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四百四十文。”罗云在旁边报数。

管家模样的男人,在心里默默算了算说道:“你这个媳妇,算账倒是算快。”

“嘿嘿!我媳妇脑子好使。”李向东一点也不懂得谦虚,又问道:“这位老爷您带框了吗?这果子要怎么装?”

“没带,你这篓子不送我,我怎么拿回去。”

“啊,还得送篓子,我这篓子才买没多久。两个花了我二十文。我家还要用,要不,老爷你叫人买两个来。”

“行,行行。我也不白要你的,再给你二十文。”说着就将钱递了过来。

李向东接过钱数了数说:“您老吃着好,下次再来买。”

“你两个赶紧把东西拿到车上去放着。”男子吆喝两个跟班。

“媳妇,这下全卖完了,咱们也收拾收拾,去粮铺里买些粮食。”

“嗯,你看着办,我不懂这些。”

“没事,往后我来镇上,你都跟着来,多跑几趟,就都明白了。”

“嗯。”两人手快脚快地收拾好,牵着牛车慢慢的走在街上。

“媳妇,昨天丈母娘和小舅子来咱家看你,刚刚忙,忘了跟你说。等会儿到点心铺里买两份点心。车上篮子里,还有爹准备好的三斤肉。咱回家的时候,先去罗家村看看咱娘。”

罗云正忙着看稀奇,满大街都是摊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听着真是热闹。

什么棉花糖啊,冰糖葫芦,糖人画呀。一听就是卖糖做的吃食。

什么馄饨,阳春面,煎饼果子,大烧饼。

可惜兜里没钱……

李向东的钱还得留着买粮食。

就这样一路看着,闻着,心里恨恨的想着,等老娘有了钱,啥都要敞开了吃一顿。

正胡思乱想,闻言便应了声好。

李向东看媳妇这幅心不在焉的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忍着笑,在前面挂着的布袋里面,掏了把铜板,想了想又掏了一串钱,塞在媳妇手里说:“媳妇,你想吃啥,你自己去买。买东西的时候先问一下多少钱。然后再数铜板给他。”

“这些都给我。”罗云捏着手里的铜板,眼睛亮的吓人。

“嗯,给你的。我牵着牛车不方便跟你去玩。我先去买点心,再去买粮食。到时候我在粮店里等你。”说着手指着前面:“看到前面没有,有个路口。你往左拐,有个丰收粮店。我就在那里买粮。你逛完了,就去那里找我。你要是找不到,你就找人问问路。你可快着点儿,咱们还要去罗家村。”李向东仔仔细细的交待着,碰到这样一个不通俗务的媳妇,只能化身碎嘴老婆婆。

他也是很绝望呀!!!

罗云连连点着头,人给了她钱,她还是知道好歹问一下的:“你想吃什么?我给你买。”

李向东立马高兴了起来说:“不用买我的,我刚吃了两个包子,不饿。”媳妇有吃的还能记得自己。

好开心!有木有……

罗云转身就走。

客气是啥?不知道啊!!!

罗云的速度有多快,就看她往回跑的速度有多快。

她决定了,从第一家卖棉花糖的小商贩那里开始买。一个都不能落下。

“这个多少文钱一个?”

“四文一个,小娘子,你买这个回家给娃儿甜甜嘴,娃儿肯定高兴。”

罗云脸上的笑容就是一僵。

老娘三十六,老娘不是娃……

手上飞快的又掏出四个铜板说“要两个。”

“好嘞,你拿好了。”

罗云拿着棉花糖就的舔了一口,脸上又笑眯眯了,好甜,好甜。

“你这个多少文钱一个?”

“小娘子,这个烧饼三文钱一个。”

“来两个。”

这下不好拿了。四下看看,见旁边刚好有卖篮子的,就赶紧买了一个。

“你这个多少文钱一个?”

“这边大点的糖人六文钱,这边小得四文。”

“来两个,大的。”

这样的对话从街头持续到了街尾。

一个漂亮标致的小娘子,一手提着篮子,篮子里放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吃食。另一只手快速,而不显粗鲁的拿着东西,往嘴里塞。

求回头率???

