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说白了就是替官员跑腿办事的人。

但即使是小吏,也不是谁都能当的!

吏同样也有着选拔方式。

第一种方式,就是从当地平民百姓之中,选举那些会书写的人来当官吏!

因为小吏的工作,很多时候需要接触各种文书,所以被选举的人,都必须有一定的文学基础。

第二种就是来自于科考的落榜生。

在大明穷苦人家想要出人头地,只有通过科举考试。

只是能考上功名的人非常稀少,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而那些落榜的考生,虽然没有当官的机会,确能当吏员。

这也算是端上了公家碗,变相当官,吃饭穿衣是不用愁的。

也算是解决了这些落榜生的就业问题,不至于成为无业游民。

至于最后一种,则是之前家族内出了达官贵人的,因为犯事被皇帝贬为底层。

因为这种大族内,有着家学渊源,都能书会写,所以为了谋生,也会选择当一名小吏。

只是对于朱慈烺的这一决定,朝中一些崇祯时期的老臣,一个个面面相觑!

纷纷为当朝皇帝的决定,感到一丝震惊。

“陛下,如此先例一开,恐怕天下百官难服,天下泱泱学子难服啊!”

新进内阁大学士李邦华,出列发言提醒道。

要知道,他们这些人能当官,都是靠的真才实学,一步一个脚印考上来的。

现在能站在这里的,都是进士出身!

能走到这一步,都是经过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历尽不知道多少艰苦,才脱颖而出的。

而在明朝,要想脱颖而出谈何容易!

首先童生参加当地院试,院试成绩合格后,才能称为秀才。

秀才想要再进一步,就必须在秀才这个数百人的团体中,争到参加乡试的名额。

只是,在乡试中举的比例,大概30:1。

也就是三十个人当中,可能只有一个人能中举。

有了举人的身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人已经可以当官了!

有这个当官的资格了!

但是,并不一定能真的当上官。

毕竟竞争太激烈了!

除非有钱贿赂,或者有人赏识给个八品,九品官当当。

否则想要凭举人身份当官,不是那么容易的!

而想要官位稳当,就只有继续参加下一个考试——会试!

只不过会试通过率大概十个里面能过一个,过了会试考核,就是进士的身份了。

这个时候,不论是进士及第,还是二甲,三甲都有各自的官职。

而他们历尽千辛万苦,走到这一步。

官阶也不过正七品,从七品的官。

只有那些状元,榜眼才有资格进入翰林,获得六品官。

现在倒好,皇帝陛下金口一开,让这些小吏轻而易举,就获得了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官位!

这如何能服众?

对于李邦华的言语,朱慈烺内心当中还是比较理解的。

十年寒窗苦读,只为金榜题名时!

多少学子从少年,一直考到中年,老年倾其一辈子也无法获得一个官位!

只是如今人才稀少,熟悉地方政务的官员更少。

除此之外,也就只有下面这些不入流的小吏,熟悉当地政务。

想到这里,朱慈烺叹了一口气,语气略重的说道!

“邦华公,如今春耕在即,匪乱未平,关外又有鞑子不久举兵南下,现四下又有瘟疫横行。”

“你说该怎么办?作为内阁大学士,朕的智囊,可愿拿出一个章程来?”

朱慈烺说到这里。

内阁大学士李邦华,已然低头无颜面对。

国事沦落至此,他们这些作为臣子的,也是有心无力!

见此,朱慈烺只好缓和语气继续道。

“朕也想通过正式的选拔,正式的任命,可是天下百姓等得到那个时候吗?”

面对朱慈烺抛出的这个问题。

殿内众臣皆无言以对!

良久之后,吏部尚书范海亮站了出来!

“陛下决议,臣赞同。”

“如今正是国家危难之际,外有强敌环饲,内有匪寇横行。”

“如此非常时期,当用非常之法!”

“民生大事,关乎国之根本!”

“陛下不顾圣名有损,以天下百姓为重,我等作为臣子,此时正当是为陛下分忧之时!”

朱慈烺看着眼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吏部尚书,心中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吏部尚书,是他从系统当中兑换而来,就是专门放在这个最为关键的位置上。

吏部被定为了六部之首,其余的五部组织,皆要仰仗其鼻息。

因为朝中文官的挑选、考课、任免、升降、调动等诸多事务。

都必须经过户部尚书的点头,呈交皇帝御前,才具有合法性!

而朱慈烺如此重视。

一是为了让人员任免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二是有人站出来反对,他想做的事时,也有人同样站出来,替他这个皇帝摇旗呐喊,助助威!

“启奏陛下,吏部尚书所言,合乎国情,利于百姓,臣附议!”

“臣附议!”

“臣也附议!”

随着吏部尚书发言完毕之后,一个接一个的官员站出来附和认同!

李邦华为首的崇祯旧臣们,见大势如此!

虽然他们仍想反驳,但为了国家大计,为了民生,一个个也就默认此事了。

朱慈烺此时笑颜大开道。

“好,既然大家都认同此事,那么吏部尚书就迅速督办。”

“任命文书,朕交由你全权处理!”

吏部尚书恭敬行礼。

“是,陛下。”

待吏部尚书退回原位站班后。

朱慈烺望着下方。

“谁还有本奏!”

此时廖襄站了出来!

“臣,京营总督有紧急军情上奏。”

看到廖襄站出来,朱慈烺便知道,清兵即将入关,大明也到出兵的时候了!

“准奏~!”

廖襄掏出一本奏折呈上。

“启奏陛下,据我军密探来报,辽东鞑子倾国之兵,以集结大部人马,预计下月初七举兵南下,如今大量粮草已经先行调动。”

廖襄此话一出,朝野震动。

“什么~!鞑子举倾国之力南下了?”

“鞑子倾国之力南下,我大明刚经历闯贼肆虐,如何能抵御!”

之前存活下来的那些崇祯老臣们。

此时一个面露担忧之色。

鞑子大军的实力,他们这些老臣已经见识过了,也经历过许多回了!

每次调动大军抵御鞑子的兵锋,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

如洪承畴,卢象升这等名臣,不是被俘,就是被杀。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