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堂、礼部贡院等地距离皇宫大内并不是很远,不到半个时辰,政事堂的几位相公和此次殿试的十位考官就陆陆续续的来到了垂拱殿议事厅。

赵祯是个勤敏的皇帝,除了大朝会,垂拱殿议事厅也是他和宰相们商议、处理政务的地方,政事堂和枢密院的几位相公是这里的常客,虽然不知道赵祯有何事找他们,还是面色平静的走进大殿。

而此次殿试的考官除了唐介,其他的都是翰林学士等清贵官职,第一次来到这个大宋权利的最中心,难免心中揣揣。

“官家,人都到齐了,”

在所有人都来了以后,王中正来到赵祯面前低声说道。

“走吧!”

赵祯点点头,拿着杨正的答卷就往外走去。

“微臣见过陛下!”

赵祯走进议事厅,所有的官员连忙躬身行礼。

“平身,坐”

赵祯挥挥手,和声说道。

“叫各位爱卿来,是因为此次殿试的的一篇答卷,唐爱卿,你先看看,给大家都看看…”

待众人坐定后,赵祯把手中的答卷递给小黄门,淡淡的对唐介和考官众人说道。

唐介不明所以的从小黄门手中接过答卷,入眼的就是十个整整齐齐“丙”字标注。

“回陛下,微臣认为此篇文章荒诞至极,没有什么可说的…”唐介合起答卷递给下首的考官,平静的说道,他是有名的直臣、谏臣,这篇文章通篇都是以海外大岛为前提,杨正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如何能清楚的知道此岛的方位、人文,定是异想天开。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最后一个考官看完,恭敬的把试卷还给赵祯,都是认为杨正的这篇答卷是胡言乱语。

“嗯,文爱卿,你们看看”

赵祯也不说话,把答卷递给了文彦博。

因为一张答卷而召见大臣,文彦博等人早就在心里猜测,这试卷是何人所答,文彦博拿到答卷后扫了一眼评分,就好奇的看起了正文。

文彦博不是普通的官员,作为大宋的首相,他的见识和胸怀也不是一般的官员能比,他没有直接否定,而是认真的把答卷看了两遍。

看完以后就递给了下首的庞籍,做在哪里一时没有说话,显然是在思考什么。

庞籍拿到答卷后,快速的看了一遍,不同于其他官员,庞籍在西北与西夏作战数年,深知如果解决了战马的来源问题,对大宋军力的提升有多巨大。

整整看了五遍,庞籍才把答卷递给了三司使田况,政事堂两位宰相加上三司使田况,三位相公花了差不多一个时辰才堪堪看完答卷。

“陛下,此事必须保密!”三位相公对视了一眼,文彦博起身郑重的说道。

“诸位爱卿,今日之事切不可外传,违者以叛国罪论处!”

赵祯淡淡的对着众人说道,平淡的话里透着坚决。

“臣等遵旨!”

唐介等重臣还好,其他的考官恨不得马上离开这是非之地,免得什么时候被抄家灭族都不知道,大宋虽不杀士大夫,可如果跟叛国扯上关系,赵祯可不会管你是不是士大夫。

“以微臣看来,此篇文章有理有据,耽罗岛微臣曾在前唐书上看到过,更远的虾夷岛虽远在扶桑国以北,想来也能查证,唯一的问题就是驸马都尉是如何得知此地,又如何得知此地适合养马?”

文彦博恭敬的对赵祯说道。

“嗯,爱卿言之有理!”

文彦博的话说进了赵祯的心里,对杨正在答卷上提到的虾夷岛,他是持怀疑态度的,这是一个遥远的地方,以杨正的阅历,根本解释不通。

“嗯,中正,你亲自去把杨正带来!”

赵祯对一旁的王中正说道。

“是,官家!”

殿试过后,杨正仍然继续跟着两位老师读书,不过鉴于杨正恐怖的学习能力,独孤逊和贾思全已经放松了对杨正的管束。

早上起来,带着如仪去独孤府报道,呼延山不知道昨天晚上又在哪一处青楼鬼混,一早上就找不到人,如仪便自告奋勇,穿了男装跟着杨正出门,独孤逊和贾思全虽不知道如仪的身世,但对这个知书达理的小姑娘印象很好。

独孤逊和贾思全两个闲散的老人对杨正这个徒弟是一千个满意,唯一不满意的点就是杨正学习的速度太快,让他们少了很多教导的乐趣。

独孤府除了独孤逊和基本常住的贾思全,尚有独孤逊的两个儿子及他们的家人,独孤逊的两个儿子都是老老实实的读书人,老大也就是杨正的大师兄独孤诚书法、绘画都是出类拔萃的,唯独对对经义毫无兴趣,独孤逊倒也看的开,倾心培养小儿子独孤志,可惜独孤志成婚不到一年就染病去世,留下一个尚在襁褓之中的女儿的妻子刘氏。

独孤诚四十多岁的年纪,和妻子张氏养有两子两女,诺大的独孤府其实人丁比较单薄,祖上在开封府留下几处房产,靠着租金就足够独孤府的开销,再加上独孤逊的学生孝敬,独孤府的日子虽不富裕,却也是小康水平。

如仪一进独孤府就被独孤诚的大女儿独孤梅拉走了,独孤梅对如仪居然会武功大感兴趣,已经缠着她学了很久。

杨正在独孤逊的书房听着独孤逊给他讲中庸,中庸本书杨正后世也粗略的读过,此时中庸正是被读书人推崇的时候,独孤逊就是其中之一。

一本在杨正看来单调乏味的书经过独孤逊的讲解之后,杨正听的如醍醐灌顶,一个讲的畅快,一个听的陶醉,时间已经悄悄来到正午时分。

“清和,如何,可有不解之处?”

讲的口干舌燥的独孤逊端起茶水喝了一口,才对杨正说道。

“学生愚昧,确实有几处不甚了解……”

“咚!咚!咚!”

杨正正准备问的时候,书房的门轻轻响了起来。

“大师兄!”杨正拉开门,就见独孤诚站在门外。

“清和,门外有个名叫王中正的宫里人,说官家要见你,”独孤诚轻声对杨正说道。

“这,”杨正愣了一下,赵祯找他应该就是因为他在殿试上的答卷了,有些为难的看向独孤逊,这位老师最看不得的就是半途而废,中庸才讲了开头。

“去吧”,独孤逊不在意的挥挥手。

杨正走到独孤府大门一看,果然有一个身着青袍的中年宦官正带着几个小黄门等在哪,后面还有一顶轿子……

“驸马,请!”

杨正刚出门,王中正就恭敬的说道。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