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的心砰砰乱跳,心中倒是有些感谢哪些泄密的人了,没有他们的助攻,以他的资历,混个副手都是赵祯对他另眼相看才行。

“微臣一定尽力…”杨正躬身答道。

“原定的计划是在登州新建一个基地,现在你有何看法?”赵祯不置可否,和声问道。

“瀛州”,杨正想了一会,平静的说出两个字,消息已经泄漏出去,登州不知道有多少契丹的探子盯着,只能换地方。

“瀛州?”

赵祯疑惑的问道。

“回陛下,微臣觉得可以在瀛州建一个榷场与契丹北方各族交易掩人耳目,准备物资,另外在黄河以南沿海一带寻一个合适的地方以向海外通商为名修一处口岸,暗中准备!”

杨正补充道。

“嗯,清和你需要什么?”

赵祯点点头,算是认可了他的想法,出声问道。

这就是要给权了!而且是台面下的权。

杨正稳定了一下心神,缓缓的说道:“军队,微臣需要五千人的编制、装备!”

这是最重要的权利,不管是平时守卫基地还是以后出海,军队都是不可缺少的东西,而且是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大宋的禁军除了西北边军还有一定的战斗力,东京附近的禁军承平几十年,还有多少战斗力犹未可知,地方上的厢军更为不堪。

“三千,既然是为出海做准备,就叫海军吧……”赵祯直接砍掉了二千,五千人的规模已经超出了他的底线。

“多谢皇上赐名,既然叫海军,不如直接叫皇家海军,陛下觉得如何?”被赵祯轻描淡写的砍掉一小半他已经心满意足了,他原本的打算是能有一千人就已经上天了,赵祯大方,他也不介意拍个小小的马屁。

“甚好…”

这个小小的马屁让赵祯大为高兴,满意的说道。

最重要也是最敏感的兵权要到手,接下来的谈话就轻松了许多,军饷需要杨正自己想办法,既然是暗中行事,这还未成立的皇家海军自然不能出现了枢密院的编制之中,而是赵祯的私人军队,可赵祯的内务府库并不充裕,充其量能给他个几万两银子。

要从无到有拉起一只三千人的军队,几万两银子连水花都打不起来,而赵祯之所以如此大方的给他三千人的编制,也有补偿的意思。

杨正倒是不担心钱的问题,有了政策,有了经商的名头和赵祯的背书,要是再让钱难住,他还是安安心心的嫁给公主,混吃等死比较好。

这一聊就聊到了黄昏时分,福康公主已经几次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之中,见他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又乖乖的回去了。

“好了,就这么办吧,过几天任命就会给你,你准备好出发…”

赵祯拍拍杨正的肩膀,郑重的说道。

在杨正和福康一群人的恭送下,赵祯和曹皇后在宫女太监的拱卫中离开了丽景宫,福康公主早就让人准备了晚饭,拉着杨正坐在她的寝宫里用膳。

“杨正哥哥,父皇怎么和你谈这么久啊,”把一块鹿肉夹进杨正面前的碗里,福康不高兴的问道,本来以为能和杨正呆上一整天,没想到被赵祯占了大半天。

“自然谈的是正事,我过段时间就要出京去了!”

杨正高兴的说道。

“在京城当官多好,不行,我要去求父皇,让他把你留在京城做官…”福康一听杨正要出京做官,腾一下站起来,就要往外面走。

她已经十三岁,再有二年就及笄了,曹皇后和她的母亲苗贵妃都已经在慢慢的教她一些女儿家的事情,她也真正意识到杨正这个驸马对她而言意味着什么,赵祯不允许她再跑出去找杨正,今天见到杨正才会如此高兴,听到杨正要外出做官,也就意味着她很长时间就见不到杨正了,不激动才怪。

“殿下…”

杨正眼疾手快的放心碗筷,拉住福康公主,苦笑着说道,福康公主到底还是小孩子心性,赵祯既然做了决定,岂会因为福康公主而轻易更改,再说这也是杨正所希望的。

“殿下,我出京是有要事在身,并不是官家要把我派出去…”

福康公主并不是任性之人,被杨正拉住以后,她也慢慢的平静下来,重新回到座位上,小小的脸上有些哀怨,轻声对杨正说道:“杨正哥哥是不是不喜欢我?”

杨正哭笑不得的看着福康公主,不知道说什么好,稚气未脱的小脸配上哀怨的表情,说不出的怪异。

“殿下还小…”见福康仍然直勾勾的看着他,杨正无奈的说道。

他已经有了曹敏,甚至对如仪都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想法,唯独对福康公主没有丝毫男女之间的想法。

“我就知道,你喜欢剑柔姐姐这样的…”福康公主难过的说道。

一旁站着伺候的小宫女听见福康公主的话,手里的茶壶差点被吓的丢掉,不可思议的看看杨正,再看看她身旁的剑柔。

“殿下,你说什么呢…”

剑柔也没想到福康会说出这样一番话,羞的面红耳赤,低声对福康公主说道。

“我会长大的…”福康公主突然又想到了什么,赌气的说道,说完就像什么事都发生一样不断给杨正夹菜。

不得不说御厨的水平就是不一般,食材也是顶级,杨正几乎是一个人吃完了一桌子菜,吃完又陪着福康公主逛了逛夜色下的丽景宫。

李妈妈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眼看时间越来越晚,他呆在丽景宫确实不太合适,才在福康公主不舍的目光中离开了丽景宫。

回到西苑,如仪依然没有休息,杨正也正好有些事情要跟她和呼延山说,带着一脸不解的如仪来到了呼延山住的小院子里。

“杨公子,师妹,你们怎么来了?”

呼延山看着两人进来,给杨正搬了个凳子,奇怪的问道。

“呼延山,我有点事和你们说…”

杨正叫住了还要去煮水泡茶的呼延山,郑重的说道:

“陛下准备派我到瀛州做事,不日就要离开京城,我不在京城,眼下国舅哪边也还没有消息,我不在京城,你们外出一定要小心,李家不敢杀上门来,你们出去他们难保不会出手。”

“瀛州,公子你不是状元吗?怎么会被派到那等流放之地?”。

如仪奇怪的问道。

“是我自己要求的,以后你们会知道的,”杨正平静的说道,瀛州地处契丹和大宋的交界处,虽然两国已经几十年没有什么大的动作,但边境的摩擦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个地方匪患横行,民生艰难,一直都是贬官的好地方,也难怪如仪觉得这是流放之地。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