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仪佑十三年公元229年7、8月起,全国各地农民起义不断。而在这些地区中,因为湖南一带受灾最为严重,所以农民暴动的次数最多。针对这种情况,湖南地方政府仍然没有采取措施缓和矛盾,反而增加苛捐杂税,榨取农民,一些地主豪强趁机大肆兼并土地,失去了土地的自耕农被逼的走投无路,只好选择起义,以谋求一条生路。

湖南安化人刘岭就是一个普通百姓,原来在家靠种田养家度日。但是由于长江水患导致庄稼被淹,加之地方政府的苛捐杂税,让她的生活更加窘迫。万般无奈之下,他决定发动起义,寻找一条活路。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村的百姓时,百姓们纷纷拥护支持他。这些百姓认为与其这样等死还不如努力拼搏一把,说不定还能活下来。一场起义的筹谋在一夜之间便达成了。刘岭积极动员乡亲们储备粮草,打造兵器,准备各项起义事宜。

转眼已入秋天,按照惯例,县令又要派衙役下来收租收税,而起义军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刘岭决定就在衙役下来收税的那一天举行起义。9月6日,衙役们按照惯例下来收税,没想到等待他们的却是农民们的锄头和扁担。刘岭率领数千起义军杀了这批衙役,正式打出了“反吴”的大旗。刘岭举义拉开了吴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它标志着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正式激化,也推动了全国性农民起义运动的高涨。此后,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吴雨航的荒淫统治岌岌可危。

湖南起义的消息很快传至洛阳,后主吴雨航命令丞相赵炎调动兵马围剿。赵炎先后调动两广,云贵各路大军近二十万前往围剿,然而湘北军依靠地势对吴军层层阻击,吴军举步维艰,围剿收效甚微,反而使得湘北军日渐壮大。截至仪佑十三年年底,湘北军已经占领湖南大部,对吴朝在江南的统治构成了一个很大的威胁。

由于全国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吴雨航又不能集中主力南下围剿。他担心一旦中原兵力空虚,北方起义军和匈奴人都可乘虚而入,与江南相比,京都洛阳的安全则更为重要。因此,吴雨航制定了“中原为主,江南为辅”的平叛策略。对于湘北军,他下令不可不剿,但又不可全军围剿。无论何时,必须留有一定数量的军队守卫地方,各地严厉镇压起义军,尤其以江北为主。

吴雨航的这一政策,虽然可以达到遏制江北起义军的目的,但同时也鼓舞了江南起义军的反吴运动。全国性的农民起义逐渐呈现出南多北少、群雄逐鹿的特点。战火在大江南北星星点点的烧了起来。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