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唐人口四百万了。会增加许多新的县城。需要大量的县官。那么,这些官员哪里来。

李贰有意效仿科举考试,录取官员。

李贰也出了几个题,是关于农业、经济、安置百姓、应对自然灾害等。

其他有马周、狄仁杰、范仲淹、马周、吕蒙正、包拯、海瑞、王烈、管宁、邴原,参与布置考题。

考生大多是汉城书院之人,这所书府也已经开办两年多了。

还有一些考生,则是各地推荐出来的读书之人。

比如青州姜家、吕家、许家等大家族的子弟也参与了。

姜太虚如今是李贰的的舅哥,到了汉城也算是混的风生水起。

不过,今日被自己老爹逼着来参加考试,非常郁闷。在人群中站着。看到了熟人。

姜太虚高兴的上前打招呼:“吕二少、许文弱。你们也来参加考试。”

吕家被安置在全州府。许家被安置在忠清府。

吕二少面露难色,说道:“还不是被老头逼的。”

许文弱苦笑道:“你们别这副表情,影响我的发挥。”

姜太虚骂道:“哦,许大才子,要考取功名吗。”

吕二少解释道:“老许跟我们不一样,早早托关系,进了汉城书院。然后一直苦读呢。说不定有戏呢。”

许文弱说道:“我辈读书人,当为大唐效力。”

姜太虚、吕二少鄙视道:“你就得了吧。”

今天是考试日。考场在汉城书院内。学生有秩序的排着队。

李贰站在书院门口的台阶上,高呼:“开始考试。请学生入场。”

“铛、铛、铛。”

三声锣响,考生纷纷入场。

考试用了誊抄制和糊名制。

舞弊必须要杜绝。

李贰带着众文官亲自己在考场内监督。

考生三千多人。

考试内容分为四书五经、策问、时事。一共考三天。

科举这是划时代的创举。

这是第一场科举考试。作弊的事情,学生也没有想到。

李贰监考的是甲号考场,不到半小时,李贰居然发现有人趴着睡觉了。

李贰以是高材生,就做完了,过去一看。居然就做了两个题。而且狗屁不通。

跟在李贰身边的华安,马上把考生唤醒。

姜太虚迷迷糊糊的说道:“考完了吗。”

李贰看到姜太虚,认识,是小妾姜氏的草包哥哥,惊讶说道:“姜大少,你居然也来考试了。托谁的关系进来的。”

姜太虚傻了,惊慌道:“妹夫。我是走正规程序进来的。”

这家伙一着急,连妹夫的喊了出来。

这次考试,姜家有举荐名额。确实是没有违规。

李贰不好计较。面无表情道:“既然来了,就好好答题。”

姜太虚想解释什么,李贰已经走了。

考试三天,睡觉是正常的事。吃喝拉撒都在考场上。

许文弱就不一样,四书五经回答的很是流畅。

毕竟这个时代读书人少,天策府出的题,也不是比较刁钻的冷知识。

策问与时事的题,让许文弱抓耳挠腮。中规中距的把题做完。

考试结束就是誊抄试卷,然后批改,评分。李贰学了八年的古文,文学造诣还是可行的。看得懂好坏的。

汉城的悦来酒楼。

姜太虚小声说道:“我的考场是天策上将监考,我被逮住了,喊了一声妹夫。”

吕二少惊呼:“卧槽,你怎么敢的,没被赶出去。”

姜太虚得意道:“都是亲戚。再说天策上将什么气度。会计较吗。”

吕二少有些羡慕了,他吕家嫡女也入了天策府。不过是自己唐妹。

许文弱心不在焉,懊恼道:“为什么会出农事与经济的题目。”

作为公子哥,他怎么会关心这些,平时只知道读书或许是玩耍。

姜太虚幸灾乐祸的笑道:“许文弱啊,还是安心继承家业的好。”

许文弱表示郁闷,招呼两人去到了汉城的怡红楼潇洒。美其名曰放松心情。

几日后,张榜了。

天策府此次取一百人。没有搞殿试那一套,直接把名次排好。

名次开始公布,所以考生翘首以盼。

只听报名次的文士喊道:“第一百名孙山。”

只看一个三十多岁的书生激动大呼:“我中了,我中了。”

孙山是寒门学子,被迫加入黄巾军,当了行军书记。后跟着黄巾军移民到大唐的。

“第九十九名许文弱。”

姜太虚高呼着:“卧槽,许文弱,你中了。”

许文弱激动的全身发抖,随后淡定说道:“都不是事,低调啊。姜大少,别这么没出息。泰山崩于前,当面不改色。”

吕二少鄙视道:“才99名。就在兄弟面前装13是吧。”

许文弱心中爽快,对所有学子高呼:“今天怡红楼我包了,所有的消费本公子买单。只要是丙号考场的学子,都可以来玩耍。”

众人齐呼:“许公子大气。”

姜太虚、吕二少有点羡慕了,这个13装的,太有感觉了。

随后接着报幕,人生百态,显示的淋漓尽致。

……

许久到了前五名了。

“第五名姜闻。”

“恭喜姜公子高中。”

姜闻礼貌道谢,一副风度翩翩。

姜闻是姜太虚的唐弟。是姜家重点培养的对象。

吕二少调侃道:“你这小老弟不错,有钱途啊。”

姜太虚小声道:“还不是没进前三。”

姜闻对第五名还是有点不舒服的,他觉得自己应该第一。想到有一个关于农事的问题,应该这问题上扣分的。

阅卷的考官,都夸过姜闻有文采来着。

“第四名孔凌。”

孔凌是曲阜孔家的俊杰,是管宁的关门弟子。是这次科考的热门人物。

对于第四孔凌慧有点失望的。不过没有表示出来。而看着榜单,想知道谁是前三。..

“第三名探花郞许靖。”

许靖出自青州许家旁支。一直被打压着,一直苟着。如今一鸣惊人。让很多人想不到。

许文弱不爽道:“这个家伙不是吕家有名的书呆子吗,怎么这么强。”

“第二名榜眼吕斐。”

吕斐出自青州吕家旁支。一直在吕家做账房,常常到吕家书房借书。

吕二少惊呼:“这家伙我在家里见过。”

“第一名状元李纬。”

李纬赵郡李氏之人,千里来投李贰。早早就读于汉城学院。是汉城书院第一人。

一百人挑选完成。李贰安排了一次军训。然后安排到各县实习。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