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呀——”

斜倚在床上看书的持盈闻声抬头,见丫鬟小秋引着爹娘进门来,忙放下书卷:“爹,娘。”

长孙泰摆了摆手:“你伤还没好,不必起来了。”持盈方靠了回去,范氏上前来坐在床沿,心疼地摸了摸女儿的脸颊:“我可怜的儿,几日不见越发消瘦了。”

持盈笑着握住娘的手:“盈儿没事,倒是爹和娘这几日一直忙着张罗芳儿妹妹的婚事,累得都憔悴了。”

范氏心中难过,紧握着女儿的手,低头不语。

“盈儿啊,爹有几句话想对你说,一直没找到机会,”长孙泰在绣凳上坐下,面色踌躇,“今儿正好武王府那边来了人,爹就把话一块儿说了,往后的日子是苦是甜,就只有靠你自己了。”

持盈点点头,清澈的双目注视着爹:“爹爹的教诲,女儿莫敢不从。”

长孙泰叹道:“那日……爹动手打了你,看着你浑身是血,爹心里……爹心里也不好受啊,”说着揉了揉眼角,“在你开口之前,爹也想过你那鱼目混珠之计,但爹不忍心,盈儿,你是爹的好女儿,从小文静懂事,知书达理,爹知道你绝不会做出那种傻事,可是爹没办法,爹保护不了你,一想到我的宝贝女儿要给别人做小,爹这心里……心里……”

持盈宽慰地一笑:“人各有命,爹爹不必太难过了,是盈儿闯祸在先,才让爹爹这么难做,爹爹要是还这么说,盈儿真是无地自容了。”

长孙泰深吸口气,微微颤抖,又道:“太子才刚完婚,武王府那边就派人来商议婚期,看来是拖不过去了,盈儿啊,这话我们只关起门来说,武王殿下脾气暴躁、又好刚愎自用,你嫁过去以后,切不可触他逆鳞,须得事事顺着他的意才好,他若骂了你、打了你,受了委屈,也莫朝外头人说,啊?”

持盈不禁莞尔,点头应承:“知道了,爹,女儿心里有数。婚期定在何时?”

“不急,还有小半个月,”范氏擦了擦鼻下,强作笑颜道,“你嫁过去虽是做妾,但武王殿下未娶正妻,仍是要按照娶妻的礼仪接你过去,只是免了纳采、问名、纳吉等步骤,聘礼三日后送过来,我和你爹商量过了,下个月初六是个吉日,已经让人带话回去,如无意外,就是这天了。”

持盈又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距那日在雕花楼里睁眼醒来,已经过去了两个月,持盈挨了一通家法,下身鲜血淋淋,只得一直趴在床上休息,期间太子选妃、大婚,她都无缘参加。

谁能想到,原本该在这时候披上嫁衣成为太子妃的人,其实是她呢?

卧床养伤的两个月里,身边陆陆续续发生的一些事让持盈逐渐明白了自己的处境,自己不是从噩梦中醒来,更不是死了,而是不知何故,重新回到了自己十六岁这一年。

是老天怜悯自己红颜早夭,给了她重新书写自己人生的机会吗?

如果真是这样,持盈觉得自己倒是得感激郭氏了,如果没有她的暗算,自己一定还会被选为太子妃,之后的命运即使有些微不同,也改变不了太子崔颉是个笑里藏刀的阴险小人这一事实,虽说君王大多无情无义、爱过河拆桥,但像崔颉那样心狠手辣的,她阅遍史书,都再找不出第二人了。

不用和这样一头披着人皮的禽兽同床共枕,真是太好了,持盈发自肺腑地感慨。

只是……但太子妃出在长孙家这一点仍然没有改变,过几年建元帝驾崩,崔颉登基,以他的性子,长孙家灭门的惨剧还会再次上演!一回想起噩耗传来时,自己刚小产完,听到消息当场晕厥过去,再睁眼已是身处冷宫的种种,持盈便不由自主地感到身上阵阵发寒。

必须想办法阻止这件事!为了保护爹娘,也为了替曾经的自己和无辜惨死的孩子报仇,说什么也不能让崔颉坐上皇位!

养伤的这两个月里,持盈想了很多,关于接下来自己要做些什么,怎么做,巨细靡遗地在脑袋里推演过一次又一次,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无论自己将来有怎样的打算,都必须先走好第一步。

那就是抓住武王崔绎这棵救命稻草。

三月初六,吉日良辰,武王府迎亲的队伍来到了长孙府的大门外,鞭炮锣鼓震天响,引得两条街外的人也纷纷赶过来看热闹。

崔绎一身黑色的新袍子,胸前斜绑着一朵绸子大红花,面部表情因睡眠不足而欠奉,骑在爱驹金乌的背上,等得百无聊赖。

崔绎长得和已故孝怜皇后几乎不像,反倒是和建元帝年轻时候像个七八成,眉如折剑,眼似沉星,鼻梁高挺,下巴方正,由于长年在战场上厮杀,英俊中更带有寻常男子不易见的野性帅气,像一匹孤傲的头狼,令不少姑娘看红了脸。

