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明末乱象,卢建斗远见卓识!!

宋五、赵四、林涛、张涛等人大喜,纷纷出列,大声吼道。

只要有仗打,军方就高兴!

李宏毅结束会议前,升阎应元为北江知府。

江大刀上报,剿灭下小阮主,阎应元有功,加上对其欣赏,破格提拔。

事实上,阎应元是首批科举学子,升官最快的。

不到三年,就升为北江知府,一年一个台阶,其他学子,多在基层历练,就算混得不错,也不过是知县、县丞级别。

回到皇宫,李宏毅把罗振清喊来,问道:“雷明正上报的事,军情处查得怎么样了?”

李宏毅可没忘记,雷明正同僚,每年赚取利润几十万银圆,明显有问题。

“回陛下。”罗振清汇报道:“雷明正按陛下旨意,打入犯罪团伙,跟着他们做生意。”

“雷明正初来乍到,接触不到核心,只能隐约摸到,生意做到了大明、东洋,甚至和部分西夷商人有所往来。”

“具体是啥生意,雷明正不清楚,每次见到多少布匹丝绸,茶叶瓷器,但如果是这种生意,利润不可能这么大。”

李宏毅不置可否道:“就只有这些消息?”

罗振清想了一下,又说道:“雷明正上次汇报,某次运送生意时,听到了外交部侍郎田运培,事关重大,没有证据,臣不敢上报。”

“田运培?”

此人,李宏毅有印象,原是前明南京刑部员外郎。

田运培因性格孤僻,受到同僚排挤,大乾攻破南京,就毫不犹豫投降。

被排挤的田运培,无权无势,自然不能贪污,又主动上缴多余田地,家族迁居南京。

恰逢当时,大乾需要树立典型,安抚江南小地主良善人家的心,就让田运培担任外交部侍郎。

几年过去了,田运培能力不足,上官是李宏毅心腹,自吕宋起义就跟随的老人。

故田运培在外交部,并不受重用,权力不大,除了大明投降过来的官员,几乎没人鸟他。

这种现象很正常,大乾正统出身官员,办事干练,眼界开阔,较为务实,自然瞧不起田运培这种酸儒。

说实话,大明投降过来的官员,李宏毅皆不满意,这些人自命清高,眼高手低,能力眼界不足,也就占个清廉正直,持身自好两个优点,私底下指点江山。

也就是需要他们安抚人心,否则早就全部罢免了。

毕竟道德文章,又不能治理天下,造福百姓。

大明下场历历在目,文官就是过于看重道德,宽以待己,严于律人,其他官员稍微犯点错误,就逮着别人痛批,全盘否定。

正是如此,大明官员才会长于内斗,政务军事一塌糊涂。

简直搞笑!

要办事,谁敢说不犯错?

只有那些高高在上,空谈国事的御史言官,不干事实,才不会犯错!

若是官员都这样,偌大国家,政务民生,谁来办事?

于是,明万历之后,就出现一种怪象,真正办事,愿意为民做主者往往得不到高升,甚至下场凄凉。

反而是那些祸国殃民,夸夸其谈,眼高手低者,因没有把柄,平步青云,步步高升。

于是,大明灭亡了!

大明教训就在眼前,李宏毅自然不许发生这种事,罢黜言官御史,设立检察院、反贪局,一切按证据说话。

没有证据,任何人不得胡乱弹劾!

当然,为了不打击官员和百姓积极性,可以暗中举报,一旦查明,立刻拿下。

嗯,百姓若害怕报复,可以暗中告诉给《皇家晨报》,报社人员乃是李宏毅从系统换出来的,忠心耿耿,不怕出现问题。

《皇家晨报》收到消息,往往不会见报,而是告诉军情处,让军情处暗中调查。

李宏毅幽幽道:“查!不管田运培背后牵涉到谁,一查到底!”

“遵旨,陛下!”罗振清恭敬道。

李宏毅猜测,田运培背后势力即将浮出水面,他也想看看,背后的人究竟是谁。

东洋,京都府。

卢象升这段时间情绪低落,当得知大明灭亡,崇祯驾崩,就嚎啕大哭,好几天没缓过神来。

幸好太子朱慈烺等人活着,崇祯留下了血脉。

至于太子朱慈烺去往何处,卢象升没问,也不想去打听。

这种事太敏感,一旦牵涉进去,谁也保不住。

卢象同问道:“兄长,好些了吗?”

“为兄没事。”卢象升神色憔悴,挤出笑容问道:“这些日子,有啥大消息?”

“中原可热闹了!”卢象同兴奋道:“李自成轰轰烈烈拷饷,据说把京城官员杀光了!”

