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勇已死,杨俊松失踪,戚国淦也不知所踪。

鲁卓卿此刻万分着急,手下竟一员能领兵的人都没有,难道要让他这个文人去统兵?那可不行,他连铠甲都穿不动。

“大人,戚将军回来了!”一传令兵走了进来,单膝跪地道。

鲁卓卿眼前一亮,等戚国淦进来之后,问道:“戚将军可是大坡宋渊?我家还有多少兵马?”

戚国淦惭愧地低下了头,道:“末将无能,葬送了一千士兵,就连钟勇大人也”

“那你是怎么回来了?”鲁卓卿皱着眉,使出了被动技能——猜疑。

“末将本来被宋渊活捉,被两名贼兵押运,拼死突围,夺得一艘小船,才能安然回来。”戚国淦编了一个故事。

鲁卓卿半信半疑,看着他身上血迹并不多,一处伤痕也没有,开始对戚国淦怀疑起来,有些不放心。

这时,钟勇的族弟钟老二跳了出来,指着戚国淦骂道:“大胆戚国淦!说,宋渊究竟许给了你多少好处,竟害死了钟大人!”

有了钟老二在一旁煽风点火,鲁卓卿的猜疑心更大了,他道:“将军好不容易才突围回城,一定很劳累了吧?还是去歇息一会儿吧,战事就交给我了。”

戚国淦终究没能逃过被罢黜的命运,灰头土脸,只得回家静观其变。

此时,杨俊松来到了宋渊的铁甲舰上,跪地道:“罪臣杨俊松,叩见明公!”

宋渊打量着这位号称鲁卓卿第一大将的杨俊松,好奇地问道:“鲁卓卿待将军不薄,将军为何来投奔于我了?”

“其一,杨俊松此行不叫投奔,而是弃暗投明;其二,鲁卓卿猜疑心太重,眼睛里容不得一丝沙子,区区小事,便听信谗言将我罢黜。种种迹象表明,弃暗投明来到明公麾下才是正确的选择。”杨俊松有条不紊地说出了原因。

宋渊被他的口才逗乐了,笑道:“好一个弃暗投明!好,我便收纳将军,有劳将军为先锋。”

杨俊松初来乍到便被拜为先锋,十分欣喜,作揖道:“承蒙明公厚爱,俊松必定誓死相报!”

鲁卓卿此时手下还有五百兵马,大将无一人,仅剩奸佞小人钟老二。鲁卓卿还是比较器重钟老二的,但他重蹈覆辙,将守城大任交给了钟老二。

戚国淦在家听问了这个消息,闭上了眼睛,摇了摇头,叹道:“鲁卓卿这是在重蹈覆辙,必败也!”

鲁卓卿听到了这个消息,很是不爽,再加上钟老二添油加醋,忍无可忍,终于下令道:“戚国淦果真是成了宋渊的人,屡屡犯上,已不是什么忠臣,宣告百姓,我决定处斩戚国淦!”

彻底扳倒了戚国淦,为钟勇复了仇,钟老二意气风发,很是得意。当日午时三刻,菜市场刑场。

鲁卓卿坐在主位,钟老二坐在次位,周围围观百姓密密麻麻,议论纷纷。

戚国淦披头散发,蓬头垢面,伏在木桩上,眼泪纵横。他哭得不是因为他即将身首两处,成为无头之尸;而是因为鲁卓卿识人不明,自己忠良一生竟落得如此下场!

“忠良被害,!忠良被害,……”戚国淦不甘心地反复喊着。

时辰已到,鲁卓卿板着脸将令牌一扔。刽子手将酒吐在刀上,“呀”地一声一刀落下。

一代忠良戚国淦,身首两处,最后竟落得此下场!周围百姓无不为其失声痛哭,而钟老二却觉得高兴至极,戚国淦罪有应得。

鲁卓卿不知道自己是否做得正确,可凭他的直觉,他是正确的。

是非公论自会有人知晓,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钟老儿却如那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了。

杨俊松四百大军兵临城下,好生威武。

鲁卓卿站在城头,望着倒戈了的杨俊松,骂道:“杨俊松!我待你不薄,你为何要投降于宋渊这个奸贼?”。

“你识人不明,我这是弃暗投明!”杨俊松反骂道。

随着杨俊松一声令下,四百兵马开始攻城。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