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青少年汇聚一堂。

其中最大的二十七八岁,中间的十七八岁,最小的七八岁。

这些有的是真正符合要求的,也不乏托关系走后门的。

但是大黄没有说什么。

稷下广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或许是三年五年,又或许是十年二十年。

那些七八岁的少年,到时候就是十七八岁了,可堪重用。

不就是多几张嘴,多吃点饭嘛,有什么大不了的!

老师说,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南郭先生也说,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无论什么时候,人都是最宝贵的财富。

这些财富聚到自己身边已经难能可贵,怎么能因为一口饭把他们赶走呢。

小孩又不是不能干活,干得少,那也是干啊。

人员安置起来很简单。

一些没有拆除的房屋,修修补补、收拾收拾就能住进去了。

耗费的不过是一些衣服、被褥。

吃饭更简单。

先把胡一的饭庄、酒楼盖起来。

前期名声不显,估计不会有什么食客,但是这八百人肯定少不了。

每天八百人的固定伙食,无论是每天的流水,还是撑人气哄场面,都够用了。

这不,胡一带着小弟们制定桌椅板凳、菜刀案板、炒锅蒸笼等等。

大黄的同门中有木匠。

之前,木匠都是跑到外面干活。

主家要打造家什都是一起打造。

比如刚盖了三间房子,新娶媳妇,需要添置家具,那就是几张床、几个柜子、几个箱子,或者其他门窗什么的。

主家出料,木匠出工,吃住全在主家。

有时候是盖房子的同时打造家具。

比如大户人家,需用的床榻或其他家具格外大,门窗根本无法通过,就是先打造好家具,再盖房子。

木匠手艺高超,无论要什么造型,什么雕花,从木料加工到成品上漆,都能给你弄出来。

一个人,或者一个师傅带几个徒弟,就相当于一条生产线。

工匠多种多样,甚至有“百工”的说法,民间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八种工匠称作“八大匠”:木匠、篾匠、铁匠、船匠、石匠、油匠、剃头匠,还有泥匠(虽然干的是殴泥的活,但绝对不是欧尼酱)。

但无论怎么排行定序,地位最高的必然是木匠。

无论你想要什么,木匠都能给你搓出来,古代版“八级钳工手搓原子弹、手搓航母”,其他工匠全都做不到。

“鲁班是木匠祖师爷”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真正来讲,木匠活包含很多其他类型,好木匠什么活都得会,鲁班什么工匠活都会干,是所有工匠的祖师爷,只是因为所有工匠中木匠地位最高,才有了“木匠祖师爷”的说法。

给地主老财干木匠活,一干就是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

但是活少,不好接。

有的木匠一辈子都接不了这种大活。

平日里还是得种地干活打零工,空余时间做一些椅子凳子、木桶木盆,锄柄犁铧什么的换些财物。

古代工匠学手艺,都是“找个吃饭的门路”,从来不是“找个发家致富的门路”。

所以,大都是混个温饱,老婆孩子热炕头,真靠这个富甲一方是不可能的。

但是接到大黄带来的订单后,木匠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订单有设计图,是长腿的桌子、长腿的凳子、长腿的床铺。

制定统一的尺寸、统一的用材、统一的款式,然后统一制作,再统一贩售。

比如胡一定制的,就是“稷下”款。

在桌子侧面,以及椅子背面,都有“稷下”的统一标识:一个身着麻衣,头戴草帽的人,躺靠在禾苗下乘凉。

当下并没有桌椅的说法,人们都是席地而坐,或者跪坐在蒲团上。

与之配套的也是几案,一种并不比膝盖高多少的长桌子,或者架起来代替桌子的长木板。

举案齐眉,说的“案”便是这个含义。

古人没有桌子,也不说书桌,而是“书案”。

案的用途除了吃饭,就是处理文书稿件,所以官员办公叫做伏案。

办理的事情就是“案件”,指案子上的文件,因为这些事情大都与民刑有关,案子和案件渐渐地就有了单独的含义。

小老百姓或许会用木头削个凳子、墩子什么的垫屁股,但上不得台面。

小老百姓有口饭吃就不错了,端着碗坐在门槛上吃就行了,要什么几案,至于读书办公,那就更不可能了。

隋唐时因受到胡人影响,所以有了高腿脚的胡床、胡凳,民间百姓很喜爱,官宦之家也关起门来偷偷用,但明面上还是要尊古守礼。

直到宋代,废除了席地而坐,全面使用高腿脚的家具,房屋建筑也随之增高,室内空间增加。B

这个世界并没有长腿桌凳,岳川在土地庙时,根据自己的习惯,将其制作出来,给仙家成员使用。

大黄现在不过是将这些事物给复刻到姜国。

木匠不知其中关窍,只能自己脑补:既然要稷下乘凉,禾苗肯定得长得高啊,怎么长高呢?总不能硬拔吧?那就用长腿的桌子、凳子来寄托了。

于是,这种无名桌子就成了禾桌,凳子就成了禾凳。

桌椅订单很多。

桌子一百张,凳子五百把。

此外,还有五百张上下铺。

直接把木匠未来一两年都安排得满当当的。

木匠也知道大黄是干大事的,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拖后腿,否则都无颜面对诸位同门了。

招人!

以前活少,自己和几个小学徒基本就干完了,所以没想过招人。

现在反过来了。

活多得干不完,不招人是不行了!

而且,大黄给木匠说过,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的需求还会更多、更大。

木匠尝试着打造了一套,试一试果然好用,未来必定大有市场,受到天下人欢迎。

稷下广场建成之后,自己可以在其中开设店铺,销售成品。

也就是说,以后不用再挑着家伙事跑东跑西了,也不用跟主顾连比划带猜,闷着头打造了。

以后只管制作!

想做啥样就做啥样,自己喜欢就行,无需外行指挥内行。

最重要的,以后不需要考虑接活的事情,一年四季都可以干,天天都有活。

原本只想招几个帮工,干完这一季就算了。

可是听了大黄画的饼……哦不,描绘的美好明天,木匠同门一咬牙、一跺脚,拼了!

咱也找个宅子,多招几个机灵娃子,都当徒弟教,也弄他个木匠作坊。

当时黄先生说人人如龙的世界,自己可是立誓多生几个娃,让这些娃跟着黄先生看一眼人人如龙的大世界!

自己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现在婆娘有了,娃也怀上了,得多给娃子攒点家底!

不干大活,怎么能成大事。

而要干大活,原料肯定不能少。

木匠找到自己生意上的老伙计,跟他们预定木料。

木料商手上的货被包圆了,不但如此,还要继续购买,有多少来多少。

木料商人都以为是开玩笑的。

“还没开始喝呢,咋就说醉话了。”

木匠把钱袋子丢到桌上。

满当当的,全都是姜钱,外圆内方,用麻绳串成一串。

“这是定金!只管把木料运过来,有多少,我公输祥便要多少!”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阅读最新章节。

趣÷阁趣鸽为你提供最快的大周土地公更新,第292章殴泥匠不是欧尼酱免费阅读。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