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赞知道捏住了他的软肋,于是再添一把火:“若王爷觉得程大人投靠太子殿下也无妨,那我明天就去见子成,将画轴奉还。”

“等等!”

崔绎苦着一张脸,咬牙切齿地说:“本王再考虑考虑。”

百里赞笑道:“王爷考虑了这么多天,程大人该着急了吧?王爷今天想起见我,是不是下朝以后程大人又找过王爷了?”

崔绎抬头,两眼鹰一般锐利,直盯着他:“你怎么会知道?”

百里赞笑笑说:“推测而已。”

持盈不失时机地从旁捧场:“先生神机妙算,令人佩服。”百里赞谦虚地拱手道谢。

崔绎木着脸想了一阵,说:“程扈请本王三日后去他府中做客,说是……”

“得了稀世神兵,想请王爷品鉴品鉴?”百里赞接过话头。

崔绎眯着眼点点头:“不错,先生果然厉害。”直到这时方才收起了那股轻蔑的气劲,人也坐直了些:“依先生之意,本王是去还是不去?”

百里赞果断地道:“去,品鉴是假,献宝才是真,王爷若不去,与那稀世神兵失之交臂,实在可惜。”

持盈道:“可王爷不愿意娶程家的小姐,又怎么好拿了人画轴又拿人兵器?”

百里赞狡猾一笑:“王爷不愿意娶,可以做媒让身边的亲信娶,将来王爷荣登大宝,程小姐虽然做不得皇后,却也能晋升一品诰命夫人,对于程家而言,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持盈恍然大悟,不由佩服他空手套白狼的本事,在百里赞看来,若是崔绎执意不肯娶程家的小姐,退一步,也要将程扈绑在武王府的船上,做媒让手下亲信娶程家千金,既能白赚人家的神兵利器,又能笼络下属,还与程家成功结盟,是再好没有的了。

“嗯,说的有理,”崔绎一手支颐,缓缓点头,“那本王就去见识见识那星渊剑。”

百里赞双手交还玉佩:“既然王爷决意与程家结盟,那这画轴还是留着罢。”将画轴交给持盈,继而告退。

一转眼就到了程扈设宴的日子,持盈本还想着要找个什么理由让百里赞跟着去,没想到崔绎自己主动提了出来。

“有些话本王不方便说,你说。”崔绎整理了一下衣领,准备去上朝。

百里赞想笑又不敢笑,只得拱手答应:“是。”

趁崔绎不注意的时候,持盈低声提醒百里赞:“下朝后太子通常会去皇后处请安,你只要等在明堂外,下朝后自然会与他碰面。”

百里赞点了头,又忍不住问:“上次就想问了,夫人何以对太子的行踪如此了解?莫非夫人在东宫安插了眼线?”

持盈也不解释,随他误会:“你说是就是吧,成败在此一举,拜托先生了。”

正好曹迁卧病在床,无人牵马,百里赞便以马倌的身份跟着崔绎进宫,朝会时就候在明堂外。

崔绎的爱马金乌通体枣红,唯独鬃毛褐黄,乃是塞外良驹汗血马,数年前由西羌进贡给建元帝,恰值崔绎击退鸣凤关外北狄部落有功,建元帝就将宝马赏赐给了二儿子,以嘉奖他的功绩。汗血宝马在关外草原上都不多见,更不要说在京城里,看到金乌,就等于是看到了崔绎,百里赞牵着金乌的缰绳往诸皇子的马车队伍里一站,身份不言而喻。

崔绎排行第二,金乌与太子的马车并肩停靠,陪同崔颉来上朝的太子舍人过去从未见过他,不免有些诧异,武王的马夫怎么换成个文弱书生了,那姓曹的小将去了何处?于是故作不经意地百里赞搭话:“这位小哥好面生,怎么称呼?”

百里赞拱手还礼:“草民百里赞,新投王爷不久,曹将军身体抱恙,故代为为王爷牵马,这还是第一次进宫,如有失当之处还请大人海涵。”

太子舍人又道:“看你像是个读书人,怎么也做这等粗活?”

百里赞回答:“略识得几个字而已。”

太子舍人正要再问什么,金乌噫吁吁一声,打个响鼻,低头拱了拱百里赞,百里赞只得弯腰从马槽里拾几根草喂给它,金乌这才不满意地踱了两步,慢吞吞地吃起来。

“……”那一刻,坐在车辕上的太子舍人忽然感到了来自汗血马的敌意,那湿漉漉的眼中飘出轻蔑的光,仿佛在说:“他是伺候我的,没事别缠着他废话。”

于是太子舍人只能感叹着物似其主,乖乖闭上了嘴。

等到退朝的鼓声响起,群臣走出明堂,太子舍人第一个驱车上前迎接,崔颉一身龙纹朝服,端的是俊朗无俦,舍人对他附耳低语几句,崔颉抬眼朝牵着金乌的百里赞看去。

百里赞恭敬地将马牵到随后出来的崔绎身边。

崔绎正和程扈一路说着什么,见他过来,就道:“先不急着回府,去程大人府上坐坐,你把金乌牵回去,告诉王妃本王中午不回去用饭,叫她自己吃。”

