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

朝廷各部人马便将一应物资清点完毕,所有物品再次重新造册归拢。

随后,朝廷关于此次针对查抄晋商集团之事,对天下各地通报。

并将此次查抄的奸商财产,所获金银公之于众。

当消息传开之后,天下一片哗然。

所有人都没想到,晋商一地,通奴所得财物,竟然高达三百万两!

这还都是现银,那些物资,房产等物,还没有折算进去。

面对这个消息,天下忠心为国之士,无不愤慨哗然。

就连那些各地的达官贵人,商人士绅都为之惊叹。

三百多万两,这可是大明历年来,收入国库的一年赋税了。

如此巨额资产,说其富庶堪比国库,简直绰绰有余了。

当然,这个结果,也让有的人怀疑。

官场上的事,很多人都懂,吃拿卡扣样样精通。

就是肥肉过手,都要掐一把油的。

现在查抄这么多钱财物资,朝廷那些清点入库的官员,不私藏一部分谁会相信。

很多人心中不由估算。

朝廷通报三百多万两,那么实际查抄的,可能会达到惊人的四五百万两还要多。

如果加上那些物资,房产等物,估计还要上浮数十上百万两。

以至于很多有识之士,对这些商贾愤恨不已。

纷纷言道。

“奸商误国,奸商误国啊!”

这件事,不仅在大明国内反响巨大,就是蒙古诸部,辽东建努,半岛朝鲜朝都震惊万分。

而这些国家当中,反响最大的,自然就是辽东的建努了!

之前一直都是晋商为他们提供一应物资,粮草,铁器,情报等等。

现在晋商集团倒台,被朝廷抄没,建努在明庭的耳目,就被一扫而空!

这对他们来说,同样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对于外界的传闻,朱慈烺则是淡然轻笑。

这正是他要的结果。

因为这些通报的内容,就是他有意放出去的。

而那些朝廷官员统计的银两财物,还是他特地命人先一步截留了九成之后的。

至于对山西各地的最终处理。

朱慈烺更是直接下达旨意,裁撤当地所有一应官员。

所在之地,暂时实行军管,统一由朝廷调遣的京军节制。

除此之外,朱慈烺为了笼络那些,真正有心报效朝廷,而无门路的寒门士子。

还特地下旨,凡是万历,崇祯两朝的童生,举人有心为官者,皆可赴京待选!

此乃新朝特批恩科!

凡入京的学子,一应路费花销,皆由朝廷负担。

而朱慈烺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一批大明有文化的人,在京城内,按照个人所擅长,重新接受一定程度的系统培训。

而后,在以成绩调派前往各地为官。

可以说,这也是朱慈烺对大明科举制度的适当改革。

为之后的教育事业,重新铺路!

这一旨意下达,通传各地之后,引起了广大学子的强烈反应。

特别是那些家境贫寒的学子,在得到这份旨意后,纷纷激动的热泪盈眶。

……

当浩浩荡荡的辎重车队运回京城后。

三百多万两的巨款,便引起了朝廷各部官员的目光。

不管是兵部,户部,还是吏部等这些官员,都盯上了这趣÷阁钱。

对于这趣÷阁钱,各部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户部尚书最先发话,理由就是大明百废待兴,各处都需要用钱,这些银两就该由户部支配。

而兵部尚书并不认可,他认为,此次抄没晋商乃是兵部所辖兵马抄来的,为此还出动了数万兵马,动用了大量的银钱粮草,在一个朝廷欠响数月,各地兵员粮饷尚缺,这趣÷阁钱就该归兵部所有。

吏部尚书,则更有发言权。

陛下特设恩科,择取天下士子为官,进京所需费用,都需吏部支出,再加上新朝恩科在即,所需银两不知凡几,这趣÷阁钱就该归由吏部支配。

同时,礼部尚书也有话说。M..

新帝登基,一应花费必不可少,此趣÷阁银钱,礼部应该调拨一部分。

除了他们以外,刑部,都察院等部门,都希望能批下一部分银两。

就在众大臣争论不休的时候。

还是朱慈烺拍板。

此次所获银两全部调拨银行铸造新币,待新币铸造完成后,由银行更具各部各地所需,调配银两。

同时,对于查抄的奸商物资,以及大量店铺!

朱慈烺将晋商集团的店铺进行低价拍卖,以此弥补忠心向着朝廷的商人们的损失,同时也是为了稳定商人们的不安。

至于所抄物资,则由户部调配。

粮食全部冲入国库,其他各类皮毛,食盐,布匹,则是低价按量配给授予百姓。

对于朱慈烺的这番作为。

在邸报传开之后,不论是商户还是百姓们都喜出望外。

朱慈烺圣君之名,快速在大明各地传开!

……

四月20日。

大明才收复的各地州县。

大量官粮店在各地悄然间建立。

各个官粮店外,大量百姓排起了密密麻麻的长龙。

这些因为战争受害的大明百姓,都能在大明官粮店的施粥棚免费领取粥食。

而且每家按人口,还能额外领取一月的口粮!

除此之外,所有百姓都能按照各家从新统计的人口,重新分配不同亩数的土地,农具,良种以及耕牛。

所有百姓,都在朱慈烺实施的仁政中,感觉到了大明的不同,也看到了生的希望。

所有人都在为新帝登基,而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因为新帝所做的一切,完全不同以往的历朝皇帝。

对于朝廷的新气象,所有排队领取物资的百姓们,脸上都充满了欢喜,充满了希望。

同样的,对于商贾,朱慈烺也逐渐放开了条件。

大明商贸城的大名,响彻全国各地,并宣布商贸城将在各地开设新店。

对于朝廷的这一动作,加之大明商贸城的百货,十分畅销,引无数商人追捧。

自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

在一个就是大明银行在各地开设,银元发行,同时还有存住业务,以及贷款业务。

那些将银子埋在地窖里的富户,在嗅到其中的商机之后,纷纷将银子取出来,存入大明银行,从而换取高额的利息收益。

而随着大明银行的出现,商业更加便利,资金开始大规模流通。

各种商机也随着银行的出现,陆续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