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军离开函谷关,一路西进。过新安、渑池、陕县,来到弘农。

杨彪亲自出城迎接。

“拜见齐王。”

“杨大人不必多礼。此番弘农杨氏能反正,真是天下世家的楷模。”

“不该当。”

商业吹捧一番,必须有。

晚上,吃起了宴席。酒过三巡后。

曹操开口询问:“长安城有什么反应。”

“几天前,有段睿派兵五千,来弘农查看情况。”

“听说段煨在华阴,勤修农业事业,不掳掠百姓,百姓得以安乐。是凉国的一股清流。不知可否招降。”

段煨特立独行,还能手握重兵。这其中原因,他是段颎的族弟。多年前,段颎对董卓有推荐之恩。董卓念及恩情,就重用了段煨。

段颎是谁?凉州三明之一,为大汉前太尉。主要成就:大破西羌,击灭东羌;平定公孙举叛乱……可惜,他依附宦官,死于朝堂内斗。

华阴县城内。

段煨很苦恼。真跟联军打。干不过。投降,不能够。他的儿子在长安,为人质。

贾诩与段煨,是武威老乡。贾诩曾经劝说煨,一起投降大唐。但是,他没有立即答应。然后,他儿子段祺,就被贾诩带去长安。借口是,段祺聪慧,贾诩想收为弟子。

这件事,很操蛋。可是,没办法啊。贾诩可是丞相啊。他敢拒绝嘛。

突然有传令兵来报:“贾丞相领兵五万。前来支援。已经到城外十里处。”

段煨领着手下将官,出西门,前去迎接。

“我等拜见丞相。”

“诸位,不必多礼。”

一番客套后,贾诩直入主题。

“联军到那里了。”

段煨回答:“他们刚出弘农,离我军第一防线,船司空县大营,七十多公里。”

“船司空县,你安排多少兵力。”

“五千士卒。”

贾诩摇头叹息:“糊涂啊。传我军令,立即出兵。华阴县只需留守五千士卒,其余大军,全部开往船司空县。”

段煨摸不着头脑,这个县已经搁置多年。有这么重要嘛。

船司空县讲解:

汉高祖五年(前202),在今陕西潼关县,设船司空衙门,专管黄、渭河水运、船库。后以船司空官名为县名,隶京兆尹。新莽始建国元年(9),改船司空县为船利县,隶后承烈郡。东汉复名船司空县,隶司隶校尉部。

从华阴县到船司空县,不到二十公里。大军很快就到达。

贾诩多次路过船司空县,都是来去匆匆,第一印象是险地,可没有其它想法。毕竟,以前有函谷关在,再弄一个关卡,浪费民力与钱财。

如今,不一样了。函谷关被联军占据。必须作出应对。

贾诩实地考察一番周边地形,得出结论:“此处易守难攻,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扼长安至洛阳要道。若修一关城,必是天下数一数二的险关。”

大军集结在一起,共七万五千士卒。其中,长安兵五万、华阴兵两万五。

临时建一个关隘,时间来不及。

只能依据地形,设计一个营寨。

凉军大营,预备建在麟趾塬上。此地东西两端,各有一条深壑,东侧名为望远沟,西侧名为禁沟。在沟中水流和雨水的长期冲刷之下,望远沟和禁沟变得壁如刀削。还有南边的秦岭,眼前的禁沟共同组成了一条的坚固防线。

故而,联军来攻,若要攀登麟趾塬,则须自北段着手。

于是,潼关的第一道防线,凉军放在北边。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军营,非常讲究。

贾诩亲自构思,忙碌了几个小时。后来到潼河边休息。他胡思乱想起来。

“此战过后,得在这里建立城关。”

“该取个什么名字呢。”

“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

……

【资料上说: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

本书下面的剧情,不再有船司空县,称为潼关。

对面的风陵渡。大唐已经到达,正在建立水寨。

听闻贾诩领兵到来。

第二天早上,郑芝龙领着五千水军,来到潼关渡口,与贾诩会面。

“贾大人,你们守得住嘛。”

“这不好说。还没开始呢。”

“若有需要。我军就在风陵渡,随时可以支援战场。”

“东边有一条西峪河。希望唐军能拖延五日时间。”

“可行。”

郑芝龙欣然同意。

贾诩的大营,无法快速成型。至少需要五日。

……

第二天下午,联军在潼关三十公里外扎营。

盘点联军兵力:五国联军十五万,弘农兵五万。

联军大营。曹操下令:“命徐晃领五万弘农军,为我军先锋。”

“末将领命。”

徐晃很激动。终于可以展现自己的才华了。

弘农军来到杜家寨河畔,就看到唐军小船逆流而上。

徐晃不会水。这怎么打。只得把情况汇报上去。

曹操大呼:“沃日。唐军怎么来了。”

他看向下方将领,随有点将:“文仲业,命你为副将,协助弘农军渡过。曹子孝,你领兵五万,靠近秦岭渡过。”

文聘与曹仁齐呼:“末将领命。”

西峪河不宽,唐军只得小船入河。因为只要拖延五日。唐军只派一万水师、五千步兵作战。

文聘下令打造数百木伐,多准备引火之物。

第二日,弘农军开始准备渡河。

只见,唐军在河对面布防,河面上全是唐军小船。

因为河面窄小,唐军一直骚扰。弘农军没有建成水寨。只能用投石车、强弩,攻击河面上的唐军。掩护岸边的士卒,把一个个木伐放下河。

唐军由陈璘指挥水军。他面带不屑,嘲讽一句:“你们联军,就只会用火船嘛。”

开战后,就看弘农军的木伐,变成火船。冲向唐军小船。

木伐制动差,没有速度。撞击不到唐军小船。

不过,这不重要。文聘的目的,是隔开唐军水军。然后,在水面上建水寨。

效果不错。唐军小船,确实被火船吓退。但对战事影响不大。

对岸的唐军步兵,也准备了许多木伐。准备也用攻火。

一个小时后,弘农军的水寨建好。

唐军开始出击,他们用小船推着木伐,然后点火,用火船攻之。

文聘下令:“升木桩。”

水面的唐军火船被挡住,不动前进。在水寨外围燃起大火。

……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