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大地之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一骑信使飞驰在通往京城的官道上,在信使的身后,还背着两面杏黄小旗,上书:“飞马、急递!”

此时天色初明,北京的北门刚刚打开,几名守城的士兵,也哆哆嗦嗦的来到了城门处。

几名士兵刚刚站定,便见到北方官道上,一卷黄尘滚滚,一骑骏马飞驰而至。

士兵正要开口喝问,就听那信使大声吼道:“辽东八百里加急,速速让开!!”

一听这话,几名士兵脸色一变,急忙让到了一旁,任由信使冲入城中。

直到那名信使的身影消失,几名守城士兵方才回过神来。

“辽东那边发生了什么?怎么会发来八百里急报?”

“不知道啊,难道是建奴又进兵了?”

“不会吧?这天寒地冻的!”

“那谁知道……”

几名士兵也一脸诧异的议论纷纷。

要知道,八百里急报在整个大明也是不多见的,这几个士兵当了一辈子差,还是第一次遇到。

很快,那名信使径直来到了皇城脚下,当得知是辽东急报之后,皇城守卫也不敢怠慢,带着信使向着宫内跑去。

恰好今日正是五日一次朝会,朱由校与百官正齐聚于奉天殿内。

无论是朱由校还是百官,对于辽东之事,尚不知情,而他们今日所谈之事,也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正所谓,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

但凡是涉及到国政大事的事情,一般都是由皇帝与内阁商议一番即可,几乎不会放到朝会上去说。

毕竟百官齐聚,意见不一,一旦吵起来,那可是非常耽误事儿的。

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校,看着老生常谈的百官,百无聊赖的打起了哈欠。

“咳~!”

首辅方从哲见到天子一脸兴致缺缺样子,不由轻咳了一声。

朱由检见状,也赶忙强打着精神坐直了身体。

首辅作为百官之首,是有责任与义务提醒监并督皇帝朝会的,这个面子,该给还是要给的。

底下的孙承宗,见到天子如此模样,也暗自点了点头。

虽然天子年幼,性格跳脱了一些,但是对于百官,还是比较尊重的。

“臣袁应泰,有事启奏!”

一名官员退下之后,新任户部尚书袁应泰旋即站出身来,向着朱由校躬身一礼。

朱由校面色一正:“准奏!”

“启禀陛下,经过户部一众官员的整理与核算,百官提俸一事,已于昨日完成,新增俸禄,也可于年前发放!”

说着,袁应泰取出一份奏呈,捧在手中。

听到这话,百官的脸上,全都露出一丝开心的笑容。

自己苦盼了许久的事情,可算是有结果了。

跟在朱由校身旁的王安,快步到来到殿内,接过奏呈,陈于御案之上。

奏呈上面,条理清楚的书写了百官的职能构成与薪俸明细,除职位高低之外,也对官员负责的事务进行了区分,干事儿多的就多发,职位清闲的就少发。

上至首辅,下至县令,全都面面俱到。

朱由校看罢,满意的点了点头:“好啊,好,袁爱卿不愧是朕之股肱,端端一个多月,便完成了此事,比那韩爌可强多了!”

“此乃臣之本分,不敢受陛下如此称赞!”

对于天子的捧一踩一,袁应泰神色如常。

朱由校看了袁应泰一眼,旋即扭头看向方从哲。

“方阁老,散朝之后,内阁就递个题本上来,尽快将提俸一事安排下去,争取赶在年前,先把在京官员的俸禄发下去,至于地方的,待到来年,再一并补足!”

“是,陛下!”

方从哲神色恭敬的答应了一声。

随后,朱由校扫望百官一眼,凝声道:“近日天寒,昼短夜长,每逢朝会,诸卿都要在天色昏暗之时,起身准备,还要冒着寒风在宫外等候,甚是辛苦。

朕觉得,朝会的时间,可以向后推延一下,改为辰时二刻如何?”

“推延朝会时间?”.BIQUGE.biz

听到这话,百官不由微微愣了一下,旋即一脸感动的看向龙椅上的朱由校。

尤其是那些距离皇宫较远的官员,更是开心不已。

要知道,在朝会之前,百官就需要提前一个时辰来到午门外等候,晚上睡不好不说,还要忍受寒风之苦。

北京的天气,虽然比起辽东要好上许多,可是仍旧是寒冷至极,一站就是一个多时辰,任谁也受不了。

如今天子大发慈悲,将朝会时间向后推延,自己也就不用遭那么多罪了。

“陛下圣明,如此关爱百官,实乃千古未有之圣君,臣拜谢陛下天恩!!”

就在百官愣神、暗自窃喜之际,后方的黄立极抢先一步,站出身来,大声的称颂起来。

“陛下圣明!!”

回过神来的百官,也纷纷叩首谢恩,竟无一人,出言反对。

虽然朝会时间,是由太祖皇帝定制的,但是对于百官来说,实在是太苦了,这种破规定,如改了也好,省的自己再遭罪了。

龙椅上的朱由校见状,也笑着点了点头。

前有提俸,今有推延朝会,相信用不了多久,那些所谓的祖制,也就没有了什么约束。

待百官起身之后,朱由校旋即抬起手,冲着一旁的王安打了一个手势。

王安会意,随即上前一步,大声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百官闻言,也异常默契的低下头去,不再言语。

今日是个高兴的日子,就算有事,也没人再敢站出来,给皇帝和百官添堵。

王安见状,旋即大声道:“退……”

话音未落,便听殿外一道急促的喊声传来:

“辽东八百里急报!!”

“嗡~!”一听这话,奉天殿内,顿时一片哗然,所有人都脸色一变。

八百里急报,这几个字的分量可太重了,由不得百官不重视。

要知道,有明一朝,也只有当年土木堡之变的时候,才启用过。

虽然一日八百里,有很大的夸张成分,但也表明了事态已经到了非常危机的地步。

辽东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是建奴吗?还是……

一时间,原本还处于欢乐当中的奉天殿,顿时变的有些沉闷起来。

朱由校也急声道:“快传!”

“是!”

王安急忙快步,向着殿外跑去。

很快,那名信使捧着急报,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

“启禀陛下,辽东诸将,不满朝廷,锦州总兵李诚,打着清君侧的名头,举兵反叛……”

信使话音刚落,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