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年(197年)十月秋

驻军内黄的颜良自从郭嘉被袁绍调走之后心中就隐隐感到不安,而新到的谋士许攸却是个贪财重利的人,颜良平日里就不喜欢与许攸这类人相处.

而新来的军师许攸也对颜良这员大将并不友善,反而对曾经同在洛阳做过官的大将淳于琼相处的十分融洽,只是二人都慑于颜良个人的勇猛与军中的威信才不敢有什么明显异常的举动.

曹仁兵马因为颜良屯驻内黄之左而无法前进,曹操正要添兵作战时被郭嘉劝道:“明公,颜良乃袁绍帐下第一勇将,勇武不可抵挡,今又固守要地,强攻实属无益.而许攸与颜良向来不合,许攸又与淳于琼交好,似这般文武不合,只需稍加引诱便能让其自相残害,届时不需动用刀兵便能使其不战自乱.”

曹操觉得郭嘉说的有道理便欣然允之,于是马上传令曹仁将三万兵马与颜良大营相距三十里下寨对峙,并时刻关注颜良大营的动态.

袁绍大军十四万人马早已进发至魏县的时候就驻扎了下来,准备等待曹操大军主力出现的时候进行主动决战,在此之前只是让大将颜良的先头部队与曹操得先头部队决战,借此逼迫曹军主力参战.

而曹操的十万大军一直在黎阳附近屯驻着,按照谋士郭嘉的建议先等待袁绍大军的内部混乱的时候,然后再一鼓作气击溃袁绍兵马.

冀州战场在曹操的刻意控制下陷入了暂时的僵持现象.

另一边曹操大军的于禁、张燕部十万大军也与麴义的八万兵马在幽州的阳原城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攻夺战.

于禁与张燕先是将十万兵马分成两部,各自统领五万人马呈半月形对阳原城进行了猛烈的攻城,于禁将五万兵马分成十部,每部五千人由一员部将统领,每部五千人留一千人督战,前方四千士兵阵亡后督战士兵带领第二批四千人进行攻城,第二批留下的一千人进行督战,如此往复.

一时间于禁大军士兵嗷嗷叫的杀向阳原城,仅仅付出不到千人的代价就成功登上城头,随即守城的兵马进行激烈的战斗,于禁只会兵马连连强攻上城头,令麴义大军几度险些失守.

最后是麴义将自己的王牌部队――先登死士派出才连连守住城头,使得于禁大军败退.

而张燕所统率的五万兵马则是按照土方法破城后放纵士兵三天的烧杀抢掠,以此激励士兵进行高强度的攻城战.

不过张燕统率的兵马虽然也曾攻占过城头,但是次数与坚持的时常远不如于禁方面,仅仅在五次强攻之后就士气低落,不得不将兵马撤出战斗.

要攻打阳原城的过程中于禁五万兵马伤亡了近四千人,杀伤近三千的守城敌军.

张燕军也在攻城战中伤亡了近三千人,杀敌一千五六百人.

于禁、张燕在历经第一天的激烈作战后又接连三天强攻阳原城,打的麴义坚守不住连连败退,从阳原城败退至桑干,又从桑干败退至逐鹿方才止住.

于禁、张燕的十万大军经过接连激战后仅有将近八万兵马尚存,而一路溃败的麴义大军八万兵马则也只剩将近六万的兵马.

麴义在与于禁、张燕交战中屡屡败退,甚至一千三百多人的先登死士都在接连激战中战死四百一十三人,但很快麴义副将蒋义渠部又在逐鹿攻防战中被于禁所统率的兵马大破,连蒋义渠也随之战死.

一路的败退与副将战死使得麴义这边的形式不容乐观,只好一边飞书求援于袁绍,一边且战且退往与上谷郡相邻的当城防守.

于禁、张燕得知麴义再度败退往当城后,便将八万兵马屯驻逐鹿休整一番再驱兵前往当城攻打麴义.

驻兵黎阳的袁绍得报幽州战事失利后大惊,连忙派出其外甥高干、军师田丰、副将赵睿率领两万兵马前往支援麴义.

另一方面得知颜良在内黄按兵不动后便派出长子袁谭前往颜良处催促颜良进兵,袁谭到后与颜良述说袁绍要求进兵的军令,再加上许攸与淳于琼的煽风点火使得袁谭心中对颜良渐渐起疑,从而愈发的逼迫颜良出战,颜良看出袁谭对他有疑心所以只好率领兵马前往攻击曹仁大军营地.

