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啊,典将军和黄将军还没有亲兵呢!咱们是不是有机会?”

“要不——试试?”

一群人围在一起,心底生出了一个想法。

徐长寿今日视察工地,想看看施工是否标准,索性便来到了工地上,其身后还站着凌统和吕布。

吕布此刻像一个保镖似得跟在他身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预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

那姿态仿佛这工地上会出现什么巨大的威胁一般,看的凌统直翻白眼。

这家伙太过会表现了点。

“公子!”

“公子!”..

徐家仆从和家将看到徐长寿的到来,纷纷给他打起了招呼。

王五婆娘更是热情的招呼徐长寿他们坐下来一块吃点。

徐长寿也不客气,接过王五婆娘递过来的一小碗面条就蹲了下来。

王五婆娘知道徐长寿不喜欢面条和菜混到一块影响了口感,所以单独拿了个碗给盛了一碗菜放到了徐长寿面前。

徐长寿吃了两口,感觉不过瘾,从箩筐里拿了一瓣蒜,咬了一口,然后吸溜吸溜就着蒜吃起了面条。

“吃面不吃蒜,味道少一半。”

徐长寿笑道,众人纷纷附和。

吕布和凌统则是站在他身后,环顾着四周。

“那孩子是谁啊?我看那些人都敬着他,吕将军怎么站在他身后啊?”

“他蹲下来吃饭,吕将军竟然只能看着,这什么情况?”

突然出现的徐长寿让那些府兵此刻有些懵逼,搞不清楚不远处这个八九岁的孩子是什么身份。

“我刚才听那些人称呼他为公子,哪家的公子?不会是典将军或黄将军家的孩子吧?”

“不像啊,典将军五大三粗的,哪里生个出来这么秀气的孩子?

黄将军都那么老了,就算是孙子,眉眼间也和黄将军不像啊。”

一众府兵此刻对于徐长寿的身份又是众说纷纭,猜测不绝。

“是他?他怎么会在这里?”

此刻正在给府兵打饭的一个老妇人的双目瞪大,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看着远处正在吃面的那个少年。

这少年的模样,她怎么会忘记。

当初在梅花县时,她可是和这个少年有过不少交集的。

“大娘,我这里有三斤糙米,你要不要,我可以六文钱一斤卖给你。”

“哦,是我大伯母病了,村里的神婆说要散财积德,爷爷让我拿米出来卖掉,比市场价低就行。”

“大娘,我是孩子,不是傻子,就六文,你不买我卖给别人。”

这少年让她又清晰的回忆起当初在梅花县时发生的事。

而此刻眼前的一幕,让她感觉又有些不确定自己是否花了眼。

“那吕将军竟然隐隐以他为尊?那些人为什么都叫他公子?”

老妇人此刻比那些不知道徐长寿真实身份的府兵还要疑惑。

她可是认识徐长寿的,而眼前的一幕又在告诉她,这个少年好像身份和当初在梅花县时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喂,老太婆,愣什么呢,快打饭啊!”

老妇人被身前的一道怒喝惊醒,刚才愣神间竟然忘记了给面前的军爷打饭。

这让她心中一惊,赶忙挖了一勺菜盛在了那人碗里。

这边的动静让徐长寿下意识看了过来。

然后徐长寿就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噗!”

一口面条被徐长寿喷了出来。

吕布一个健步不知道从哪里掏出来一张纸递到了徐长寿面前,仔仔细细帮着他把嘴角的面条给擦去。

这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快到让凌统都没有反应过来。

周围那些徐家仆从和家将更是惊为天人。

“不愧是吕布大人,实力当真是恐怖如斯啊!”

徐长寿此刻注意力完全不在吕布的周到服侍上,刚才那一眼他看到了那个怎么也不会想到的身影。

“我曹,竟然还活着呢!”

徐长寿忍不住惊呼出声。

“啥,谁还活着?公子要杀谁,布绝不让他活过今天!”

吕布听到徐长寿的话,赶忙站出来对着徐长寿抱拳道。

“你起开,挡住我了。”

徐长寿将吕布扒拉到一边,一脸惊奇的看着不远处那个正在给府兵打饭的老妇人。

“吕布,去把那老妇给我叫来。”

徐长寿对着吕布说道。

“公子是要死的还是要活的?”

吕布一脸严肃的问道。

“活的!”

徐长寿一脸黑线,恨不得将手里的面给扣到他的脑袋上。

吕布抱了抱拳,大步流星向着那老妇人走去。

“参见吕将军!”

“参见吕将军!”

正在排队的府兵赶忙给吕布行礼。

吕布只是点点头,然后便一脸肃然的径直向着那老妇走去。

众府兵不知道吕布为何来此,看他竟然向着那队伍的最前边走去,心中疑惑。

“吕将军这是要插队吃饭?”

“那边不是在做红烧肉吗?咋个还来这边吃?”

一众府兵小声嘀咕不断。

只见吕布径直走到那队伍最前边,在老妇人面前站定。

那老妇此刻连忙低下头,心中战战兢兢,对于这些大人物,她一向都是害怕至极。

“你,跟俺走。”

吕布指着那老妇人的鼻子不客气道。

“啊?哦。”

老妇人心生疑惑,隐隐猜到了什么,在抹布上擦了擦手,低着头跟在了吕布身后。

“咦,吕将军怎么把那老太婆给带走了?”

“莫非有什么特殊癖好?”

“记下来,记下来,等我在城中搜罗一个老妇,献给吕将军,投其所好。”

府兵这边议论纷纷。

很快,那老妇就被吕布带到了徐长寿面前。

“好久不见啊。”

徐长寿对着那老妇打招呼道。

“小郎君,真的是你!老妪还以为眼花了呢。”

那老妇人看到徐长寿,有些欣喜道。

“我也没想到还能再见到老婆婆。”

徐长寿笑道。

“老妪命大,一路苟活了过来,没想到还能在这里见到小郎君。”

那老妇自知此刻双方身份已经天差地别,说话间尽显局促。

再也不复当初在梅花县的市侩精明。

“以后老婆婆就留在莺歌巷吧,可以帮着打打杂,这里的条件比之大营里做苦役要好得多。”

徐长寿笑道,这也算是他乡遇故知,徐长寿也不介意帮帮她。

而且,既然这老妇人看到了自己,为了防止她走漏了一些事,还是把她留在莺歌巷为好。

此话一出,那老妇顿时激动无比,直接跪了下来不住地磕头。

终于不用再在大营里做苦役受苦了。

……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