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议政殿。

嬴子婴身穿黑色龙袍端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正听着蒙毅的汇报。

“陛下,臣兄长传来消息北方匈奴似有异动!”上卿蒙毅满脸愁容道。

“小小匈奴,要胆敢犯我大秦,儿臣定叫他有来无回!父皇,儿臣请命讨伐匈奴!”大公子嬴元卿不屑的说道。

听到嬴元卿的发言,众臣皆是一愣,战场上的事情哪有如此简单,一概而论啊!若是如此,大秦也不会四分五裂。

嬴子婴长叹一声:“唉!元卿有些事,你还不懂,战争事关国家经济人口,总之要考虑的很多,哪有如此轻易的去打。”

“可……父皇儿臣想为您分忧啊!”嬴元卿不甘地说。

“好啦,大哥,父皇肯定自有安排,打仗这事暂时轮不到咱们。”嬴如玉嘴角一勾,微笑着拍了拍嬴元卿的肩膀。

如说大公子嬴元卿是武力最强,二公子嬴如玉便是最为聪慧的存在。

而三公子嬴子政,虽然仪表非凡,却是从小体弱多病。虽文武都涉及,也算是个文武全才,但两位珠玉在前,大臣自然是不看好的。

“嗯……元卿,你二弟说得不错,你便好好习武吧,打仗这事情等你突破武灵的时候再说。”嬴子婴笑着看着两位一文一武的儿子。

“父皇……您说好了,等我突破武灵时,儿臣就带兵打仗!”嬴元卿定定地看着龙椅上的的身影,生怕自己的父皇反悔了。

“哈哈哈,元卿,你先突破武灵再说吧!”嬴子婴有些好笑地看着自己的大儿子。

“谨遵父皇之令!”嬴元卿神情严肃,脸上带着几分狂热,拱手回应道。

“哈哈,朕知晓了!”嬴子婴摆摆手,随即又对蒙毅说道,“蒙毅,叫蒙恬按兵不动,暗中防备,慢慢转移城中百姓,尽量保护好朕的子民!”

“是!陛下!”蒙毅拱手行礼,便退至一旁。

“对了,朕给蒙恬送两个人才。”嬴子婴笑着说道,“马超,马良何在?”

“臣在。”只见文官,大殿末列走出两个年轻男子。

只见一个高冠博带,面容俊朗的年轻书生从文官之末列走出,神情淡定自若,走到大殿中间,不卑不亢地朝嬴子婴行了一礼,令人惊奇的是此人眉头竟是白色!

另一个眉如墨画,身姿挺拔如松,气若凌云,意气风发地从武将之末列走出,带着几分不羁与自信,神情激动地朝嬴子婴一拜。

“哈哈哈,孟起,季常,免礼!”子婴面带微笑的看着两人。

这得到两人可是意外之喜,领卫尉军和长城军团汇合收复叛唐失地的时候,意外遇到马腾举义兵而助。

子婴大喜暗暗问起马超何在,而马腾也不愧是人精,知道陛下看上自己的第三子,便主动请求说想让三子马超在陛下身旁当个护卫。

嬴子婴暗暗窃喜,不过还是拿出几分皇族威严,应允了马超当他的护卫。

而马良却是子婴和马超聊家常知道的,马良在这个时空居然是马超的从兄。

说起马良,马超满眼佩服,那个从小聪慧过人,文武双全,内外双修,自己这个大老粗只能向若而叹。

还有一个意外之喜便是马钧竟是马超的四弟。

而马钧从小有口吃,不喜读书和练武,只对那些杂术感兴趣,马超每每谈起这个弟弟,便短吁长叹,叹息不已。

而自己则是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自己这个理科生+马钧=超越时代的高科技啊!

那可是马钧啊!那个被誉为三国第一机械大师的人!