谁知道颜良大军攻打曹仁大营的时候却只看到一座空营,左右寻找不到曹仁兵马后只好撤兵回到大营如实的对众人说出情况,但袁谭却觉得事有蹊跷,于是与许攸商议,许攸则说:“颜良与郭奉孝向来契合,而驻兵此处也是郭奉孝的谋略,而如今郭奉孝投靠曹操与袁公为敌.今日出兵却无功而返,想来一定有着不可告人的隐情.”

袁谭听后大惊,忙问道:“颜良追随我父亲已久,又岂会背叛我父?”

许攸怂恿道:“大公子莫非忘了颜良之兄颜鸯曾因贪墨军粮而被主公所杀?”

袁谭犹如恍然大悟般:“若非先生点破,我险些忘了这事,我立即找我父亲说清此事,以免被颜良所害.”

当夜袁谭便轻装简从带着十余人赶回黎阳面见袁绍,把许攸与他的担忧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遍,说的神情并茂差点都让袁绍信了.

袁绍虽然心中有些疑惑但是还是相信跟随他已久的颜良不会背叛他,但又经不住袁谭几番诱导,于是下令让淳于琼升任先锋大将,并召回大将颜良.

袁绍的决定令人震惊,军师沮授连连谏告袁绍不能临阵更换大将,但袁绍都并不放在心上.

颜良回到袁绍大军营地之后,同为大将的文丑当即前往颜良营帐探望,二人见面后文丑问起:“军中传言,大公子袁谭与逢纪等人说兄长因令兄之事记恨袁公,因此袁公让高览替回兄长,不知道兄长何处得罪了大公子?”

颜良听了文丑的话后叹道:“你我有八拜之交,同生共死的情谊,应当知道我的为人.”

文丑说道:“正因为知道兄长的为人我才感到不值,你我兄弟为袁公出生入死,浴血拼杀才有今日的地位,如今就因为大公子一番话便对我等兄弟起疑,实在令我心寒.”

颜良说道:“唉,此话贤弟不可再与他人说了,以免惹祸上身.”

文丑闻言怒道:“我岂是贪生怕死之辈,你我兄弟当共同进退.”

说着文丑便起身离去,不久后大将阎柔也到颜良营帐中探望,阎柔与颜良交谈之中也多有愤愤之意,阎柔走后诸将官也大多前来探望,颜良在军中竟然有如此的威望,让回来的袁谭始料不及,在接下来的半个月中袁谭明显感到众将的疏远,这让袁谭心中顿感慌乱,他也知道了是因为让袁绍撤换颜良的事而得罪了大部分将领.

于是袁谭赶紧去跟自己亲近的逢纪商议,逢纪则对袁谭说道:“大公子,颜良、文丑跟随主公已久,在军中威望非一般人可比,你无端树立强敌实在不是明智的举动,如今树立了强敌如果不能化解则应当尽全力诛杀二人,否则将来大公子若要继承主公大业有这二人在,便是极大的隐患.”

袁谭听着心中慌乱不已,尤其涉及他能不能成为众人支持的对象成为袁绍的继承人一事,让他恶从胆边生,决定设法暗害二人.

代替颜良的淳于琼担任了主将之后对许攸更是亲密无间,一连十数日与许攸、尹楷、彭安等众人在大营之中饮酒置宴作乐,直到袁绍接连的军令到达,淳于琼与许攸才整顿了军马准备进攻曹仁大军.

淳于琼约战曹仁兵马,戏志才让曹仁率兵马两万人迎战,让李典领一万兵马绕道趁机攻占淳于琼大军营地.

淳于琼、曹仁双方大军开始陈兵列阵,曹仁出阵邀战,尹楷迎战之后仅仅两个回合便被曹仁手中大刀迎面削去半个头颅,淳于琼见状飞马杀向曹仁,二人拼斗一时间难分胜负,乐进则见机驱兵掩杀向淳于琼大军,并阵斩敌将彭安,后又与曹仁合力生擒淳于琼,一举大破了袁绍兵马.

李典方面也顺利的攻占了淳于琼的大营,并生擒活捉了袁绍军师许攸,曹仁当即向曹操报喜,而后将兵马屯驻内黄大营.

然而军师戏志才却向曹操建议释放二人归去并说明“许攸贪而不智,淳于琼勇而无用,这两个人或杀或留都没有什么用处,不如放这两人回归袁绍处,有这等人在袁绍处则更有利于主公战胜袁绍.”

而当后方的曹操看了戏志才的信笺后当即准许戏志才的建议,并笑着说道:“我有这样深谋远虑的军师在,袁绍有什么理由不败给我呢.”。

得到曹操的授权后戏志才便又做戏关心颜良的近况,并与二人约定作为内应,让其暗中帮忙联络颜良.

而许攸与淳于琼为了活命当即表示愿意作为内应帮忙暗通颜良,于是戏志才便款待了许攸与淳于琼之后将其释放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