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值房。

随着孙慎行、李三才以及朝中骨干官员的被捕,各部衙门的大小事务,也全都压到了内阁的头上。

看着各种政务题本,如同小山一般堆积在案牍上,方从哲几人也不由一脸苦涩的叹息一声。

他们几个,年纪最小的周嘉谟都已经快六十岁了,面对这么多的政务题本,一两日还好坚持,若是时间长了,肯定是吃不消的。

忙活了半日,看着案牍上的题本依旧不见减少,一旁的孙如游揉了揉发酸的肩膀,一脸苦涩的看向同样在揉着肩膀的方从哲。

“方阁老,三法司那边,还是要多催着点儿才好,若是拖上个一年半载的,你我恐怕要累死在这内阁值房了!”

“唉~,老夫也想此案尽快了结,可是陛下那边却态度不明,而且还不许三法司到东厂和锦衣卫取证,单靠三法司的那些人,光是调查案件,都颇为吃力,又如何能够短时间内审结?”

方从哲也是一脸愁苦的叹息一声,心中也是甚为无奈。

原本他还以为,朱由校是准备大事化小,将谋逆压成贪赃枉法,对孙慎行等人惩处一番,然后将其撤职、换人,这件事也就过去了。

可是,朱由校偏偏就较起了真,非要三法司查的清清楚楚,给朝廷和天下一个满意的交代。

这样一来,孙慎行等人,虽然身在诏狱,可是依旧是有职位在身。

因此,方从哲几人也无法安排人去顶替被捕官员的位置,来分担内阁的政务压力。

之前方从哲还想着让朱由校派锦衣卫和东厂协助三法司进行调查,可却被朱由校以避嫌为由而拒绝。

用朱由校的话说:这案子就是东厂和锦衣卫追查白莲教引出来的,厂卫不好再插手其中。

虽然朱由校的话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方从哲却从中感觉到了天子的用意,那就是想把这件案子给拖下去,而且时间越长越好。

毕竟,三法司那帮差役的查案能力,实在是不敢恭维,靠他们去查清这件案子,哪怕是一年半载的,也查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

因此,方从哲猜测,自家陛下肯定是想趁着在这些官员被捕期间,做些什么事情。

而且这些事情,肯定是非常重大之事。

现在复盘一下整件事情的经过,方从哲也明白了过来,早在陛下召自己等人进宫并拿出那份供词之时,内阁就已经被陛下给算计的死死的。

“唉~,真是老了,不中用咯!”

方从哲悠悠叹息一声,抬了抬发酸的胳膊,然后继续埋头开始处理起了桌案上的题本。

“陛下的目的是达到了,可是我等却陪着一起遭殃了!”

一旁的孙如游感慨一句之后,也一脸无奈的开始埋头苦干起来。

“咦?这份题本……”

一直不曾说话的周嘉谟,看着眼前的题本,不由轻咦出声。

“怎么?”

方从哲与孙如游一同抬头望向周嘉谟。

周嘉谟说道:“两位阁老,这封题本,是秦良玉,秦将军所上!”

方从哲眉头一抬:“哦?她的题本,不是应该先送到兵部吗?怎么送到这里来了?”

周嘉谟:“她上的这封题本,并不是军务,而是关于教会的事情!”

“嗯?”

方从哲微微一怔。

秦良玉身为勇卫营总兵,京营副都督,不好好带兵,竟然管起了教会的事情,这还真是怪了。

就在这时,一旁的孙如游也拿起一封题本:“方阁老,我这里也有一封关于教会的题本!”

“何人所上?”方从哲问道。

孙如游:“英国公,张维贤!”

一听这话,方从哲的眉头皱的更深了。

随后方从哲将秦良玉和张维贤的题本拿了过来,开始细细翻看起来。

秦良玉的题本,写的是关于整顿、监管教会人员、并责令官员退出教会一事。

而张维贤的题本,写的则是将教会收到朝廷与官府的治理之下,使其为大明出力。

两人的内容虽然不同,但其目的却都一样,那就是教会是个大麻烦,必须要进行遏制或者是清理。

看着眼前的两封题本,方从哲陷入了沉思当中,思索起了这两封题本背后的东西。

方从哲可不觉得秦良玉和张维贤这两个武人,会闲的没事儿,去关注那些与朝政无关嗯教会。

再者,此二人如今都是当今陛下的心腹,他们的一言一行,背后都代表着天子的意志。

想到这一点,方从哲也明白了过来,秦良玉和张维贤能够上这样的题本,定然是得到了当今陛下的授意。

“方阁老,对于这两封题本,内阁该如何票拟?”一旁的周嘉谟上前问道。

“这个嘛……”方从哲也不禁犹豫了起来

身为浙党领袖的方从哲,虽然没有加入教会,但是对于教会的势力,却并不陌生。

尤其是在他的老家那边,大大小小的教堂,几乎遍布每一个府县,加入其中的教徒,上至官员乡绅、下至寻常百姓农夫。

就连朝中的官员,也有不少人都顶着教会教徒的名分。

虽然教会一直都安稳本分的宣扬教义,不曾做出什么其他的事情,但其势力却遍布各个阶层,而且信徒人数极为庞大。

这样的一个势力,一旦想要作乱,定会引起无法想象的动乱。

直到现在,方从哲也终于明白了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原来朱由校利用勾结白莲教一案,将孙慎行、李三才等一众骨干官员抓进诏狱,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整顿教会铺路。

毕竟那些官员,大多都与教会有关联。

而今那些人全都被抓了起来,朝廷再想整顿教会,将会没有任何阻力。

当今陛下显然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又借着秦良玉和张维贤的题本,来出手整顿教会。

张维贤身为勋贵之首,秦良玉又是勇卫营总兵,此二人的态度,也基本代表了大明所有的武人。

虽然大明一直都是文臣节制武将,可是对于这些武人,却也没人敢小视。M..

有了天下武人的支持,教会就算真的作乱了,也能很快就平息下去。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