子婴每每想起便感叹自己的运气如此之好。

因为在原本的历史马超马良马钧,可不是一家人。

像马良是襄阳马氏之人,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便说的是马良。

马良,于内,贞实,处文经勤类,辅刘备立荆州;于外,稳重,作轩輶之使,使孙权屈驾接纳。

马超则是伏波将军马援之后。

马超,年少成名,率军杀敌,一杆金枪大破南匈奴。

而马钧则是家境贫寒,为魏国给事中。一双巧手,还原指南车,改进织布机,改善诸葛连弩,发明特制的投石机等。

而令人惊喜的是三个三国时期的牛人在这个时空居然是一个家族的,都是最正宗的老秦人。

“此二人是朕去镇压叛唐时,遇到的二人皆有大才。皆是我老秦人中的翘楚。”

“此二人,一人枪法出神入化,曾随着朕大破叛唐尉迟恭的大军。另外一人则是于内政外交极为精通。若不是雁门百姓流离失所,饱受匈奴侵袭,朕心疼边关百姓。朕倒还舍不得放二人去长城。”子婴缓缓介绍着二人。

大臣们一听,本想反对,也不好说些什么反驳的话了。

“孟起,你愿意去长城军里当个小伍长否?还是留在朕的身边当个贴身侍卫?”子婴嘴角含笑地这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询问道。

“禀陛下,臣愿意以一个大头兵做起,愿以我金枪护边境安康!”说完马超深深朝着子婴一拜,眼中带着几分热血,斩钉截铁地说道。

“哈哈哈哈,孟起有如此志向甚好,朕希望有一天孟起你手持金枪,提着冒顿的人头见朕!”子婴看着少年人如此热血澎湃,心中也一热的说道。

“谨遵陛下圣命!臣定不负所望!”马超眼神狂热的说道。

“大善!”子婴抚着胡须说道。

“季常,朕命你为郡丞,辅佐雁门郡郡守安民济物!”子婴微微转头看向左边的马良,眼中带着几分期待与信任。

“陛下所命,臣誓死遵从!”马良深吸一口气,朝着子婴一拜,心中暗自发誓绝对不会辜负陛下所托。

“哈哈哈,免礼免礼,你二人都是我大秦的青年才俊,大秦的边境的安稳还需要你们二人尽心竭力!”

“孟起,季常,听令!命你们即刻上任启程,竭尽所能护边关百姓安宁。”子婴脸上带着几分威严,严肃地说道。

“臣遵旨!”两人朝着子婴一拜缓缓退到大殿末列。

“陛下,大明使者求见。”典客陈鸣说道。

“哦,何事?”子婴问道。

“臣不知,明使必须要见到陛下才肯说出此行目的。”典客陈鸣说道。

“那传召明使吧。”子婴说道。

过了一刻,明使急匆匆的走进大殿对着子婴就是一礼,“明臣吴清拜见秦皇陛下。”

“明使免礼,明使到我大秦来所谓何事?”子婴似笑非笑地问。

“秦皇陛下,燕王叛乱围燕京,小人这次前来是奉太孙殿下之命前来求援,望秦皇陛下发兵助我大明戡平叛乱!”

“燕王叛乱?”嬴子婴大吃一惊,眉头紧锁,按理说如果明太祖朱重八在的时候,应该不会反的啊,奉朱允炆之命?莫非那位病重……朱允炆削藩了?燕王开始清君侧了?

虽然是这么想的,但是嬴子婴还是不动声色道:“这是你大明的家事,和我大秦何关?”

“秦皇陛下,请听小人一言。明受燕王乱,而困于燕京。若亡明,有益于君,敢以烦陛下。君居西北,而明处中,秦与明乃敦睦邦交。焉用亡明以陪邻?秦皇陛下诚能听臣,使兵助明,臣请太孙献沄、褚二郡,使明女为秦皇箕帚妾,明愿奉秦为长兄之国,秦明二国永为兄弟之国,每年予兄银二万,金五百。此中助明而西益秦也,请秦皇陛下发兵助明,弟明不甚感激!”吴清侃侃而谈,举止自信而从容。

“明使,这条件诱人啊,可是朕的大秦也经不起折腾了。”子婴微微眯眼,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助明肯定要助明的,不然永乐大帝上位了,可遭不住啊,那可是除了明太祖最能打得皇帝啊!而朱允炆就好对付多了,有大志而无大才,多谋却无断,礼贤却多疑。

不过还是要多坑点好处的,毕竟现在大秦真的需要休养生息。

吴清心里暗骂秦皇贪得无厌,表情却越发恭敬说道:“秦皇陛下,我大明愿意予兄每年再增3万白银,一万黄金,还请秦皇陛下发兵助明!”

