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冬天是非常难熬的。

但是今年的冬天格外舒服。

无论土地庙,还是隔壁科尔沁草原新建的城隍庙,又或者千里之外的姜国、杨国,都在大搞基建。

土地庙的三百多万斤存粮、梁满仓这几个月低价买入的粮草、晋国赔偿的百万斤粮……

三个基建点可供使用的总粮食有千万斤之多。

姜国和杨国总人口,再加上周边其他国家的流民,按照二十万人算的话,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就是五百斤粮食。

度过这个冬天绰绰有余。

再加上民间的存粮,以及其他谷物、杂粮、鸡鸭鱼等,尤其是北击匈奴获取的牛羊,这应该是是一个丰年。

不过呢,岳川居安思危,深知“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的道理。

怎么能一天三顿全吃饭呢?制作出来的行军丹给谁吃啊?

粮食得攒着!

至少得留下半年的粮食储备。

这就叫格局!远见!

即便有行军丹充数,这几个地方的百姓还是其乐融融,幸福感满满。

对淳朴的百姓而言,只要不冻死、不饿死,就是烧香磕头都求不来的好日子了。

晋国、秦国、代国、中山国、无终、孤竹、楼烦等国来说,也都是丰年。

以往粮食丰收,就值得庆祝。

如果匈奴人不来劫掠,就连呼祖宗保佑。

现在自己家丰收,还抢了匈奴人的牛羊,简直都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了。

掳掠的牛羊太多,各个城镇牲畜交易市场满是哞哞、咩咩的叫声。

一些受伤的、体弱的、患病的牛羊最先被宰杀。

还有一些死在草原上的牛羊,只要跑跑腿就能拖回来,拆解卖肉。

也正因此,边境城镇催生出一大批拾荒者,又或者原始的倒爷。

有钱的赶着小毛驴,没钱的直接挑着扁担,跟同村或者同族一起往北边跑。

骑兵推进速度快,根本不会携带太多负重,有时候为了追杀敌人,根本来不及打扫战场。

有些大胆的百姓就凑上去,以低廉的价格购买战利品。

急着北逐匈奴的骑兵们给钱就卖,甚至都不用给钱。

百姓们随身携带的蒸饼、干菜、盐巴就能换这些死牛、死羊。

骑兵们天天吃肉,吃得都快吐了,就想换个口味。

没钱的百姓就等骑兵走了之后像秃鹫一样打扫战场。

更有大胆的组建商队,就吊在骑兵后面跟着推进。

一群步兵,愣是追着骑兵跑不掉队。

什么喂马的、修马蹄的、捏脚的、修面的、卖小吃的、擦洗甲胄的,又或者身兼数职的。

总之一句话,这里面各个都是人才。

越向北,气候越发恶劣,随行的百姓、小贩陆续折返。

他们的极限就是这里了。

骑兵队伍还想继续向北推进。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的传说深入人心。

匈奴人集体向北转移,肯定是去狼居胥山的。

路上陆续出现死牛、死羊,甚至死掉的匈奴人。

很显然,匈奴人也扛不住了。

很可能再追一段就能追上了。

然而,气候恶劣。

粮草、补给困难。

还有冻伤。

所有的一切都在阻挠他们继续前进。

这时候,一个孤独的旅行者出现。

“能遇到我,你真是太幸运了。”

传说中的神秘商人?

在这种时候遇到神秘商人,无疑是幸运的。

但这种幸运伴随着艰难的抉择。

有的人交换一批精良的铁质刀剑,然后头也不回的南下。

有的人梭哈,购买药品、食物、武器、指南针、千里镜,继续往北。

越向北,神秘商人出现的越频繁。

刚开始,神秘商人货物简单,以武器和补给为主。

但是渐渐地,神秘商人除了千里镜、指南针,还会出售一些绘有奇怪图案的羊皮。

直觉告诉骑兵,这些羊皮就是寻找狼居胥的关键。

掌握的羊皮越多,线索也就越明晰。

就这样,众骑兵在神秘商人的变相怂恿下,不断向北推进,追着匈奴砍杀。

直到……

黑夜越来越长,天气越来越冷,行动越来越不便……

骑兵们不再追逐,因为前方已经没有匈奴人了。

也不知是死光了,还是跑光了。

骑兵们只能随便找一块石头,刻上自己的名字。

没文化的,就是某某某到此一游,或者大字不识,只能在上面刻一个猪牛羊,或者其他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

有文化的就不一样了。

先是周天子尊称,再是自己对“尊王攘夷”政策的理解和拥护,自己家族姓氏,自己祖先对北逐匈奴的遗愿,自己亲族对此次出征的支持,自己这一路上如何披荆斩棘,饮冰卧雪,斩首异族多少、解救华夏子民多少……

最后是没能找到传说中的狼居胥山,很遗憾。

走了两步,又折返回来,补上一句:老子下次还来!

回去的路上也不忘绘制地图,将沿途山川河流特征记录下来,为家族后辈们标注路线。

这是一个繁忙的冬天。

更加繁忙的是各国当权者们。

中山、孤竹、楼烦、无终之类的异族国家就算了,政治一塌糊涂,也没有什么图强的欲望,大发一趣÷阁横财很定要吃吃喝喝、唱唱跳跳。

吃了一辈子苦,享受享受怎么了。

但秦、晋等大国就不一样了。

威胁来自于北方(西方),但财富也同样来自于北方(西方)。

两个国家都要考虑今后发展的方向了。

秦国今年借助骑兵犀利,几乎把西戎彻底打垮。

要么死了埋掉,要么投降帮忙埋人,没有第三种可能。

晋国则主要向北,先是各大家族私人行动,然后是国家正规军出动,一举打垮常年骚扰边境的匈奴,更是跨境追杀,斩首数万,俘获人口、牛羊无数。

但是,接下来怎么办?

秦国很实在,向东扩张是不可能的,根本打不过晋国,能守着崤山、函谷关天险,关起门过日子就不错了。

就算扩张也是往西扩张。

有骑兵之利,开疆拓土基本等于跑马圈地,为什么要东出函谷关跟晋国死磕呢?

而且,吞并西戎千里疆域,获得数十万西戎人口。

这一切都得吸收,转化成国力。

所以,秦国朝堂上几乎一致赞成结好晋国,双方弥兵休战,互不侵犯。

问题来到晋国这边。

对于接下来的国策,晋国朝堂上意见不一,而且矛盾非常尖锐。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阅读最新章节。

趣÷阁趣鸽为你提供最快的大周土地公更新,第421章最早的“到此一游”免费阅读。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