰,目光之中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许。

袁应泰捏了捏手中的账册随,即说道:“陛下,历来国库充盈,无非就是节流开源,既要想办法省去不必要的开支,又要想办法增加收入。

臣方才翻看这份账册,发现往年的许多开支,实在是太不合理。

就说六部衙门,年年修缮,每年都要一百万两银子,这些钱都足够翻盖新的衙门了,这简直就不可思议。

还有浙江那边要修那几条堤坝,臣记得万历四十五年的时候,朝廷就花费了四百万两银子进行了加固,那么多钱花进去了,这才过了没几年,他们又要修,而且一要就是三百万两。

对于这些不合理的开支,户部竟然全都签了字,臣以为这件事情,必须解决。”

袁应泰的一番话,让朱由校眼中露出一丝认可的神色,继而问道:“听袁爱卿这话,难道是有人故意谎报虚假开支,来私吞国库的银两?”

听到这话,袁应泰心中一凛,他知道,如果自己顺着天子的意思说下去的话,势必会再次掀起大案。

刚刚就任户部尚书的他,可实在不敢卷进这场风暴当中。

想到这里,袁应泰赶忙说道:“回禀陛下,是不是谎报,臣不敢断言。

但臣想说的是,户部在接到这些账单的时候,应该派人前去调查清楚,确认无误之后再行签字,而不是别人报什么,他们就签什么。”

朱由校点了点头:“不错,户部掌管的是整个大明的钱粮,虽说各地都要户部操持,但也不能疏忽大意!”

“陛下圣明,臣正是这个意思!”

袁应泰拍了一个马屁的同时,心中也不由暗自松了一口气。

朱由校笑着问道:“既然如此,想来袁爱卿已经有了应对之法?”

“回陛下的话,臣以为应该在户部专门设立一个统筹、调查的部门,用来核实各部送上来的开支账单。

例如修建堤坝,在接到账单之后,户部应该立刻派人前去,看看那堤坝是不是该修,然后做出相应的预算,与开支账单进行比对,看其是否合理。”

“呵~,若是依着袁爱卿这个法子,就不怕都察院找你的麻烦?要知道,监察一事,可都是由都察院负责的。”

听到袁应泰这个方法,朱由校不由轻笑一声。

“回陛下的话,钱粮事大,关乎国计民生,若是怕别人找麻烦的话,臣也就不配当这个户部尚书了!”袁应泰斩钉截铁的说道。

“好,既然袁爱卿能有如此决心,那么尽管放手施为,定要做出一些成绩来,也让内阁也看一看,朕力排众议,提拔于你,是何等正确的决定!”

“请陛下放心,臣决不辜负陛下的提携之恩!”

话都说到这了,袁应泰也不含糊,当即向朱由校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