“哦?那朕还有几个小要求不知道大明能不能满足朕。”子婴似笑非笑地说道。

“还请陛下明言,大明尽量助之。”吴清心里甚是无语,果然秦朝这个中兴之主不是好糊弄的。

“那朕可明说了。助明也不是不可以,只是秦近来国库空虚,入不敷出,明需提前支付三年金银。”

“二、秦近来秋收不佳,粮食不足,明需全程支付秦军军饷以所需之粮,另再付三万石粮食。”

“三、谯郡朕也要了。朕就这三点小要求,大明能否满足朕的需求。”

吴清心中暗骂,这叫小要求,秦皇可真有你的!

不过面容却带着几分苦色,有些为难的看着嬴子婴:“秦皇陛下,小臣只是区区一个使者,这……臣可做不了主啊!”

嬴子婴假装唉声叹气,语气还带着一些可惜道:“那朕可能助不了大明了,我大秦国有心无力啊!”

吴清暗暗咒骂,这贪得无厌的秦皇,不过脸上还是表现出一副决绝的样子:“那臣为了大明擅自做主,应允陛下要求。不过金银大明只能给两年的,还有五万石粮食,大明只能给予两万,至于再多的大明是真的拿不出来了。”

“明使对大明忠心甚是感动啊,朕感于明使忠诚,允了,不过粮食得三万石。”知道已经到了大明极限了,嬴子婴也没有继续强硬下去,而是一副被吴清忠心打动的表现。

“这……好吧!”吴清咬咬牙同意了。

“那还请明使赶快启程,回去禀告明太孙,说朕即刻点兵遣将助秦之弟大明!”见目的已经达成嬴子婴摆摆手,开始赶人。

“秦皇陛下便臣告退了。”吴清行了一礼便缓缓退去。

见明使已经走了,嬴子婴带着几分轻松愉快的笑容,说道:“众卿家,何人愿意带兵助明平乱?”

“陛下,臣有一问想请教陛下?”太尉尉缭出列朝着子婴一拜,问道。

“尉公何事,朕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为何陛下会应允明使请求,坐山观虎斗,然后趁火打劫,岂不是所图之利更大?”尉缭有些不解。

“尉公有所不知道,燕王乃明祖朱重八四子文武双全,文治武功皆为之最。明祖之子里,也就太子朱标足以匹敌,可天妒英才,朱标早逝,而标次子朱允炆确实不足为惧,此人无大才,不足为大秦敌。”

“其次秦之国力也不足一次灭明,与其让这个胸有丘壑,目光长远的燕王成功上位,不如让这个目光短浅的明太孙继位,秦在趁机多要一些好处,再者,秦可以让明兵打先锋,损失也比直趁火打劫小一些。”嬴子婴笑着说道。

“陛下深谋远虑是臣所不及也。”太尉尉缭笑道。

“哈哈哈,尉公过誉了。”嬴子婴笑着抚了抚胡须,继续询问:“诸将何人愿意带兵助明。”

“臣请命!”大公子嬴元卿和三公子嬴子政同时说道。

众臣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大公子请命这个绝对意料之中,可是这从小体弱的三公子居然也请命带兵助明?

可定眼一看三公子却是与平常不径相同,竟是生的风姿潇洒,目若悬珠,竟是带着几分帝王威严。

嬴子婴见赢子政请命,不经愣了愣,半晌似乎下定了决心说道“由三公子嬴子政为主帅,王玄策为副帅,贾诩为参军。一个月后发兵助明!”

“遵旨!”嬴子政朝子婴一拜缓缓退到嬴如玉身后。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