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岳川看来,三教九流其实都是一个类型的事物。

抛去哲学的内核,都是某一个特定群体抱团取暖的组织、团体、宗门、教派。

远的不说,就以大黄举例。

南郭合去世后,众多弟子门人奔丧。

下葬之后,众多弟子门人希望大黄能继续带领大家。

当时,大黄还不是国相。

但众人依旧选择相信大黄,愿意追随大黄。

为什么?

就是因为大黄继承了南郭合的衣钵,是南郭合的关门弟子。

大黄有没有才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黄能作为一个纽带,把所有同门联系起来,捏合成一个整体。

南郭合的弟子都是农民、工匠、小商贩、流民、乞丐、无业者。

他们身份卑贱、地位低下,特别需要抱团取暖。

而大黄就是他们最好的核心选择。

他们选对了!

大黄手中的资源让他们都实现了财富自由,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行业做大做强,创造辉煌。

人都是有私心的。

再崇高的理想,也敌不过活下去的现实。

只是,有的人在吃饱喝足之后,重拾理想。

而有的人,把理想吃了。

岳川不反对琅琊人的小私心,他们祭拜自己,供奉自己,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不过,面对众人的请求,岳川既不赞成,也不反对。

他只是呵呵一笑,继续讲道。

“城镇中的居民,除了可以在院落中种植蔬菜、养殖家禽、家畜,还可以进行其他百工产业。”

“如抄录书籍、绘制画作、雕琢刻画、金银器具等。每一样都能创造价值,换取财富。”

岳川说的这些行当,琅琊人现在就在做。

而且,都做了好几代人,上百年。

说是百年老字号也不为过。

岳川之所以来琅琊,也是冲着这些百工产业。

姜国需要货源,各种各样的货物。

琅琊的玉器、漆器、木雕、石雕、字画等,都是紧俏的货物。

“圣人啊,我们家里四代人都是做漆器的,但漆器制作太繁琐,也太漫长了,我们换取的财富,最多也就是糊口,还不如种地呐!”

“是啊圣人,我们家里五代人都是制作牙雕的,一个精美的牙雕,短则半年八个月,多则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根本挣不了多少钱。”

岳川竖起手掌,示意大家安静。

“百工行业,我也略懂一些,可以给你们对症下药,做出针对性的改进。”

这个倒不是岳川夸海口。

上辈子的世界里,有太多巧夺天工的工艺品,还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承技艺等等。.BIQUGE.biz

关于这块儿,网上看到最多的就是:华夏不是没有奢侈品,只是奢侈得我们根本买不起。

宣纸、徽墨、龙泉印泥……

紫砂、瓷器、刺绣、织染……

木雕、竹编、金银锻打……

就拿小小的竹编来说。

编成竹篓、竹筐,只能卖一两个钱。

但是刮掉竹子外表青皮,破开竹质,分成竹片,取最外缘薄薄一层竹纤维。

再把这一层竹纤维分割成竹丝,用药水煮泡,令其更加柔韧。

这些竹丝纤维比头发更细,可以像蚕丝一样编织。

用竹丝编织出来的画作,价值远远超过等重的黄金。

类似的非遗传承纪录片,岳川看过很多很多。

他不需要知道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技巧。

他只用对匠人们稍加点评,指引一个方向就行了。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嘛!

除了给他们指点技艺,还能给他们打造生产工具。

比如石雕、木雕、牙雕等玩雕刻的。

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最大的制约就是刀具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套好刀具,肯定不会错。

第二天的讲道结束,许多工匠出身的人都留下来,一一求见。

岳川耐心听完他们对自身行业的讲述,随后根据自身记忆对工匠进行点评。

工匠们全都豁然开朗,高呼“我悟了”。

岳川承受着一轮轮暴击,心中琢磨起《天工开物》的事情。

《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18篇,附有123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该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

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这个书名取自《尚书·皋陶谟》“天工人其代之”及《易·系辞》“开物成务”。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与西方那种破坏生态、牺牲环境的工业工艺截然不同。

最终,岳川摇了摇头,放弃了单独成书的打算,而是把《天工开物》内容也都编入《齐民要术》。

岳川对整本书的大纲再次调整。

上部,是农业篇。

讲述的是耕作种植,农林牧副。

下部,是工业篇。

讲述的是百工生产细节、技巧。

岳川把自己记忆中的种种技术一股脑放出来,可即便如此,工业篇依旧是超前的作品了。

合上大纲,岳川心中蓦地浮现出一个恶趣味想法。

琅琊人要祭拜自己,供奉自己,给自己建庙立祠。

不出意外的话,自己就是他们心目中的“圣人”,自己的著作的《齐民要术》就是“圣贤书”。

随着时间推移、技术发展、社会进步,这本书也会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不可能再出现了。

因为《齐民要术》紧贴生活和生产,读圣贤书的过程少不了劳作。

不出意外的话,今后“读书人”既是农民,又是工人。

所以,会不会有读书人心血来潮,把农民的镰刀和工人的锤子合到一起?

岳川摇了摇头,打消了这个念头,随即奋趣÷阁疾书,开始按照大纲的规划疯狂码字。

另一边,葛氏、云氏等大小家族共聚一堂,商量立庙的事情。

“诸位,圣人今日能在琅琊讲学,明日就能在其他地方讲学。如果我们不抓紧时间为圣人立庙建祠,就会被其他地方抢先。”

“对对对!建庙立祠的事刻不容缓,大家伙都说说,拿个章程出来。”

“章程有什么好说的?总之到时候花多少钱大家均摊就是,你们不愿意均摊的话,就全算在我家!”

“你想得美!”

众人拍桌子、喷口水的时候,一个人幽幽说道:“你们……想过这个庙叫什么名字?圣人叫什么名字吗?咱们这个集体又叫什么?”

众人瞬间傻眼。

没想过,真的从来没想过。

“还有我们这一教派的特殊图案、标记、理念等!也都没想过?”

“那你们争什么啊?”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阅读最新章节。

趣÷阁趣鸽为你提供最快的大周土地公更新,第680章圣贤书免费阅读。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