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改成双轨道后。

一个轨道上面,就能放十个货物舱段,甚至放五十个都不是问题。

货物舱段可以放多少,这个只要调度得好,就可以放很多。

因为太空电梯双轨道,用的是高强度碳纳米管,所以它的强度很高。

所以货物舱段的抗拉能力很强,自然可以承受很多货物舱段放在轨道上面运行。

而李岳把原来的单轨道改成了九个轨道。

这样运力就能大幅度提升。

原本的太空电梯,如果运送重型货物,只能运一万吨。

按照重型货运舱段最大速度五马赫算,一趟下来就要十四个小时。

而一个重型货运舱段,可以运送一万吨的货物。

就算加上,从太空站往下面运。

那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运力,也就是一点五万吨。

而现在经过跟进后,原本一个重型货运舱段轨道,只有一个重型货运舱段。

而现在一个重型货运舱段轨道,上面的重型货运舱段可以变成五十个。

重型货运舱段轨道最高,可以放五十个重型货运舱段。

而现在一共有四根重型货运舱段轨道。

这也就是说,太空电梯的运力直接提升了两百倍。

从原来的一天一夜,一点五万吨,变成了三百万吨的货物运载能力。

而且除了重型货运舱段外,当中五个轻型货运舱段轨道。

虽然轻型货运舱段,运力比不上重型的。

可是在速度上,大大超过重型货运舱段。

一个轻型货运舱段,上下需要六个小时。

那一个轻型货运舱段,就可以上下来回两趟,也就是一共运送人和货物四次。

这就是说轻型货运舱段,一天可以运送货物八千吨。

而且轻型货运舱段轨道上面,也可以放五十个轻型货运舱段。

这样一个轻型货运舱段轨道,它的运载能力,是重型货运舱段的五分之三。

再加上多了一条轨道。

所以五根轻型货运舱段轨道,它的运力可以达到一百八十万吨。

这样的运载能力,是原来的上百倍不止。

而且太空电梯的运载能力,可以随着经验的提升,逐渐提升货运舱段的数量。

比如太空电梯运行多了后,管理太空电梯的人经验增多,随着效率的提升,那就能允许一个轨道上面放更多的货运舱段。

那这个原本只能放五十个货运舱段的轨道,就可以放六十,七十个,甚至一百个。

太空电梯轨道本身的抗拉能力是很高的。

所以可以允许这么多的货物舱段同时运行。

货物加上舱段的重量,太空电梯轨道完全可以承受得住。

...................

在重力战舰这里。

此时第一个太空站,已经把轨道牢牢地绑在上面。

太空电梯轨道,会穿过太空站的内部,然后和太空站内部的关卡锁紧。

在太空站卡扣松口的时候,这样空间站就可以在轨道上面进行移动。

要么往上要么往下。

如果太空站内部的卡扣锁紧后,就会完全固定到太空电梯轨道上面,然后一动不动。

现在五十高强度碳纳米管,制成的太空电梯轨道,从太空站的下方,往上面穿了过去。

接着一百个超大型机甲,抓住太空电梯轨道的最前端。

接着两个超大型机甲,抓住一根高强度碳纳米管。

说是一根高强度碳纳米管,实际是使用大量的高强度碳纳米管进行编制组合而成的。

一根高强度碳纳米管的粗细,达到了两米的粗细。

就这一根高强度碳纳米管,可以吊起蓝星上所有航母。

蓝星上一共有三十多台航母,重量超过两百万吨。

而一根高强度碳纳米管的抗拉强度,在减去自身的重量后,可以拉着五百万吨重的货物。

一共五十根高强度碳纳米管,可以拉住两亿五千万吨的重量。

太空站,加上配重块,再加上各种舱段,它们产生的拉力不好过五千万吨。

当然这不是设计的失误,而是为了给以后升级留下余地。

剩下的两亿吨拉力,可以用来增加更多货物舱段。

同时增加更多的太空站。

因为随着探索太空的需求增加。

整个太空的运载能力,肯定会越来越不够用。

那就只能增加太空站,以及货运舱段的数量,以及运载能力。

太空站和货运舱段,很容易就能加上去。

而高强度碳纳米管,组合而成的轨道,则是固定住的不好动。

一头固定在地面上,另一头固定在配重块上。

固定好后就锁死了,没有重大事情是不可能松动的。

所以为了以后升级方便,李岳留下了大量的剩余拉力空间。

李岳设计的太空站,因为材料具有自我修复性。

所以可以运行上千年。

在这上千年时间里面,人们对太空电梯运载的需求量肯定会上升的。

到了那个时候,只要添加舱段,或者添加太空站就可以。

....................

一百个超大型机甲,向十万公里的方向移动。

同时十二万公里的配重块,也开始往十万公里移动。

两个小时后,双方进行碰面。

这个时候,太空电梯配重块已经准备完毕。

李岳要把五十根高强度碳纳米管,直接钉在太空电梯配重块上面。

太空电梯配重块已经打好了五十个两米粗的空洞。

每根高强度碳纳米管,都会穿过太空电梯配重块的中心,然后穿到另外一头。

接着用超大的锁死螺栓,把每根高强度碳纳米管锁死。

为了增加摩擦力,最好再上很多小型机器人,带着大量超高强度水泥,对空洞里面进行填补。

这些超高强度水泥,会把高强度碳纳米管和孔洞进行黏合,然后牢牢锁死两者。

这样后,双方就算想分开也不可能了。

超大型机甲把手里面的,高强度碳纳米管,塞入到孔洞里面。

同时孔洞里面的小型机器人,会辅助把高强度碳纳米管穿过配重块的中心。

十分钟后,所有的高强度碳纳米管都穿过配重块的中心,来到了配重块的后面。

接着就用超大的螺栓对高强度碳纳米管进行固定。

同时配重块里面的小型机器人,也在里面开始添加超高强度水泥。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