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林之前创立大汉银行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想到了这一点。

现在无论是大汉,还是吕洲,曹洲,还是未来的黑洲,南北汉洲,唯一的官方货币只能是大汉新币。

在姜林的谋划中,华夏商会会掌控诸侯国的商业,大汉钱庄掌控诸侯国的货币。

只要能落落的掌控这两个,诸侯国就翻不了天!

除了这个,姜林还准备了另外一个大杀器,那就是能源!

现在大汉已经在研制内燃机了,一旦内燃机成熟,那么石油就会成为经济腾飞的必需品。

而姜林拿下西亚,并且在那里划分郡县就是这个道理。

有了后世中东的那些石油,大汉就掌握了能源。

经济,货币,能源,这些东西都在大汉的手里,那些诸侯国,又能翻起什么浪花!

随后姜林又和内阁的其他成员,沟通了一下远洋舰队的事情,这些事情都处理完,他才返回后宫。

关于朝堂上发生的事情,早就已经传到了后宫,李瑶也是知道,姜林是看在她们的面子上,给了她们背后家族一条生路。

所以她们亲自下厨,准备了一桌子好菜。

虽然她们做的味道没有那些御厨的好,但是这却代表着他们的一份心意。

特别是饭后的活动,极尽迎合,着实让姜林痴迷!

运动过后,姜林躺在貂蝉的大腿上,李瑶给他按着脑袋,大乔和小乔,一左一右的给他敲腿,糜贞喂着姜林水果。B

姜林睁眼就看到了正上方两个巨大的竹笋,他抬手摸了摸,然后朝李瑶问道:

“瑶瑶,天儿今年也有十五岁了吧!”

姜天是定和二年,也就是公元195年出生的,现在是新元十年,也就是公元210年,可不是十五岁了嘛!

“我打算把天儿和玄儿,昊儿他们都送到东南周瑜的麾下!”

姜天是皇长子,他的母亲是李瑶,姜玄是皇次子,他的母亲是张宁,姜昊是皇三子,他的母亲是蔡琰。

当然,后来大乔,小乔,邹梦儿他们也生了儿女,但是那些孩子现在还小,不适合外放出去。

李瑶听到姜林这么说,顿时有些不舍的说道:

“天儿他们还太小,要不再等两年?”

“十五了还小吗?”

姜林知道李瑶内心舍不得,于是便说道:

“他们现在正是涨知识,建立价值观的时候,养在深宫里面是成不了才的!”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有出去长长见识,未来的他们才不会被别人蒙逼!”

“我大汉的江山,想要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未来的继承人很关键,他们必须有足够的见识,对这个天下有足够的了解!”

“去东南你也不用担心,那里有公瑾,还有他们的三个师兄在,会照顾好他们的!”

“东南汉那边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他们还要去曹洲,去西亚,去吕洲,黑洲,甚至是南北汉洲!”

“以后我会定下一个规矩,我大汉皇室不养废物,皇子年满十五岁之后,必须行走天下,或开疆扩土,或牧守一方!”

“只有他们表现出自己的能力,才能继承这个大汉的位置!”

“以后大汉不是说只有长子或者嫡子才能继承大统,最重要的是要有能力!”

姜林有句话没有说,如果他有生之年,能把计算机,能把互联网给搞出来,未来皇帝,他想要弄个全民选举出来。

这样被选出来的继承人,可能不是那种雄才大略的,但是绝对不会是废物。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带着大汉走的更远!

当然,这些姜林是放在自己的心里的,暂时是不会说出来,因为有些天方夜谭了。

李瑶听到姜林这么说,便知道姜林已经拿定了主意,她也没有办法拒绝。

只是她有些不舍得姜天,一想到姜天会离开京都,几年可能都回不来一次,她的眼睛就有些泛红。

而张宁和蔡琰等人却互相对视了一眼,他们的眼中固然有伤感和不舍,但是眼神的深处,还有一抹隐藏极深的喜色。

大汉或者说大汉以前,为了保证权利的顺利交接,有一个规矩,那就是嫡庶有别,长幼有序!

上到一个国家,下到一个家族,都是嫡长子继承的制度!

所以张宁和蔡琰她们虽然是贵妃,但是严格意义上说,她们就是妾,她们所生的孩子,也是没有继承权的。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姜林的话很明显,未来谁能继承这个皇位,看的不是身份地位,而是能力!

如此一来,她们的孩子,也就有了继承皇位的可能,她们又怎么能不高兴!

接下来,又是荒唐的一夜!

…………

第二天,姜林用过早膳之后,直接赶去了大汉科学院。

这科学院可并非只是一个院子,而是一个占地近万亩的城堡一样的建筑,里面有数十万科学人员,外面还有重兵把守。

可以这么说,没有科学院院长和姜林的授令,那是一只蚊子都飞不进去!

科学院里面分了数百个研究方向,有姜林时不时拿出来的那些教材和资料,科学研究已经少走了很多的弯路。

无论是材料学,锻造学,冶炼学,空气学等等,都有了长远的进步,而姜林今天过来,是因为电力学有了一个重大的突破。

几年前就有人听过研究姜林拿出来的资料,把电给搞出来了,就是什么磁生电,电生磁,切割磁感线那一套逻辑。

但是因为没有储存电力的设备,也没有配套的使用的电器,所以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电灯泡已经被研究出来了!

传统白炽灯的灯泡原理就是电流通过灯丝的时候,把它烧到白热化程度而发出的炽热的光,并且要保证灯丝不至于断裂或熔化。

现在大汉的材料学得到很大的突破,但是白炽灯所用的钨丝,现在大汉还弄不出来。

但是钨丝没有,姜林是知道他的替代品的,比如碳化棉丝。

科学院的那些学者,在姜林的指点下,经过几年的研究,这个电灯泡终于成功了,并且达到了量产的标准。

就是得到了这个消息,姜林才立马赶了过来。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