程扈抚须笑道:“不劳烦小兄弟跑腿,老臣叫人去王府送信便是。”

崔绎也不拒绝,程扈就打发自己的家仆去武王府传话,然后请崔绎走在前,一同朝尚书府走去。

到了尚书府,自有马夫将金乌牵去马厩休息,金乌哼哼唧唧不想和百里赞分开,被崔绎冷冷一眼扫过来,忙缩了缩脖子,垂头丧气地被牵走了。

崔绎道:“府上下人在何处用饭,文誉跟着去。”

过去跟在崔绎身边牵马的都是曹迁,虽然谈不上是什么大官,却是崔绎最信任的人,如今换成了百里赞,程扈虽然不认得他,但仍能嗅得出其中的味道——这文质彬彬的小年轻八成也是崔绎心腹,自然是不能让他和自己府上的下人一处吃,于是说:“下人的院子太远,就让这位小兄弟在堂下单摆一桌罢,这样王爷有什么吩咐,传唤起来也方便点。”

“唔,也好。”崔绎迈步进门。

百里赞暗自咂舌,看样子王爷也没有王妃说的那么愚钝,至少这以退为进的手段就耍得不错。

殊不知崔绎并不是耍手段,而是忽然又改变主意了,自己不想娶程家千金,也不想坑了唯一的亲信曹迁,才千方百计想把百里赞支开,免得他一会儿乱说话帮倒忙。

程扈是四十年前先帝在位时的榜眼,已经侍奉了两代皇帝,年近花甲,饱读诗书又写得一手好字,丹青之术也是美名远播,堪称一代文豪,对这样的人,崔绎一向是不感冒的,加上程扈说话惯用成语谚语歇后语,听得他一知半解,对老人的印象越发的糟糕了,要不是还有点敬老尊贤的念头,连这顿饭也不想来吃。

程府下人抬来一张矮几,百里赞就坐在门口,里面吃什么,他也吃什么,又有小酒一壶,酱菜两碟,十分开胃,倒是他落脚武王府以来吃得最满意的一餐饭了。

程扈也不劝酒,只称赞道:“我大楚以武定江山,居霞关一役王爷以一敌百,勇悍非凡,颇有太祖遗风,实乃大楚之幸也。”

崔绎唔了一声不置可否,喝了三杯,又吃了些菜,表情一直心不在焉。

程扈道:“老臣斗胆问一句,王爷为何不愿娶妻?”

门外的百里赞陡然一惊——程扈竟然这么直白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和之前赠画提醒完全不是一个风格,怎么回事?

崔绎晃着手里的酒杯,漠然道:“壮志未酬,何以成家。”

程扈笑起来,又问:“那不知王爷志在何方?”

崔绎斜他一眼,不爽地反问:“程大人问本王志在何方,又有何用意?”

程扈仍然不紧不慢地抚着花白的胡须,说:“大丈夫当成家立业,王爷在军中素有战神之称,想必也心怀与太祖一样的志向,想要收复元、庆二州,将北狄人彻底撵出中原,但从太祖到太宗再到先帝惠宗皇帝,三代帝王频繁用兵,非但不能驱逐北狄,反而使中原各州百姓不堪赋税之压,直到当今圣上继位,方才转变策略,休养生息。”

崔绎面无表情地给自己倒酒,淅淅的水声在堂中十分清晰。

“王爷志向远大,想要完成太祖遗愿,但天子以民为本,若穷兵黩武,必将导致民不聊生,届时太祖征战一生打下的江山也将不保,”程扈不管他有没有在听,只自顾自地说下去,“皇上拒绝了王爷再度发兵的请求,也是为苍生社稷着想啊!”

堂下的百里赞险些一口酒喷了出去——原来程扈不是要嫁女儿,而是替建元帝劝服儿子来了,自己和持盈先入为主,都误会了。

谁知就在他自嘲判断失当的时候,崔绎一语惊人:“程大人不必兜圈子了,有话就直说。本王听说程大人家有一女……”

百里赞几乎要跳起来冲进去捂崔绎的嘴,却听程扈呵呵大笑:“王爷真是消息灵通!既然王爷已经知道了,那么届时请务必来喝一杯喜酒!”

崔绎:“……”

百里赞一手遮着脸,表情惨不忍睹。

程扈见崔绎一副僵硬的表情,敛了笑意,奇怪地问:“王爷怎么了?”

“……啊?没事!本王只是、嗯,只是吃太快梗到了。”崔绎脑袋里乱成一团,口不择言。

程扈困惑地点了点头,没有多想,又笑着说:“拙荆只给老臣留下这么一个女儿,老臣也曾想将奉仪一辈子留在身边,但孩子长大了,终究是要成亲的,子成是个实诚孩子,可靠,等将来我走了,奉仪跟着他,也算有个依靠。”

崔绎内心有如十万座火山一起喷发的愤怒——百里赞!本王要割你舌头下酒!

同时又像有十万支焰火一起绽放——太好了,不用娶程扈那不知多少岁的老姑娘为妻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