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新政......

能跟清丈土地,统一赋税沾上关系的,能是什么新政?

弘治皇帝说完后,又把大明建立之初的土地与人口数据,还有前两年统计的数据,一并说了出来。

还说如今朝廷人丁与土地皆被隐藏过半,他要把这些都重新清点出来,为大明国库增收。

孔弘绪就算再老,也还是能思考的。

能大肆隐藏人丁与土地的,大部分都是官绅们!

皇帝要他孔家全力支持,这是要他孔家帮着他,站在天下官绅的对立面!

但皇帝是否忘记了一件事?

他孔家,也是其中数一数二的官绅!

让孔家带头,自己查自己?

这是疯了不成?

孔弘绪脑中思绪纷飞,没有立刻回答。

弘治皇帝也不急,老神在在的等着他。

过了一会儿,孔弘绪才出声。

“陛下,朝廷推行新政,我们作为臣子的,自然是支持的。”

“只是我们孔家一向是长于教书育人,政事实在参与的不多。”

“陛下若是要商量这些,臣恐怕给不了太多的意见。”

“而且如今我国朝安稳,政事清明,百姓也安居乐业。”

“臣以为,实在不宜在此时推行新政。”

孔弘绪老了,但脑子可不糊涂。

他不能直接拒绝,只能四两拨千斤。

把责任都拨到那些有实权的文官们身上。

他孔家虽然身份地位高,还被誉为文臣之首。

但是他孔家,可是没有实权的!

这事要做,怎么做,孔弘绪表示孔府背不起这锅。

弘治皇帝听了他的话,从容的笑了笑。

“孔夫子此言差矣。”

“天下的读书人,都尊孔孟之道,乃是正宗的圣人门徒。”

“孔夫子你们作为圣人之后,当然是最有说话权力的。”

在那日赵策跟自己说了这个秘密后,弘治皇帝没有立刻行动。

他布置了几天,也让人去查了不少。

孔家虽然没有实权,但是他们顶着圣人之后的名头,就是他们最有用的地方。

身为统治者,利用儒学就是为了更好的统治天下。

儒学盛行了这么多年,教了一批又一批的书呆子出来。

如今,也该是真正验收成果的时候了。

孔弘绪并不知道为何当今圣上突然就要这么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在他看来,当今圣上一直是一个温和有礼的帝王。

前面的哪一任皇帝都能进行改革,但就当今圣上不会。

可这最不会的人,却偏偏成了那一个例外。

“陛、陛下,臣惶恐。”

“臣如今已经卸了衍圣公一职,并不敢代表孔家答应此事。”

“而且我们孔家,实在是担当不起这样的重任。”

担了这责任,就等于是与全大明的官绅为敌。

这事怎么敢答应下来?

弘治皇帝态度依然温和,好言相劝。

“朕既然要你们相助,自然是会赋予你们相应的权力。”

孔家不需要有什么实权,弘治皇帝只需要他们在推行新政之时,需要同意此事,作为一个支持朝廷的吉祥物,出现在大明各处。

长居官场的那些老油条,自然不可能因为这样,就会真的听话。

但他们不听话没事,只要底下的百姓听话就可以了。

手握土地与人口的世家大族和官绅们,肯定会尽力阻止。

可世间多的是寒门书生。

他们手中没有田地,家中也没有多少人口。

推行新政后,他们家中缴纳的税收,甚至会更少。

这些人绝对会鼎立支持此次的动作。

再加上孔家的出现,控制住大部分的言论。

那么这次新政的推行,估计就算有官僚抵触,也问题不大。

毕竟百姓,才是国家真正的基石。

而朝廷中如今也是清流居多。

要控制这些所谓的清流,只要掌控了言论,那么就一切皆有可能。

弘治皇帝算盘打的啪啪响。

但孔弘绪却不敢买账。

他只能又换了个法子:“臣年老,脑子也不大灵光。”

“实在是想要支持陛下,也是有心无力啊......”

弘治皇帝笑眯眯的说:“孔夫子老当益壮,怎么会有心无力?”

“就算孔夫子老了,孔家还有如此多的青年才俊,能为我大明效力。”

“朕想当初太祖皇帝平定天下后,第一时间就赐下衍圣公一爵。”

“想必也是清楚知道,孔家对我大明文人的领导作用。”

“所以这些关乎我国运的大事,由你们孔家来出面,自是最好不过了。”

提到太祖皇帝时,孔弘绪不知道怎么的,脸皮子突然抽了抽。

他心中,突然有了一个不好的预感。

他忍不住抬起头,看向了上首的皇帝。

一向温和的弘治皇帝,正居高临下的看着他。

那张脸正对着光,脸上依然带着温和的笑。

但孔弘绪看着那笑,却莫名的想到了一个人。

那是一个让他心惊胆战,甚至午夜梦回都会做噩梦的人。

那人低声在他耳边说着:“太祖皇帝明知道你们一脉不是正宗的孔门传人,却依然在大明建立后,将你们奉为孔门正宗。”

“目的是什么,要我告诉你?”

目的是什么?

要别人告诉他吗?

当然不需要!

国朝皇帝有了断层,但是他们孔家可没有断层!

他们孔家自国朝建立后,代代守护着的秘密!

如今......

孔弘绪呼吸突然开始急促。

当今知道了!

那人说不会告诉别人,但是当今是别人吗?

他是天下之主!

天下的秘密,理应都掌握在他手中!

孔弘绪咬紧牙关,忍住全身的颤栗,开口道:“陛下要臣、要臣怎么做?”

弘治皇帝依然是带着笑,似乎心情一直不错。

“孔庙修葺已经完成。”

“朕已经下了令,召当代衍圣公与下一代衍圣公一同回京。”

“孔夫子这几日,就在府中安生候着。”

“朕不日再召见诸位之时,便会委以重任。”

孔弘绪张了张嘴,想说他孔家真的不想干。

弘治皇帝又说道:“在朕与天下文人心中,孔家的地位,一向是无可取代的。”

“希望孔夫子能与衍圣公好好商量一番。”

孔弘绪讷讷道:“臣、臣遵旨......”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