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缓兵之计

“芸哥儿,你方才说的什么?”

邢夫人圆睁着眼睛直直的盯着贾芸。满脸上都是不可置信的神情,从贾家开府以来,便是无数外宗子弟汲汲营求,想要抬宗入籍,何尝听说过有族内之人要主动分家的?!

一直安坐如山的贾赦也从床榻上挺直起来,一边吸着烟,一边望着贾芸,他知道,如今的荣国府虽是远远比不得当日,可是毕竟还是诗书之家,勋贵之所,用刘姥姥的话说,是拔根寒毛比腰还粗的门第,比起贾芸的出身要高上太多,无论贾芸想要走那条前程,贾府一定还是能够提供助力的,就像东府里的贾蔷,当上参领之后,贾府几十年在军队中积养的人脉还是帮了他不少忙,相比白手起家,这样的仕途显然要容易和轻松得多。

再说。这贾芸又是刚刚在铁网山事件中出头的新人,虽有皇帝和太子的宠信,可是一路之上,也得罪了不少人,暗中的长子派不说,就是属于帝系的忠顺、西宁诸王,也对他深衔仇恨,这个时候,贾芸竟然提出要脱离贾府,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况且,前几天自己和贾琏、王熙凤等人商议改革之时,倒也想过贾芸的问题,也知道这是目前荣国府中唯一有实力和贾赦叫板,不买账的人,所以他们的所谓“新政”,并没有什么触及到贾芸的利益,他原本就只有两个二三等的小丫头,房舍三间,又不在沁芳闸北面,若是吃穿之用,贾芸不过是刚刚入籍的外系破落子弟,压根没怎么享受过锦衣玉食,珍馐绫罗,断不至于因裁减这些而生出怨愤来,可是没想到如今第一个站出来用实际行动反抗的,居然会是贾芸!

“芸哥儿,这话可是想仔细了再说的好……”

王熙凤款款的迎着贾芸走上几步。轻笑道,

“难道你竟还愿意回到曲水街廊上的那几间破房子里去住?”

贾芸依旧一脸淡然之色,微笑着摇头道:

“大观园里风景如画,我又岂愿离开,只是如大老爷和太太这般作法,贾芸却不敢苟同。”

王熙凤甩动着手中的账簿,说道:

“说句实话,这般大动,我和老爷、太太也都是不忍的,只是府里上上下下三四百口人,张张嘴都要吃饭,再依着老规矩,难道统统都喝西北风去不成?!”

贾芸说道:

“若说革除冗政,兴利除弊,我又岂会反对,只是此事既然涉及到园子里上下四百口人,若只是你们几个闭门造车,一言了之,实在也太儿戏了一些,若依我说,等关外的几个庄头都到了。大伙儿一并坐下来,细细的商议出一个妥帖的法子,到时候,该裁的便裁,该省的便省,咱们自无异议的。”

贾芸的话显然出乎双方的意外,就贾母这边来说,原本是指望着贾芸能大力反对贾赦和邢夫人的改革,而另一方则觉得贾芸可能会借着这样的机会提出许多苛刻的条件,来作为支持新政的交换,可是想不到贾芸居然会是这样的态度……

贾芸心中也是感慨,他何尝不知道双方的心思,何尝不知道宝玉、黛玉、三春他们要保全大观园的心愿,可是,有一点贾赦和王熙凤是看得极清楚的,贾府到了如今这个份上,病疴沉重,非下虎狼猛药,实不足以矫正其失,纠察其弊,所以,贾芸只能借着这个时机,大做文章,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荣国府甚至整个贾府的走向拨上新的轨道上来。

众人一片沉默,都在思考着贾芸的提议对于自己的利弊所在,良久,却是三姑娘探春第一个开口说道:

“先前那些难处不过也都是琏二奶奶的一面之词,是真是假。谁个知道?!若依我的想头,咱们这样的人家哪里一时半会儿的就会落到这样的窘迫田地,或是你们危言耸听,也未可知。芸二爷说的极是,还是等那些庄头们到了咱们再一起商议的好,这中间的日子,还请琏二奶奶将账簿也一并交给我们看看,也好让我们几个得些底细。”

说着,探春又看了一眼边上的贾母和贾政夫妇,三人略一寻思,知道今天贾赦和邢夫人是有备而来,自己却是被迫应战,仓促不防,便是有主意也一时想不起来,倒是先借了贾芸的由头,来个缓兵之计,方为上策!

想到此处,贾母三人纷纷点头附和,贾赦和王熙凤互视一眼,终于也答应了下来。这新政目前看来,最大的障碍便是贾芸,若能用他的法子堵住他的嘴巴,那可是再妙不过的结局了。再说那些个关外的老庄头,都是贪利图便的,只要仔细打点好了,让他们赞成新政,也绝非难事!

“多谢老爷体谅!”

贾芸一躬到底,率先退出了正堂,四下里众人面面相觑片刻,也无声无息的散去,只是忧愁和愤懑之色,却已经写满了那些少爷小姐们的脸面之上。

贾芸并没有立即回到自己的雪芹轩,荣禧堂之会后。他径直出了仪门,先到后街的住处看望了老娘卜氏,又悄悄的吩咐墩儿暗中去找林之孝,问问他关于贾赦、邢夫人、王熙凤等人有没有别的什么动静消息,尤其打探一下关于大观园租种的事情,要知道,大观园在建设的时候花了多少子财力,如今竟要推平为田,别的不说,那用在怡红院、潇湘馆之类馆阁上的银子岂不全都打了水漂?!以贾赦邢夫人的贪酷,这般折本的买卖,竟会甘之如饴,实在奇怪得很了!

接着,贾芸又到了槐花胡同的红楼戏院,叫来了蔡亮、蔡严父子。山雨欲来风满楼,如今的贾府,虽在外头维持着屹立不倒的表象,可是内里却是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刻。贾赦的新政,完全触及到了贾府核心的利益,可是这样的封建大族,又岂是说改就能改的,便是再杀伐决断的人物,也须顾及到里面的纠缠夹带,所以,在原著中,无论是第一代的贾母王熙凤共同体,还是第二代由宝钗、探春和李纨组成的三驾马车,都不敢进行彻底的改革,这次主事的是原书中以无能好色见长的贾赦和刻薄寡情著名的邢夫人,实在让贾芸很难相信他们的动机和成功的希望。

而如今,无论改与不改,一切的焦点已经集中到了银子的身上,只要有钱,贾府就不必改革,只要有钱,也自然不用再租卖大观园,所以。贾芸必须要切实的知道,自己现在的家产能有几何,因为,在即将到来的这番争斗中,自己的银子越多,无疑,发言的底气就会越足!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