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沈舟的话,宁铁久久没有应答。

他自己也明白其中的要害,不禁暗自思索。

要是不同意割地求和,那南诏国和其他国家的大军就会一直侵扰边境,甚至还可以联合军队,征收赋税,中饱私囊的同时,也让百姓骂他这个皇帝无能。

但是自己要是同意的话,那千古骂名也是他的。

毕竟谁愿意把自己国家的封地随随便便地割去,那百姓又该要如何生活?

就算不是战火连连,百姓也不会安生,所以怎么看都是南诏国都赚了不少。

宁铁百般犹豫,半晌后启唇道:“沈舟,明日宴请使者,你就跟朕一同前去吧。”

沈舟身躯一震,蓦然抬头,就看到皇帝那双漆黑明亮的眸子直直地凝视着自己,眼底满是深意。

他当即就明白过来,皇帝这是要他出主意。

万一真的到了大殿上,南诏国要是有什么不满,无论他这个太监做什么,对皇帝都是百利无一害。

若是自己帮忙击退了南诏使者,不仅能给皇帝正名,还能让太后那边知难而退,好一招将计就计啊。

“是陛下,小人知道了。”

正所谓是骑虎难下,沈舟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只好应下。

翌日。

不知是谁传出去的消息,南诏使者进宫面圣的事情瞬间就传遍了整个京城,百姓人心惶惶,众所周知边境战火连连,在眼下这般危急关头,使者觐见肯定有事发生。

就连满朝文武都等着看戏,想要知道梁朝皇帝究竟有几分能耐。

“陛下到——”

整装待发的侍卫站在大殿门口,今日的御林军比往常还多了数倍,就连皇帝身边的皇龙卫都来了,若是出了岔子,后果定会十分严重。

沈舟默默地跟在宁铁身边,与之一同上殿。

文武众臣恭敬地站立在两边,见到皇帝时纷纷跪下行礼:“吾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待宁铁坐在主位上,双手随便地放在龙椅两侧,抬手示意道:“众爱卿平身!”

“谢陛下!”

众臣刚坐到自己的位置上,门口传话的太监再次启声。

“太后,皇后、四公主到——”

令沈舟比较意外的是,她们三人竟然一同前来,他也不禁侧眼相看。

为首的太后一袭华服雍容华贵,皇后上官玉跟在身边,仪态万千,四公主宁凝紧随其后,姿态慵懒,浑身散发着生人勿近的气场。

宁铁见状眸色暗沉,冲着沈舟吩咐道:“给母后,皇后和四公主赐座。”

“是!”

沈舟领命照做。

今日使臣求见,皇帝特意在大殿之上摆好膳食酒水,以供众人享用。

眼看着时间差不多,使臣也纷纷到来,远远就能看到一行人的身影,由远及近。

沈舟凑到宁铁耳边低声道:“启禀陛下,使臣到了。”

宁铁默不作声,等待时机。

南诏国的使者来到大殿上,他们每人穿着各异的服装,腰间带着华丽的首饰,更有人手里还拿着类似于权杖的东西,看起来身份非同。

行过礼数后,为首的人似乎是南诏大臣,他指着身边两个人介绍道:“陛下,我是南诏国师慕容恪,这位是我们的大将军柳统,南诏的天下第一大文豪苏越穆。”

那话里满是自豪,好似南诏国能来这么多人,是大梁极大的荣幸一样。

沈舟挑眉,没想到南诏的使团中,不仅仅有对方的大臣,更是有当今天下的第一大文豪以及其学生,他们肯定是有备而来。

据他所知,这些年南诏国的国力强大,也有这个人的功劳,苏越穆创立了苏家学派,提出要以文治政的思想,更是以所学的学识帮助南诏皇帝夺取了其他几处弱小国家的封地,因此才得以出名。

又因其门下弟子众多,所以南诏国成为天下学士的向往之地。

南诏以此人才汇聚,所以才日渐强大起来。

宁铁不动声色道:“诸位远道而来一路上舟车劳顿,想必十分艰辛,朕特此备了薄酒,请各位入座!”

说着他示意太监搬来椅子,就在皇位右下角,跟四公主等人形成对立。

人都坐好后,宁铁这才端起酒杯,嘴角含笑:“今日朕设宴宴请使者,诸位爱卿不必拘礼,朕先敬使者与众爱卿一杯酒,请。”

“乐师!奏乐!”

“……”

慕容恪入座,在看向丞相上官青云时,暗自点头,与之交换了下眼神,随后若无其事地饮了口酒。

这一幕恰好被沈舟看到了眼底,眸色黯然。

趁着众人饮酒作乐之际,慕容恪不安分起来,站起身道:“陛下,您也知道我们的来意,当今大梁和南诏素来不和,百姓民不聊生。”

“而我们的国君也不想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想让我们跟您谈条件,以割地求和,只要您将大梁二分之一的国土让给我们,大梁和南诏还能和平共处,如若不然……”

说着慕容恪的眼神阴狠了下,沉默不语,那不就意味着两国交战,将永无宁日。

话音刚落,众位朝臣纷纷交头接耳起来。

“怎么能这样,让我们交出二分之一的国土,那天下岂不就是南诏的了?”

“是啊,这还得了。”

“也不知道陛下怎么想,万一陛下为了保命,真的将国土交出去可怎么啊……”

“……”

眼看着众人焦急起来,宁铁蹙眉,淡漠道:“几位使者刚到我大梁京城,朕还没好好款待你们,国师先别心急,等酒后饭饱再商议国家大事也不迟。”

慕容恪心生不满,刚想要张嘴说些什么,就被太后制止了。

“陛下言之有理,国师莫要心急,我们陛下为人德厚,深得百姓民心,自然得为百姓着想,对吧陛下?”

宁铁没有回答,听出了言外之意。

那话的意思不就是在说,他会为了百姓会同意割地求和。

但是这并非得民心,反而会招惹来百姓的民愤,不答应也没有办法,实在是给他施难。

“陛下,正好我有幸跟随国师到访,早就听闻大梁人才济济,特来拜访。”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