时辰到,长孙府的大门打开,媒人和丫鬟牵着新娘子跨出门槛来,崔绎翻身下马,上前去接。

媒人将持盈的手交到崔绎掌心里,崔绎握住,转身蹲下,将新娘子背了起来,在周围人群一片欢呼声中朝花轿走去。

纳妾到底不比娶妻,迎亲之后没有那么多繁琐的礼节,持盈只要第二天跟着崔绎进宫去让皇上和皇后看一眼,不犯什么错,整个过程也就结束了。

这不由得让她想起了当初嫁进宫做太子妃的时候,提前三天沐浴斋戒,礼服试了几百次,改了又改,婚礼当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先下厨做糕以备稍后呈给公婆享用,然后便是没完没了的祭天、祭祖,等人被送进洞房时,持盈觉得自己已经饿得两腿发软了。

“叫厨房做点吃的,别饿着了。”将新娘背进洞房后,崔绎交代了一声,就去前院里陪客人喝酒了。

竟然还会担心自己肚子饿,持盈感到一阵暖流从心头流过,觉得崔绎这个人似乎也没有自己所知道的那么糟糕,还挺会关心人的。

哪像某个人,装都没装着问一声饿不饿,还得她红着脸主动要吃的。

房中除了小秋,其他都是王府的丫鬟,知道她是未来的主母,都很殷勤地上来磕头请安,持盈将盖头揭上去,对她们摆摆手:“都起来吧,我只是王爷的一个妾,身份比你们高不了多少,不必太拘束,姐妹相称就是,往后王爷娶了王妃,那才是主母,咱们还要一起伺候王妃呢。”

丫鬟们都连忙道不敢,小秋撅着嘴,颇有点对自家小姐降低身份与丫鬟们姐妹相称的事不满,道:“我家小姐从来都没什么架子,对我也像对亲妹妹一样。”等于是暗暗提醒她们一句,持盈再和蔼,终归和她们主仆有别,不可轻慢。

紧接着持盈将人分别打发去弄吃的、整理自己带来的衣物首饰等,然后趁人不注意,拉过小秋的手说:“你家小姐今非昔比,不再是太傅的嫡千金,只是王府的一个下人罢了,若不学着低头做人,等将来真正的王妃来了,我就两头不是人了。”

小秋有再多不平,也只能嘀咕一句:“是,小秋知道了。”

崔绎喝到接近亥时才回房来,酒劲上脸,说话也有点大舌头,走路歪三倒四,由一个看上去十来岁的少年将军架着进门来,持盈赶忙上前去搭手:“有劳曹将军了。”

那少年将军是崔绎娘家的远亲,名叫曹迁,从十四岁起就跟着崔绎,牵马提枪,在军中混久了,渐渐也升了官,封了游骑将军,但仍将崔绎视为主子,大小杂事一应包办,后来更成为崔绎麾下第一猛将,战功赫赫,连崔颉也曾动过招降的念头,只不过最后没能顺遂罢了。

持盈对他比对其他人更加尊敬,因为他是为数不多的、一直到白龙岗之役崔绎身死,都不愿意投降的死忠之士之一。

她认识曹迁,曹迁却不认得她,只知道她是主母,见她主动向自己行礼问好,还颇有点手忙脚乱,受宠若惊道:“不敢不敢,都是末将应该做的。”

曹迁将人送回来就走了,崔绎喝得酩酊大醉,倒在床上就要睡着,持盈只得吃力地脱掉他的靴子,将人扳正了放好,再去解他满是酒渍袍子。

“再……再满上!喝!”崔绎醉得稀里糊涂,险些又滚下床去,持盈啼笑皆非地将人按住:“王爷喝醉了,今晚先休息吧,改日再喝。”

崔绎突着一双牛眼,仿佛不认得她是谁,嘴里骂骂咧咧:“娶了个小丫头片子,有……有什么稀罕的!还不是本王挑剩下的……”

持盈隐约嗅到一丝不妙,伸手在他眼前晃了晃:“王爷?”

“你也不过是个妾生的……”崔绎说着,声音低了下去,“我才是嫡长子!”

持盈瞬间背上满是冷汗,不等他再说别的,用大红的被子兜头一蒙,再操起一旁的摆设玉如意,干脆利落地一敲,很好,一代英明神武的武王爷在洞房的床上晕了过去。

丫鬟们端着热水回来正看到这一幕,差点吓得坐下去,持盈抹抹额头上的汗,回头说:“你们几个,去一个人把曹将军叫回来,就说我有话要问他。”

马上就有丫鬟奔出去找人,恰好曹迁还在前院里帮着收拾残局,一听持盈有话要问,立刻跑了回来:“夫人有何吩咐?”

“问你个事,今日来吃酒的都是些什么人?”持盈抄着胳膊,神情严肃。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