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凌乱,唇角布满或已凝固或未凝固的血污,衣衫多处开裂,宛然一个乞丐叫花子的模样,正是徐子京。

两个地位低等的和尚将徐子京搀扶回来后,往床上一扔,便离开了。徐子京喉咙干渴,想叫他们倒杯水,缓和缓和,然他们已离开。

徐子京的心中有一股孤独而凄凉的悲伤,若是父母看到自己如此,定会悲痛而落泪,千般照顾,万般守候!他心中想。

想起今日练武场的场景,那些个纨绔子弟,根本不将自己当人看,即使肉盾之刑是寺刑,执刑应当严格不阿,但那也是残酷的刑罚,而那些人却对自己下如此重手,可见他们毫无天良。

另外让徐子京心弦震动的是,今日看到的那些功法神通,别说混成大阵,黑云压城,就是尉迟永的缉熙宝剑,在徐子京看来也是厉害无比,因为他毫无修为,武学不行,魂修不行,实在太弱。

一念及此,徐子京心中猛然涌起修炼自强的壮心雄志,“我要修炼!我要自强!我要让那些纨绔子弟在我面前大败亏输,我要让那些美丽女子看到我的神功盖世!”徐子京雄雄自语,决心满腹。

便马上想起了《诗修大法》,他稍微调动意念,便又看到了此书。通过观看,他了解到:

诗息,就是诗的气息,是诗的虚玄状态,无形无质,不存在于现实世界而存在于虚空中。到了当今之世,它是既成之物,不必问究竟,如衣食住行,每日必做,不问缘由。诗息无处不在,时刻影响着人,因为虚空是一种玄物(玄妙之物),可大可小,可伸可缩,可难可易,颠倒于两极之间,人体内也充满虚空,而诗息存在于虚空,便顺理成章地影响着人。

比方说,古人所作之诗,在中原大地上能勾起每个人的共鸣,而在西域或其他极荒之地,则不一定能,诗在他们眼里甚至无情无感。这是为何?当然与中原浓厚的文化氛围相关,文化氛围能够让人心产生情结,这是共鸣的基础。但也与诗本身有关,那便是诗息,是诗息在主导着这一切。

有些时代,诗息会大汇聚,从而形成“诗息雷霆”。诗息雷霆就是诗息凝结而成的雷霆,共有七色,分别是赤橙蓝绿青黄紫,此七色即自然界的所有颜色,当初天地初开,万物未生的鸿蒙时期,天地间只有这七色,后来物物交汇,**相融,便成就斑斓多彩的人间。诗息大汇聚,形成诗息雷霆时,雷霆会从九重天之上交鸣冲腾,造成无尽威势,又重新化作星星点点的诗息,洒落人间,所不同的是此时的诗息连绵不绝,极大地增多人间的诗息,这是诗才出世的前奏。但诗息雷霆不一定会总齐七色,有时是六色、五色,甚至一色,那当然七色是最强的,只有七色诗息雷霆才能造就最伟大的诗才。

诗朝时期,便出现了七色诗息雷霆,果然,那个朝代涌现了诸多诗才,他们大都诗才横溢,伟大无匹,当中有三个最为伟大,分别是李元白,杜太甫,王新维,三人堪为诗歌上的“三座高峰”。李元白被后世尊称为“诗仙”,乃是因其豪放不羁、浪漫无边的风格。杜太甫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乃是因其沉郁顿挫、反映现实的风格。王新维被后世尊称为“诗佛”,乃是因其寓禅于诗、超凡入圣的风格。

雷霆本就是万物生发之枢机,所以,诗息雷霆的最大意义自然是孕育诗才了。

诗腑,就是诗之脏腑,脏腑乃人体消化运行、精元不竭之源动力,故而,诗腑就是一个人诗道运转、诗修之基石。诗腑也是存在于人体内的虚空中的,它是一个整体,由诗腑星盘和诗腑主星组成。诗腑星盘就像是日月星辰运行的轨道,诗腑主星就是一个点,初始是一个微小无光的点,会随诗修增进而壮大、发光、运转。

诗修是怎样的修炼呢?实则就是感诗、悟诗,包括读诗写诗等。诗腑是如何练出的呢?当人感诗悟诗时,体内的诗息会骚动,进而聚合,人体自成天地,有所谓的“模拟诗息雷霆”形成,模拟的自然不是真实的,真实的诗息雷霆是在高空中汇聚而成的。“模拟诗息雷霆”形成后,化作两途,一者变成诗腑,二者转出体外,成为可为主人控制调用的护身武器。

