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姜林一下子招募这么多人,那个登记的书吏还特意告诫姜林说道:

“你可要想好了,一旦我立了契书,这些人都算是你们麒麟山庄的人了,如果以后他们成为流民,官府可是要拿你的!”

姜林点了点头说道:

“多谢大人提醒,我心中有数!”

“行吧!”

那书吏点了点头,然后又叫了几个人过来帮着一起弄契书。

等姜林带着这一千两百多人回来的时候,已经到了半下午。

姜林把这些人交给魏莱等人,让他们看着安排之后,他就被王木匠给叫到了一边。

这段时间接触下来,王木匠也看出来了姜林胸有大志,且能力不俗,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白手起家挣了这诺大的家业。

再说这天灾人祸不断,王木匠也有了投靠姜林的心思,所以在几天前已经正式成为了麒麟山庄中的一员。

“家主,这是我远房的堂兄王大锤,是一名铁匠。”

王木匠把一个年约四十的壮汉带到姜林面前介绍说:

“我这个堂兄之前一直在冀州讨生活,因为家中遭了难,所以来投奔我!还望家主收留!”

还没等姜林说话,他的脑海中顿时响起系统的声音。

【叮咚,恭喜宿主发现地巧星,是否立即查看!】

姜林眼睛微眯,不由的看了一眼那个铁塔似的壮汉,地巧星吗?

“立即查看!”

顿时姜林的脑海中浮现了王大锤的信息。

姓名:王大锤

星宿:地巧星(当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时,双手灵活性增加200%,耐力增加20%,臂力增加20%!)

年龄:37岁

武力:49

智力:43

军事:23

武技:基础捶法(初级捶法,登峰造极),重锤(中级捶法,出神入化),乱披风魔锤(高级捶法,登堂入室);

状态:46

忠诚度:37

综合:38.33

评价:灵活双手,可不仅仅是用来打铁哦……

姜林看到王大锤的信息,眼睛顿时有些发热,他现在的武力值是四十九点,也就是说一旦突破就能成为一名三流的武将。

他这等实力当一个人铁匠是在是太屈才了!

不过姜林也能理解,为什么这王大锤会成为一名铁匠,因为他的星宿天赋让他在打铁或者说是铸造兵器方面占了极大的优势。

虽然姜林对于王大锤成为一名铁匠感到有些惋惜,但是最终姜林还是决定让王大锤在麒麟山庄继续当铁匠。

因为麒麟山庄现在严重缺少兵器,为了不引起旁人的注意力,姜林都不敢再附近的城池里购买兵刃。

现在麒麟山庄的兵刃其中一大部分都是他从徐州回来的时候在冀州境内买的,还是分几次购买。

如果麒麟山庄有了自己的铁匠就不一样了,姜林完全可以购买一些铁矿石来锻造兵刃。

虽然铁矿也还朝廷管控物资,但是市场上还是有售卖的,姜林少量多次的购买,应该不会引起旁人的注意力。

再者是这王大锤刚加入忠诚度就能达到37点,显然也是一个可以信得过的人。

姜林满面笑容的答应让王大锤加入麒麟山庄,让他先好好休息几天,同时祝福王木匠抽时间帮王大锤在庄子里建一个铁匠铺子。

现在麒麟山庄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有人,现在兵器也有了眉目,姜林心中最后一块也落了下来。

时间转眼就进入了十二月份,这段时间李华帮姜林联系到了一名老皮匠。

这个老皮匠被来是冀州一个庄子里的,但是后来庄子被灾民冲破,他也就被灾民裹挟着来到了涿县。

还好老皮匠收了几个老实的徒弟,这一路一直护着他,不然这老皮匠估计早就死在路上了。

因为知道姜林现在需要皮匠,所以这段时间李华一直在帮他打听,于是才知道老皮匠的遭遇。

李华自然是第一时间通知了姜林,姜林见了老皮匠然后花了十两黄金的安家费,并同意帮忙寻找老皮匠的家人之后,老皮匠才同意加入麒麟山庄。

等老皮匠休息了几天,身体恢复一些后,就开始带着徒弟开始制作皮甲。

老皮匠名为武有德,他自然是知道姜林招募自己是因为自己的手艺,只有自己表现出足够的能力,姜林才会重视自己,帮忙寻找自己家人的事情,才会更加上心。

进入腊月之后,这天也更加的寒冷,南城门外每天晚上都会有人冻死,而官府每天只是一碗稀粥。

不少灾民都知道这样下去,自己待在南城门外不是冻死就是饿死,所以不少灾民便离开了涿县城在附近各个庄子游荡。

麒麟山庄外也有不少人聚集,还好麒麟山庄现在人手足够,到也不担心灾民有什么不好的想法。

只是这些灾民在麒麟山庄外面不吵也不闹,只是目光无神的盯着麒麟山庄发呆。

姜林虽然是看不到他们都眼神,但是也知道他们对于生存几乎已经失去了希望。

姜林看到这一幕心中难受的紧,他叹了一口气,然后闭上眼睛开始抽奖。

这段时间姜林积攒了七点忠心值,6点义气值,还有二十五点民心值,算下来姜林一共可以抽奖65次,姜林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全部用来抽奖。

脑海中的转盘疯一样的旋转,姜林只是闭着眼睛,大脑放空,静等着抽奖的结束。

不知道过了多久,姜林突然听到系统的声音:

【抽奖已全部完成,所有奖品全部存放在系统空间中,请宿主查看!】

姜林把注意力放在系统空间中,一眼就看到了一堆红色的东西。

“这……这是……”姜林感觉自己的心跳有些加快,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那些红色块状的东西:

“老天爷保佑,竟然真的抽到了!”

这红色的东西就是姜林朝思暮想的红薯。

这个时代因为没有化肥,所以粮食的产量都不高,栗米一亩地产个三四石,也还是两百来斤就是高产了。

但是红薯可不一样,亩产基本上都是在三四千斤以上,这产量翻了足足十几倍,更关键的是红薯不挑地,也耐寒。

如果这红薯真的能推广起来,恐怕这大汉再也没有饿死之人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