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的第一次试航动静不大,但影响不小。

寻常人不清楚其中关窍,就算看到了也咂摸不出所以然来。

毕竟大江上每天都有船,每天都有风,总有那么几个幸运的船商赶上好风。

但是关注这件事的,都知道这件事不简单。

吴国的水族精怪集体振奋。

试航当天,大江中的水族精怪扎堆。

它们亲眼见证了人族的香火祭祀、酒肉供奉。

只可惜,那些美食美酒都是有主的,刚入水就被享受祭祀的精怪施展控水术包裹起来,吞入腹中。

虽然吃不到,但是水族精怪能看到、能闻到。

热气腾腾的鸡鸭牛羊,各种瓜果蔬菜,还有馒头点心。

这都是无上的美味啊!

以前糊弄山村愚妇也能骗点吃喝,但最多也就是冷猪肉。

就是那种煮得半生不熟的肉。

大方的还丢水里给自己吃,小气的就是在庙前摆一下,供完就撤走。

再看那些同族,控水术圈出一个气泡,把美食、美酒包裹起来,或是狼吞虎咽,或是细嚼慢咽。

啧啧,垂涎三尺啊。

据说,商船抵达目的地后,还会有一场祭祀,一份供奉。

“等我修炼有成,也要找猪婆龙使者考核!”

“我也是!兴风作浪,谁不会!?”

“它们走了走了,咱们赶紧上去。”

“上去干什么?”

“你说干什么?捡几根肉骨头吃啊。”

“就算吃不到肉,好歹也能喝口汤啊。”

“至少能喝一口带香味的河水吧。”

另一边,许石、阖闾、伍子胥也都在关注着码头。

看到十八艘满载货船满风满帆驶出,三人悬着的心终于落回腹中。

下一瞬,又跳到嗓子眼儿里。

“有河神大人庇护,我们吴国的商船可以纵横八方,无往不利!”

“恭喜君上!借水运之便,我吴国可以日进斗金……哦不,日进金山!”

阖闾也哈哈大笑,“之前与姜国贸易,路途遥远,又要借助风、水之力,一个月才能往返一趟。现在,速度快的话,一两个昼夜就能抵达吧?也就是说,我们贸易的速度可以提升十倍!每个月可以往姜国售出一万把宝剑了?”

吴国对姜国出口的重头戏是铸剑。

毕竟粮食、鱼虾、茶叶等都需要天生地长,数量有限。

而铸剑工坊里就能锻造,一年四季,甚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能产出。

一想到十倍的利润增长,阖闾意气风发,“是不是多兴建一些工坊,多招募一些工匠,提高产量?”

伍子胥连连摇头,“大王,此举不妥!”

阖闾咳了咳,“孤才不是见钱眼开,孤乃爱剑之人,孤这么做是希望天下所有爱剑之人都能如孤般,拥有一把做工精良的宝剑。”

“大王误会了!伍某的意思是,如果我们售出的宝剑数量太多,就会导致商品积压,价格降低,然后影响收益。”

“还有这种事?”

阖闾有些惊讶。

在他心中,做工精良的刀剑都是无价之宝,能有的买就不错了,还压价?

但是伍子胥给阖闾举了几个例子,后者顿时恍然。

“可是,国相,咱们货船往返,总不能都空跑吧?”

商船利益最大化,肯定是去的时候满载,回来的时候也满载。

可吴国眼下的情况是,出口货物不足,严重不足。

从姜国回来的船肯定都是满载,但从吴国出发的船,无货可运。

伍子胥蹙了蹙眉,略一思索,说道:“大王,之前我们考虑运输成本的问题,一些低价值的货物没有列入出口范围,现在运力充沛,我们可以扩大商品范围。”

“什么?”

“比如,民间编织的竹筐、竹篮。我们吴国适合竹子生长,民间竹林茂密,几乎每个乡村都有竹匠。”

阖闾顿时一喜,“对啊!这是个好办法!竹制品虽然不值钱,但总比空跑强。嗯,孤这便下令,征发一批民夫,开竹编工坊,制造竹器。”

伍子胥咳了咳,“大王,有手艺的人肯定都花钱取代服役,肯服役的都是没手艺的,找过来也干不好活。还是发布政令,规定型号、大小,鼓励民间制作,咱们统一采购即可。”

许石补充道:“君上,姜国有禾桌、禾凳。我们可以把图样传于民间,让民间制作竹凳、竹桌。另外还有竹席、竹箱,都可以作为商品。”

阖闾迟疑地问道:“姜国地狭人寡,能用得了这么多吗?”

伍子胥哈哈一笑,“大王,姜国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周边国家众多,他们自己用不了也可以出售啊。多一样商品出售,多一样来钱的门路,姜国肯定不会拒绝。”

阖闾担忧尽去,“那就好!竹子还能做什么,多做点,送到姜国换钱!”

伍子胥说道:“我们可以从越国采购竹器,或者采购竹材,然后把东西装上船卖到姜国去。嗯,价钱可以稍微给高点,让越国人全都种竹子,做竹器去。”

管仲“杀人不用刀,灭国不用兵”,依靠商业手段扫除一个又一个对手,帮桓公成为春秋霸主。

伍子胥一心想把阖闾送上霸主之位,管仲之学肯定是绕不开的。

挥舞着钱袋子收购越国竹子、竹器,必然会导致越国人荒废农事,改做竹匠,为了制作更多竹器,肯定会毁弃大量农田,改种竹子。

垦荒是不可能垦荒的,种竹子多好。

做竹器赚取的钱财买成粮食,比种地更舒服,也更滋润。

如此一来,越国的国力一衰再衰。

一旦吴国想要对越国用兵,只需要抬高粮价、降低竹器收购价,甚至停止出售粮食、收购竹器,越国瞬间崩溃。

许石不懂那么多大道理,他只是想着如何给吴国百姓创收。

阖闾、伍子胥久居上位,不知民间疾苦。

反而许石,长期在民间行医施药,接近最底层平民百姓,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又能拿出什么。

“君上、国相,我有一个想法,不知当不当讲?”

“许卿但说无妨!”

许石拱了拱手,“如今借助河神大人庇护,吴国商船日行千里,夜走八百,经江过河,抵达杨国。如此一来,我国百姓可捕捉鲜活鱼鳖虾蟹,运至姜国。姜国虽富裕,却水产不丰,若有活鱼活虾,姜国人定然不吝钱财。”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阅读最新章节。

趣÷阁趣鸽为你提供最快的大周土地公更新,第652章日行千里,夜走八百免费阅读。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