《诗修大法》是大诗皇朝时的一位诗修高手所著,文字间已盈满了那个高手的力量、意境、境界。玉床罗帏是那高手为守护《诗修大法》而制的宝物,也是充满诗之法力。徐子京吸收了这些,便不须自己领悟诗歌,悟出“模拟诗息雷霆”,而直接在体内孕育出诗腑。没错,徐子京体内那片不知名的黑暗便是诗腑,那个黑暗小点正是诗腑主星。

这当然不止是徐子京的运气,还有他的天赋。他自幼钟爱诗歌,爱诗之情纯朴无比,又背诵了许多诗歌,更有者,他以纯粹之心感诗悟诗,已成情结。所以,玉床罗帏一接触到徐子京,便毫不犹豫地扯了他进去,将《诗修大法》托送于他。

如今的徐子京只须依《诗修大法》而修炼,他日必成伟器。

接下来该说诗修的境界了。诗修共有五大境,依次递增分别是:振悟、启辉、运转、定形、生灭。振悟就是悟出诗腑,这主要看天分,有的人天生便是诗才,一生当中与诗歌结下不解之缘,诗歌似乎特别眷怀他,每每与其发生不可解的奇事,这样的人即是诗才,振悟于他而言是轻而易举。徐子京有大运气,体内已有诗腑,便是已振悟了。

上文说通过感诗悟诗,可在人体内产生模拟诗息雷霆,雷霆一是化作诗腑,二是转出体外可做护身武器。模拟诗息雷霆同样有七色,但不是每一个人悟出的雷霆都有七色,一色二色三色四色五色六色七色皆有可能,一色天赋最低,七色天赋最高,其余类推。修炼时,体外的模拟诗息雷霆会化入诗腑中,是如此化入的:假若是“模拟七色诗息雷霆”,当修炼到启辉境界,会伴随着一种颜色的雷霆化入诗腑。当修炼到运转境界时,又会有一种诗息雷霆化入。当修炼到定形境界时间,会有两种诗息雷霆化入,当修炼到生灭境界时,会有三种诗息雷霆化入,至此,全部的体外模拟诗息雷霆都化入了,也即修炼成功了。

感诗悟诗就是诗修的修炼过程,无须写诗,即若写诗也基本上无助于修炼,因为诗朝是诗歌大爆发之时代,诗歌已百花齐芳,万紫千红,已到了尽头了,诗已写尽,再来创新难如登天,今人只须领悟古诗便可,古诗能量无穷,足可使今人受用不尽。

感诗悟诗之时,人心中会产生画境,所谓“诗画一家,不相隔膜”是也。但境界低的诗修者,产生的画境混乱不堪,断断续续,毫无意境,随着不断修炼,画境会有所改善,不断改善,甚至栩栩如生,如临其境。一个诗修者,可从其因诗而产生的画境来评判其境界,画境有五个指标,分别是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视觉,画境越成熟,则这些感觉越圆满。比如诗朝诗人杜太甫的《登岳阳楼》,诗中有写景和抒情,境界高的人产生的画境中有丰富的景色(这就是视觉),以及充沛的感情(这就是触觉)。

音乐、书法、绘画是诗修的辅助物。诗歌虽可独成一体,但往往与它们相依相融。诗能入乐,这是共识,尤其是在诗朝时期,那时还涌现了诸多音乐圣手。如何辅助呢?比如感诗悟诗时,可能打不开思路,想像不出那种画境,但将诗作绘成一幅画,两相比对着欣赏,可能就会豁然贯通。将诗作用不同笔法写出来,两相领悟,也可能豁然贯通。将诗作谱成曲子,听而赏之,也可能豁然贯通。

修炼到启辉境界,便开始具备两种能力,分别是成图和取图。图指的是画境,成图的意思是随诗而产生的画境会通过繁赜玄妙的方法映射出来,对敌之时,敌人就会进入此画境中,与你战斗。取图是指将画境截取,寄存于他物之上,比如寄存于一把箜篌之上,对敌时使弄箜篌便能将画境重现,让敌人进入其中,然后战斗。

这两种能力会随着境界增高而增强。

画境可寄存于很多东西上,但有一种东西是例外,便是武器。世之武器,皆有其性,其性乃是戮杀、血腥、不仁等。画境欲寄于其上,必先抹除其性,然后方可。抹除武器之性,殊为不易,但若能成功,回报也是很高的,比如一把宝剑,抹除其性,植入画境,则对敌时大剑一挥便能挥出画境,又一挥又能挥出一个画境,重重画境迷离,敌人方寸大乱,很难不败。

……………………………………………………

……………………………………………………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