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姜国取经”中,所有国家都是心满意足、皆大欢喜。

吴国付出一万姜钱,购得一万本字典,又以不同的价格购得一百支高档钢趣÷阁,以及一万支低端钢趣÷阁。

秦国也同样。

这趣÷阁钱不是小数,尤其是他们需要用本国货币换取姜钱,哪怕是两枚换一枚,钱币数量也是翻倍的。

但,两国使团——注意,是使团,而不是许石这个托,或者嬴捷这个单纯少年。

使团中所有人,都觉得自己赚大了!

要知道,书籍与知识是挂钩的,而决定一本书价值的,除了书籍中的内容,还有字数。

有句话叫做“一字千金”。

书籍虽然没这么夸张,却也可以用字数来衡量价值。

一本千字的书和一本万字的书,无疑后者更加珍贵。

一个家庭能收藏几卷千字书,就是书香门第了,如果能收藏几卷万字书,就是名门望族了。

字典中有多少字?

怕是好几百万!

就这一本,便已抵得上多少大家族的历代积累。

尤其这些书用料扎实、做工精良、印刷精美。

好纸、好墨、好工!

更珍贵的是扉页,那种加厚的牛皮纸,使用彩色墨水,再加上果胶和封塑。

其他国家连纸都是第一次见,更别说牛皮纸封面了。

封面上最大的就是“龙文字典”四个银钩铁划的大字。

再向下是一段赠语。

一万本字典中,只有十本是龙阳亲手写的,其他都是印刷体。

正是这十本书,让人一见之下就能感受到龙文刚劲有力的美感,以及扑面而来的锐气。

中山国等国也获得了一百本字典,以及钢趣÷阁等物。

虽然少,可几个国家的使团都喜出望外。

本来就是跟着摇旗呐喊的,谁知道自己也得了一份好处。

虽然是夷狄之国,从国君到百姓都是胎教肄业,众生平等般的文盲。

可正因此,他们才会附庸风雅,需要用书画、趣÷阁墨等物来装裱自己,抬高自己。

几个小国全都能高呼,王子阳真是太慷慨了,姜国是自己永远的朋友。..

除此之外,吴国和秦国都打算派遣一部分学者来姜国求学,深入的学习龙文,以及姜国文化。

尤其嬴捷,在听说姜国有一所官办学堂,孔先生、黄先生、孙先生、岳先生等人都在其中任教后,恨不得给自己也弄一个入学名额。

半部《论语》治天下啊!

这可是城隍大人亲口说的!

若能跟着《论语》作者学习治国之道,何愁秦国霸业不成?

可惜,嬴老板有偌大的家业需要继承,只能痛苦放弃。

不过,嬴老板握着拳头在心中高喊:姜国,我还会回来的!

送走各国使节后,岳川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

那就是《龙文字典》的后续。

土地庙中,黄家成员聚集在一个作坊里,对着一块小型泥板冥想。

在土灵力的控制下,软硬适中的泥板不断蠕动、变化,出现一个个文字。

土地庙中不养闲人,也不养文盲。

黄家众人经历了数轮扫盲,连黄二都能熟练的写出口头禅“俺也一样”,更别说其他黄家成员。

最厉害的还是黄二一。

南郭合把它带在身边亲自教,岳川隔三差五抽查功课,但凡有一点儿不长进,直接交给十几个打了一辈子架的老黄鼠狼熬炼筋骨,学习武艺。

对于黄二一来说,习武是天大的折磨,反而学文练字是最大的享受。

黄家众成员里,黄二一实力是最菜的,毕竟年龄小,没办法。

可说到认字的数量,黄二一绝对是黄家众成员里首屈一指的。

这就使得小家伙成了黄家印刷厂厂长。

看了一眼老爹制作的雕版,黄二一“咔咔咔咔”一通乱喷。

虽然还没炼化喉中横骨,但这并不影响精怪之间的交流。

黄二制作的雕版,字体丑得不忍直视,连“印刷体”这个最低标准都达不到。

更可气的是,还错别字连篇。

众所周知,雕版的文字都反的。

正面朝上的字黄二都认不全,更何况翻过来。

刚要上演一场棍棒底下出孝子,可是一想到黄家印刷厂归黄二一管,黄二只能忍气吞声。

继续做雕版!

其他黄家成员也一样,拿着一张纸,努力的往泥板上怼,然后由黄二一验收。

字体合格,没有错别字之后,就由黄家成员施展土咒,将泥板变成石板。

岳川没有弄活字印刷,而是坚持用雕版印刷,而且是最原始的土质。

因为对岳川而言,雕版的成本更低——百万字消耗一只黄鼠狼。

而且制作雕版过程中,黄家成员既修炼了法术,又学到了知识,一举两得。

这一点,就跟大黄当初做陶器、做板砖练法术一样。

赠送给吴国、秦国的字典都是大周文字、龙文参照的,需要借助大周文字学习龙文。

这适合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通常指的就是公卿士族。

专门给两国官方使用的教材,由他们现有的文人学习掌握之后,再传授给其他人。

而岳川现在制作的是纯龙文。

注音符号和文字结合,没有一个大周文字。

如此一来,字典只有原先三分之一厚,内容大大缩减,成本大大下降。

可即便如此,依旧有两块板砖大小。

这样一本书应该定价多少?

岳川仔细琢磨。

如果不要钱的话,肯定是争相抢购,而且抢回家之后,要么被垫桌脚,要么被烧锅,或者撕成一张一张糊墙、糊窗户。

这一点,上辈子的世界就是例子。

如果收一个钱的话,很可能会被当成包装纸,用来装糕点,或者炒豆子之类的零食小吃。

所以,必须收费,而且不能收得太便宜。

岳川仔细权衡,甚至拿出龟壳占了一卦。

最终,岳川将一本普通版字典的售价定在30枚姜钱。

这个价钱不便宜。

毕竟姜钱的购买力非常强,当初大黄请孔黑子给南郭合办丧事也就这个价。

这个价钱也不算贵。

因为纸本就是稀罕物,书又是稀缺物,两者结合起来的纸书更是知识、文化、身份、地位的象征。

再加上书的字数,以及内容。

30枚姜钱并不算多。

最主要的,一书传三代,人走书还在。

这样一本书,可以镇宅,可以传家。

岳川考虑了一下土地庙这边的纸张库存和产量,决定开始印刷《龙文字典》。

其他国家暂且不说,先把姜国的需求解决了。

定个小目标——明年一年,争取姜国90%的家庭都买得起黄书,人人看得上黄书,解决姜国百姓最切实的文化需求、精神需求。

《龙文字典》第一版

分类:工具书

作者:龙阳

编辑:岳川

出版人:黄二一

统一定价:3姜圆

黄家出版社出版

黄家印刷厂承制

伴随国人成长,黄书代代相传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阅读最新章节。

趣÷阁趣鸽为你提供最快的大周土地公更新,第471章黄家出版社免费阅读。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