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掀起两方论战,但除了最开始的两个人,其余人一直都站在原地,没有明确表态。

见情况越来越复杂,宋道理心道这邓说的工作做的不行啊,怎么到现在那四百人还不表态。

过了一段时间,台下依旧没有结果,只有几十个人站出来表了态,而站在右边的只有几个人。

面对这种情况,宋道理实在是坐不住了,立刻起身,来到台前,气沉丹田,对台下喊话道。

“诸位兄弟,在下就是陈胜大哥的拜把兄弟宋道理,还请诸位听我一言。”

此话说完,台下立刻就安静了下来,七百双眼睛齐刷刷地看向台上的宋道理。

等众人全部静下来,宋道理继续说道:“诸位兄弟,眼看着大家因我而争论不休,在下实在于心不忍,故而想出来说两句肺腑之言。

在下在这台前,聆听许久,诸位兄弟对在下疑惑,无非以下几点。

其一,在下身为秦吏,大好前途,为何会选择上山,是否有何企图。

其二,在下于寿春,深受寿春县令曹咎礼遇,如今被曹咎缉拿,便图上山,实乃小人行径。

其三,葛婴兄弟抵御曹咎,劳苦功高,我初上山,毫无建树,与葛兄弟争位,实乃恬不知耻。

是也不是?”

宋道理气定神闲,对台下环视一周,以求回应。

台下的人似乎并不习惯这种台上下互动的方式,一时间无人回应,弄得台上的宋道理很是尴尬。

站在一边的吴臣为了缓解这种尴尬,亲自接了宋道理的话茬。

“不知宋道理对这些问题有何高见?”

宋道理看向吴臣,笑了笑,继续说道:“高见不敢当,在下只为自己辩护。

这其一,在下虽为秦吏,但戍边任务无从完成,秦法严苛,必不会放过在下。

因此,留给在下的只有上山一条路,并不存在大好前途之说。

这其二,可与其三一同说与诸位。

诸位都知道,在淠河时,在下率领的戍边队伍被淠河贼人袭击,我也被他们掳走。

那淠河贼人是一个叫做英布的男人,此人与尔等一样,他也恨透了大秦,恨透了那群贪官酷吏。

他在年少时,因罪被罚去修皇陵。后来借机逃脱,来到了淠河,在哪里做起了贼人。

因此他愿在淠河起兵反秦,还联合了众多六国势力,其中有鄱邑番君吴芮,项燕将军之后项氏兄弟,还有寿春县令曹咎……”

“胡言,那曹咎先前还围山,要致我等于死地,如此酷吏,怎可能反秦!”

宋道理还没说完,台下就有了起哄的人。

对这帮起哄的人,宋道理不恼反喜,这帮人闹得越凶,自己接下来的话才能够深入人心。

宋道理抬起手,示意台下安静,但此时台下却已经失去了控制,双方对于刚刚宋道理的话又展开了新一轮的论战,话也越来越偏激,连葛婴小肚鸡肠,不容能人的话都蹦了出来。

站葛婴一方的人也毫不示弱,什么宋道理就是曹咎派来的奸细,目的就是为了剿灭山寨,越说越离谱。

台下争论持续升级,甚至站在左边的一方都已经有人开始动手了。

宋道理暗喜,事情闹得越大,反而越对自己有利。

但坐在对面的葛婴却感觉事情越来越不对。

原先明明自己稳超胜卷,但随着骂战开始,站往右边的人却越来越多。

“各位弟兄,这宋道理在此胡言乱语,挑拨离间,大家可千万别上当啊!”

见宋道理一出来说话,就开始有人站向右边,葛婴也站了出来。

“葛婴兄弟,你身为山寨肱股,不为众兄弟考虑,只为个人地位,你是何居心!”

宋道理见此时葛婴站了出来,心中大喜,立刻向其怼了过去。

葛婴一脸懵逼,面对宋道理给自己扣的为私欲的帽子,也不知如何辩驳,只能硬怼。

“我葛婴哪里为一己私欲了!”

“在下在为上山之前,周旋于淠河寿春之间,打探到淠河英布,寿春曹咎均是楚人。

二人平日里常思故国,见咸阳内乱,便思反秦。

如此盟友,你不思联合,反而固执己见,不为一己私欲,是为何!”

葛婴根本没听懂宋道理到底说得什么,只知道宋道理在骂自己,但自己又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其实,这只是宋道理对骂的一种方式。

原先骂战的起点是宋道理可信不可信,可经过宋道理这么一说,就成了秦吏不信不可信,反秦大业需不需要盟友,讨论的范围一下就扩大了,话题也再也不是就事论事。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可想而知,支持葛婴的人被带了节奏,怎么都无法反驳这两个问题。

而且,宋道理故意将话说得不清不楚,好让自己的对手和旁观者有自己想象的空间。

易于煽动的人们之所以易于煽动,有时大多数时候并不是因为他们觉得你说的对,而是他们觉得自己理解得对。

“对,宋县尉说得对,我等均秦吏受大秦酷吏迫害,理应联合。”

“是,秦吏不尽是酷吏,尔等将二者混为一谈,实在荒谬。我常听人说那寿春县尉燕何,除恶务尽,主持正义,是位堪比皋陶之人,那曹咎亦是。”

不到一会儿,台下此类声音便占据了上风。

宋道理会心一笑,自己生活在一个人人是媒体的时代里,这种方法偷换概念,带节奏的方法在熟悉不过了。

支持宋道理的人话题越聊越多,共鸣也越来越多,而对面只能老生常谈,显得苍白无力。

宋道理见大势已成,立刻脱下衣服,漏出脖子上吴兵的刺青,对台下人喊道:“诸位,此乃鄱邑番君吴芮为反秦而建立的私军吴兵的印记。”

印记一出,不管是台上还是台下的人皆大惊,不少人凑上前想仔细看看。

宋道理继续说道:“这便是我立志反秦的印记,这亦是正式我先前之言非虚的证据!”

看到宋道理脖子上的印记,台下先是一片哗然,接着都看向台上的首领班子,以求确认。百镀一下“秦末大翻车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