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大早,晨光熹微之际,新山大队从沉寂中苏醒。

金色的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洒在这片大地上。

给庄稼、青山都披上金黄色薄纱,人们在清晨的微风中,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此时的知青点,众人终于有点好精神了。

之前掰玉米的活计,把众人弄得疲惫不堪。

要不是大家都想在猫冬的时候,能把炕烧得暖和些,他们都想暂停中午的捡柴任务了。

虽说他们依旧按照之前的作息时间表,来安排生活。

总归身体状态是不如农闲时的,就连每天捡柴的数量都大大减少了。

朱阳看着早起时,大家都这么有精神,不由得想起他们前几天偷过的懒。

只要想到他们的柴还差得多,就一阵心焦。

“看大家都这么有精神,我先说件事儿啊。”

朱阳作为知青点的负责人,免不了要提醒大家。

“咱们前两天忙的时候,捡柴都比较敷衍,这两天不那么忙,得努力啊。”

一众人的好心情,在听到朱阳说的话以后,瞬间被破坏了。

丁香不免嘟囔:“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每天都得这么累呢。”

庄雪本还想安慰安慰丁香的,听到她的话,也沉默下来。

他们这些知青最开始下乡,都以为很快就能回家的。

结果他们在乡下一待就是好几年了,也没有能回城的消息传来。

虽说他们新山大队回城的知青较多,那也是人家家里想办法。

要不就是买到工作,要不就是回城嫁人。

她自己呢,是家里的老大。

知青下乡的政策刚出来,她就知道她只有一条路走,那就是下乡。

因为家里是舍不得弟弟下乡的,而小妹又还小。

她对于下乡也并没有多排斥,反正在家里,她也不是最受宠的那一个。

只是远离家人,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新山大队。

再加上地里的活儿很苦,又有些知青不省事儿。

每天不仅身体累,回到知青点了,心累。

就这么在新山大队扛了四年了,她其实依旧没有适应。

可是,她家里的情况,自己知晓。

她的父母会为她弟弟花钱买工作,绝对不想为自己多花一分钱的。

刚来的一两年,弟弟还在读书。

可能父母也觉得亏欠她,每隔一两个月,还会寄钱给自己。

只是自从去年听父母说弟弟要结婚了以后,自己寄回去一套枕头套。

今年一年时间,家里连只言片语都没有了。

庄雪看看在一旁洗漱的魏盛,眼睛瞬间模糊。

之前舍不得浪费来回的火车费,今年回家,就当是安自己的心。

要是,,,她便在这里结婚安家吧,和魏盛一起。

原本活力满满的众人,还先想着要努力攒柴呢。

结果丁香的一句话,让他们都沉默了。

他们这些人,来了新山大队两年以上了都没能回去。

都是家里实在困难,父母没有能力让他们回城。

要不就是在家不受宠,父母根本就不在意的人。

朱阳看自己一句话给大家都整沮丧了,才对着沈沐柠他们这几个单独住的人开玩笑。

“我说,张嘉阳啊,你们这些单住的人,得更努力了啊。”

朱阳这话,瞬间让张嘉阳更加苦恼了。

他一脸菜色,无语地看向朱阳,我真是谢谢你提醒我了啊。

好不容易昨天能缓过劲儿了,今天又来一个重担啊。

赵川等人对上张嘉阳那张苦涩的脸,想想单独住的知青们要攒的柴可比他们多多了。

这下他们还能笑话笑话张嘉阳,心里就好受多了呢。

想那么多干嘛呢,他们的日子还是一样的过。.BIQUGE.biz

生活并不会因为他们现在多思多虑,就突然天降馅饼。

再说了,现在这么和谐的知青点,总比之前有那些闹腾的人存在的好啊。

之前他们是做什么事儿都不安宁,都有人扯后腿。

现在嘛,除了一个何晓兰拎不清以外,大家都很和谐呢。

既然如此,他们何必愁眉苦脸的啊。

看看楚明旭、张嘉阳,林思琪以及沈沐柠四人,他们是有行对较好的条件。

不也和他们一样在这乡下挣扎,每天为生计奔波嘛。

“我知道自己差的柴还多呢,不过之后不是还有两个多月时间嘛,怎么这么急?”

张嘉阳一开始要来新山大队下乡,他家里人就托人问过这边的情况了。

所以他是知道每年在新山大队,猫冬时间长达四个月。

一旦这里开始下雪了,那基本都是几天几夜不停歇。

到时候,大雪峰山,他们就不能上山了。

至于想要出大队,也行,只要不怕走在到膝盖这么深的雪。

等到猫冬的时候,他们都得烧着炕,就待在屋里。

在屋外的话,人是扛不住这寒冷的。

虽说林思琪、沈沐柠以及他,他们三个自己住的人可能没攒多少柴。

但是他看之前的老知青们,攒下的柴已经蛮多了。

只要按照他们的节奏这么慢慢攒,是能够在下雪之前攒够冬天烧的柴的吧。

朱阳知道张嘉阳刚来,对岭北了解的并不多。

于是和几人科普,他们之后除了秋收,还要干什么。

“虽说到下雪的时间,还有两个多月,但咱们还有秋收呢。”

“秋收可不是个容易的事儿啊,比前几天收玉米还苦呢。”

朱阳想想之前秋收过得日子,就觉得浑身酸痛。

“秋收的时候,基本都要加班加点的做,每天中午的休息时间就没有这么多了。”

“在秋收中间,还夹杂着打秋这件大事,这也是很辛苦的。”

朱阳说完话,赵川忍不住接下去,“对啊,之后的两个月时间啊,都很累。”

其余人都赞同地点点头,也是一脸心有余悸的模样。

而这其中,最有发言权的就是赵川以及石文菊了。

他们都是知青下乡政策刚出台时,就来到新山大队的人。

想当初,他们听说新山大队可以猫冬,别提多高兴了。

结果现实在狠狠打他们的脸啊,一个个都被干趴下。

那个时候虽然大队长他们有提点知青们,要多准备柴火。

但是他们每天累得连饭都不想煮来吃,怎么还有精力攒柴哦。

以至于他们第一个冬天凑钱卖柴,还每天扣扣嗖嗖地用。

生怕哪天没柴了,大队里也没多余的卖给他们。

那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冻死在这里了。

这也让知青们记忆深刻,这才有了知青点完善的捡柴制度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