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暗流

红楼原着第五回,乃是全书大纲,既写出了正副十二钗乃至整个贾府的结局命理,也点出了贾宝玉之所以于世独特,并受到女孩子亲睐的缘故。

警幻仙子说道:

“yin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yin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yin滥之蠢物耳。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yin’。‘意yin’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这便是在贾芸所穿越前的世界中,铺天盖地所说的YY(意yin)的来源,只可惜后世不过是望文生义,真正的红楼意yin,却是别有内涵,以贾芸对红楼的理解,其实应该就是对于女性的尊重、理解和爱护,尤其在男权为尊的封建社会,这样的思想无疑更加显得难能可贵,正是因此,即便贾宝玉如何的软弱不堪,却依旧闪烁着令人欣赏的人文主义色彩,这才是曹公所塑造的这个男主角在乌烟瘴气的荣宁两府中熠熠生辉的缘故。

但是,随着贾芸无厘头般的穿越,加上原本对于红楼人物的感情和现代思想的熏陶,这般所谓的“意yin”情结,已经并不仅仅局限于宝玉一人,贾芸,也希望自己能承担起维护大观园,维护这些可爱而又可怜的少女们的职责。而从目前来看,似乎贾芸有着比宝玉更大的优势和能力!

这便是所谓的“周全”!不求将这些女孩子们尽数收入私房,纳为后宫,只得她们有一个比原来的结局更好的未来,便是贾芸最大的期望了。

“呃……”

听着贾芸的话,赖尚荣沉吟不语,他虽不能明白眼前此人的这些曲折心思,却也并没有露出诧异的眼神,只是歪着头盯着贾芸看了片刻,才一笑说道:

“二爷这话,尚荣懵懂,可有一样,二爷若要周全府里上下,这内外权柄却不能落了旁人之手,眼前院子里,老太太和大爷各自使尽解数,都在笼络人心,二爷也要上心才是。”

贾芸点点头,轻轻的拍了拍赖尚荣的肩膀,这个小子看起来不过和宝玉年轻相仿,却有这般的智计眼光,而且,他们赖家显然是支持贾赦一派的,可是这个独子却又在书房里和自己说这样的体己话,实在有些令人不解,莫非,这赖尚荣也和那尤家姊妹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贾芸一边想着,一边引着到了前院,十几桌人早已觥筹交错,热闹喧哗,贾赦夫妇自不用说,穿花蝴蝶一般端着杯子在人群中左右逢源,就连一直安坐如山的老太太贾母也拄着拐杖,满脸带笑的被一群老婆子围在中间,高声攀谈着,不时还传出一阵大笑来。

“芸二爷!”

贾芸还在观察,边上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转头一看,却是林之孝。这个算是全府中和贾芸走得最近的大管事,依旧一副小心谨慎的样子,束手而立,恭恭敬敬,只是眼神之中,似乎隐隐透露着一丝狡黠。

贾芸明白他的意思,趁人不注意的当口,使个眼色,两人一前一后到了偏厅的隔廊之上。

“外间的庄头这两日便到京城,却不知,二爷究竟是怎样的打算?”

时间紧迫,林之孝并无客套,直接便询问起贾芸的打算。贾芸却不说话,只盯着林之孝打望,林之孝略一寻思,慨然说道:

“二爷休要多疑,自打我家丫头进了雪芹轩,咱们家和二爷便是一体,二爷心思深广,咱们下头人虽难看清,却也知道你是有担当有心胸的,小红和墩儿屡屡来信,也说起二爷的宽仁,如今贾府上下,能够领头的除了大老爷和老太太,便只有二爷一个,那两家正打得火热,只要你借势用力得当,保不准便能渔翁得利,执掌家业,二爷难道还有疑虑?”

贾芸听林之孝说的这般通透,知道现而今贾府内乱,大事迫在眉睫,庄头进京,决战只在眼前,身为府中职事人等,也到了表明立场、站清队伍的时刻了,是投靠新近得势的贾赦还是念顾旧情,站在贾母一边,对于所有人都是一次赌博式的投资,而林之孝的选择,则是更为冒险的第三派——贾芸!

“林管事还真是看得起我贾芸啊。”

贾芸露出一丝微笑,那林之孝却愈发严肃紧张,上前两步压低着声音说道:

“方才,白老媳妇等几家也跟我说了,他们都愿意为二爷说话!”

贾芸终于收起了笑容,树欲静而风不止,虽然自己尽力的作出淡然清高的姿态,可是,无论是赖尚荣还是林之孝,都已经清楚的透露出和自己捆绑在一起的倾向,围绕自己,一股独立于贾赦和贾母之外的势力正在逐渐凝聚,若再加上薛家的外力襄助,自己果然已经有了放手一搏的资本!

想到此处,贾芸沉声问道:

“林管事只怕还有话说吧?”

林之孝点点头,咽下一口唾沫:

“如今这两派,老太太不过是仗着余威和昔年的情分,胜算实在不大,只有大爷才是您真正的对手,而要让他乖乖的拱手让出荣府大权,显然绝无可能,除非……,除非他也和二爷一样犯了事,革了官……”

贾芸的眼睛瞬间眯成一条细缝,紧盯着林之孝一字一句的缓缓说道:

“你的意思是……”

“石呆子,古扇!”

果然,从林之孝的嘴里吐出了这两个并不令人陌生却几乎已经快要遗忘的词来。

原着之中,元春省亲之时点了四出戏,《豪宴》、《乞巧》、《仙缘》、《离魂》,极为了解曹雪芹写作意图的批注者脂砚斋还进行了重要的夹注:第一出“《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第二出“《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第三出“《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第四出“《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而其中“伏贾家之败”的《豪宴》,经过很多后世的红学家的研究,认为预示着贾府会在日后因为某一件珍贵的古玩而惹上泼天的官司,最终引起抄家灭族的一系列惨剧,而这件古玩,就应该是前八十回中特意描述过的石呆子的古扇。原本在铁网山事件之后,贾芸已经渐渐淡忘了这件事情,想不到,在如今这么一个要紧的关口,这个重要的预言又再次被人提及。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