路上的行人捂脸,太辣眼……

街上的小贩:天老爷,请多赐我几个这样的食客吧……

李向东看到罗云的时候,只见她左胳膊挽着篮子,左手还捏着一个棉花糖。右手拿着个烧饼,正在大快朵颐。

嘴角上沾着几颗芝麻粒,连脸上也沾着一颗。

看着媳妇这个样子,忍着笑上前两步,伸手指轻轻地帮她抹去,柔声的说道:“就有这么好吃。”

“嗯!好吃,肉馅的,芝麻烧饼。”说着笑眯眯的把手里的烧饼,往李向东的嘴边递了递:“给你吃。”

李向东好笑的摇摇头说:“我不吃,你吃吧。”伸手接过她的篮子:“怎么买这么多,钱够吗?”

“呐,只剩这么多。”罗云摊开手心。

李向东看着躺在,媳妇手心的两个铜板。终于忍不住哈哈笑起来。摸了摸媳妇的脑袋,又从布袋里拿出一吊钱说:“这些你拿着,村里有时候也会来卖货郎。”想了想又解释说:“就是那种挑着担。卖些针头线脑。瓜子,糖果,点心啥的。到时候你想吃啥自己买。”

罗迎笑眯眯地接过铜板,往衣袖里一放,铜板顺利的进入空间。

“走吧,咱们回家。”

两人一路赶着牛车进了罗家村。

罗云娘家的院子,在罗家村也是头一份的。一溜儿的青砖大瓦房。院墙也是大石条砌成的。前面院子铺着青石板,后院是菜园子。

罗云看着这个院子,比起自家泥墙茅草顶的屋子,不知道好多少。

李向东上前砰砰的敲响院门,嘴里喊着:“阿齐开门,阿齐在家吗?”

“来啦来啦!”就听到一阵脚步声。门应声而开。“姐姐,姐夫你们来啦,快进来。”

罗小弟名叫罗思齐,长得白净瘦弱。

粗布褂子肥腿裤。典型的乡下小子打扮,衣服裤子补丁挂补丁,洗的倒是干干净净。这样一身衣服穿在身上,愣是能看出点儿文弱书生的样子。整个人的气质,也跟乡下小子们,大不相同。

“姐姐,姐夫你们先到堂屋坐,我去给你们倒水。”说着脚步轻快地往厨房去了。

李向东栓好牛,提了篮子说:“咱们进去吧。”

“再拿上一袋粮食。家里的粮食肯定不够吃……”罗云说道。

自己答应了原主,要好好照顾她的家人。罗家只剩四亩旱地。一年的吃喝嚼用都靠它。

一年到头别说干饭饱饭,就是喝稀粥都不够。每年青黄不接就要断顿,还好外祖家离得近。就先把粮食借过来,等秋收了再还。自从罗秀才死后,这样困顿的日子,母子几人熬了三四年。

“拿吧,我没法光看着他们,过这样的日子。”

罗云虽然舍不得到手的粮食拿出去。但也有自信,能让两家人,过上不愁吃喝的日子。

“你提着篮子,我来搬粮食。我这一共买了六百斤粮,有三百斤白面,三百斤糙米。要不然一样留一袋吧。”

“阿!两袋行,两袋就两袋。”心好痛又咬着后牙槽道:“我以后多打些猎物去卖。”

李向东看着她肉痛的样子戏谑道:“怎么,舍不得啦!”

“哪有,吃完了,还不是要给她们拿过来。迟早的事。”罗云嘴硬道。

“行,你知道就好,两袋子粮食能值几个钱。”又压低声说:“再说你昨天打了那么多猎物,全换成粮食能堆满一屋子。你有那通天的本事,我也有把子力气。咱们两家加起来才六口人。怎么着,日子也只会越过越好。”

“嗯!我知道。”罗云哪里不知道,是这个理。只是三十几年养成的习惯,一下子该不过来。

“姐姐,姐夫,你们快进来,坐下喝水。”阿齐看两人还站在牛车边嘀咕,就喊道:“姐夫,你们去镇上买粮食了,东西就放牛车上丢不了。你们快进来坐,我去叫娘回家。”说着话就往后院去了。

罗云进了堂屋将篮子放下,拿了碗连灌了两碗水,才舒了口气。

糖吃多了口干,想到糖,又砸吧砸吧嘴。

下次去镇上,要多买一些存在空间里,想吃的时候就拿出来吃,那样想想就美。

李向东搬完两袋粮,也坐下来喝了碗水说:“咱们坐会儿就回去,不在这里吃饭。早些回家,家里还炖的猪头。还有那些下水,放了大料下去,味道也好的很。”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