“自取灭亡!”卢象升淡淡评价,又问道:“还有呢?”

“杨嗣昌和洪承畴拥立福王朱常洵,成立南明。”卢象同继续说道:“据说弘光帝乃是傀儡,杨嗣昌和洪承畴面和心不和,彼此斗争相当厉害,马士英等人暗中拱火,试图夺取利益。”

“大家都说,南明分为杨党、洪党、马党,党争十分激烈,连国事也不顾,只想争权夺利。”

“据报纸上说,南明这样下去,最多两年,就要灭亡。”

卢象升闻言,不觉得惊奇,南明朝廷本就根基不稳,还内斗不止,哪怕朝廷不打过去,也撑不住两年。

而且卢象升隐隐猜测,大乾可能明年发兵北伐,难以忘怀下,如何挡得住?

卢象升淡淡道:“杨嗣昌迂腐,且私心太重,洪承畴鹰视狼顾,皆非良臣,再加上马士英等人蝇营狗苟,南明不亡,没有天理。”

“兄长所言极是,洪承畴当初在真定府,拥有二十万大军,见京城被困,崇祯危急而不救。”卢象同冷哼道:“此等奸贼,自绝于天下!待陛下发兵北伐,就是洪承畴灭亡之时。”

“洪承畴迟早完蛋,不用多管。”卢象升问道:“东洋寺庙、经文、书籍,捣毁如何?”

“已去十之八九。”卢象同回道:“这些日子,捣毁东洋寺庙经文书籍,虽然效果巨大,但也伤及不少百姓。”

“东洋鬼子死活,不用多管,只要汉人百姓没有损失,问题不大。”

若是以前,卢象升或许会对东洋鬼子有所仁慈,担任东洋总督越久,就越知道东洋危害多大。

朝廷在东洋所作所为,造下无边杀孽,东洋鬼子多有愤恨。

如今东洋鬼子老实,是被屠刀杀怕了,一旦有机会,就会迎来猛烈反噬。

卢象升不想东洋鬼子遭遇,落到大乾百姓身上,只能苦一苦外人了。

根据内阁计划,想要以怀柔政策彻底汉化东洋,需要两代人之功,也就是四十年。

陛下等不起四十年,就只能以残暴手段,缩短这个时间。

朝廷大肆征召东洋奴隶、修改历史、抹黑武士道精神、捣毁书籍寺庙、移风易俗……卢建斗

这些措施,皆是为了彻底汉化东洋。

卢象同嘿嘿笑道:“不得不承认,我们陛下雄才伟略,竟然想通过吸外族人血,也就是奴役东洋、吕宋、马来西亚、安南等地百姓,来反哺国内,让华夏度过小冰河时期。”

小冰河时期,是卢象同从报纸上所知,根据这个理论,明末时期,北方温度变冷,夏季大旱或大涝,皆是小冰河时期缘故。

不仅如此,这段时间,北方粮食会减产,造成大规模百姓饿死。

当百姓活不下去,就会造反,李自成崛起,小冰河时期功不可没。

大乾为何至今还没北伐,就是忌惮小冰河时期缘故。

一统天下容易,要治理好天下很难,特别是北方粮食不足,全靠朝廷救济,需要粮食乃是海量。

同时,卢象同也明白,朝廷为何要消灭世家大族,地主阶级,因为这些人掌握大量生产资料,土地、钱粮、人口应有尽有。

若不干掉世家大族和乡绅地主,哪怕打下天下,不过是另一个三百年轮回罢了。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真乃至理名言!”卢象升感叹道:“前明时期,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到了大乾,竟如此简单。”

“只能说,科学才是第一生产力!”

说完,卢象升满脸唏嘘,大明统治阶级,或者说崇祯就不明白这些道理,导致王朝覆灭。

卢象升敬佩道:“当今陛下是大仁大爱之人,只是皇上的心里,装的是整个天下百姓。”

“杀世家大族和乡绅地主,活千万百姓,乃不世之功啊!”

“可悲的是,许多利欲熏心,短视愚昧之辈,竟因江南官绅遭到屠戮,就肆意散播谣言,污蔑陛下乃暴虐之君,当真是可恨可杀!!”卢象同恨恨道。

加入大乾这么久,卢象同能真正感受到,上到皇帝,下到官员真正为百姓考虑,为百姓做主。

眼看江南慢慢变好,陛下却被有心人抹黑成暴君,卢象同咬牙切齿,愤怒至极。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阅读最新章节。

趣÷阁趣鸽为你提供最快的明末从马尼拉开始更新,第306章明末乱象,卢建斗远见卓识!!免费阅读。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