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凯走后,蔡琰再也忍不住,将头埋在手臂中抽噎。

她又一次将关心自己的人从身边推走,而卫凯是最后一个。

父亲如此,王弋如此,任何想靠近她的人都如此……

庄行默默关上了房门,这种事不是他一个下属能看的,还是少惹麻烦比较好。

良久。

蔡琰顶着通红的眼圈走出房间,浑身散发着冰冷的寒气。

庄行见状赶紧去侍弄马车,招惹这种状态的蔡琰可不是什么明智的决定。

蔡琰这个状态现在肯定不适合去要钱粮,只得回到韩说家里休息。

车驾上,庄行一边驾驶着马车,一边在心中感叹。觉得蔡琰这个女人真的有趣。

你说她杀伐果断吧?她却将卫凯放走了。其实只要她说一声,自己就能冲进去干掉那个家伙。

你说她矫揉造作吧?这女人平时一点儿妇人之仁都没有,他们这些世家子要不是被收拾的狠了,怎么可能服一个女人?

当然,庄行是不会去和蔡琰探讨在乱世之中是该如何行事的,他只是蔡琰的手下,又不效忠蔡琰。

不过那个卫凯也确实够意思了。

庄行家是冀州本地的,蔡琰的事多多少少知道一些,而且刚刚在门外也听了个大概齐,在这种世道蔡琰能有一个这么关照她的长辈不容易啊。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他家的破事儿也不少,父亲和族老们打得也很欢乐。

就在庄行胡思乱想的时候,车厢里传来的蔡琰的声音:“庄行,联系人去干掉他,做的隐密些。”

“喏。”

庄行答应一声,心中又嘀咕开了:啧啧,最毒妇人心呦,最毒妇人心。人家放了你一马,你却要杀了人家,恩将仇报啊!

这就是明晃晃的双标了,但双标的不仅仅又他一个,上位者往往会产生极致的双标。

就比如此时正在颍川的袁绍,他就在破口大骂。

袁绍新年以来过得相当不顺心,第一件事当然就是伤寒。这次伤寒席卷了天下,几乎没有幸免的家伙。袁绍麾下不少文臣武将都染了伤寒。

第二件事其实也是伤寒,因为伤寒的原因,他立的那个皇帝死了。

老家伙本来就没两天好喘气,袁术和袁隗联手坑了袁绍之后,袁绍就更不想搭理他了。

结果这次伤寒来袭,根本没坚持多久就挂了。

第三件事来自青州,年前荀衍坑了一把王弋让他身心愉悦,一群贱民就让王弋打下白马的战利品付诸东流。

这件事在袁绍看来是很划算的一件事,那些粮食只要不给王弋吃,给谁吃都行。

结果今日得到消息,王弋从平原出兵,直逼北海国剧县。

袁绍刚准备点齐兵马和王弋打一场,结果斥候来报:濮阳发现张飞军大规模调动,意向不明。

这下袁绍不敢动了,张飞的军队他可见过,人人带甲不说,还是全身甲。这要是被掏了屁股,那他这么些年可就白玩儿了。

无奈之下袁绍只能祈求王弋不要打得太狠,能让淳于琼守得住。

其实袁绍不知道,王弋现在根本没有时间出兵,他还在涿县指挥防疫呢。

平原出兵是张辽和郭嘉自作主张干的事。

其实也不能算他们两人自作主张,出兵本来就是商量好的,可现在不是出现伤寒了吗?按道理来说是不应该出兵的。

但郭嘉不这么想,他手下那两万青州兵可一点儿病都没有,职业军人、封闭军营让他们一个个都活蹦乱跳的。更何况王弋不是没说不出兵吗?

当他收到王弋下达防治伤寒命令的时候便起了歪心思,既然天下都有伤寒,那现在就是收拾袁绍的最好时机。况且王弋虽然没有拨粮草,军营里可还有小半年儿存货呢,而且不是还有青州可以抢吗?

郭嘉其实是个很功利的人,他做事从不在意过程如何,他只看结果。

很幸运,以他的才学可以很轻松的推断出一件事的结局是什么。

却也很不幸,他可以轻松推断出一件事的结局。

郭嘉派人向邺城申请了一批火油,派出去的人刚走出营门,郭嘉和张辽便出发了。他们只是象征性的知会了张郃,张郃来不来完成自己的任务,两人其实根本不在意。

临行前郭嘉分了兵,他和张辽领军一万走北路进攻乐安国,孙福带着自己的妹妹孙青走南路济南国和齐国,约定一个月之后会师剧县。

这几计划可以说不可能实现,一个月从平原到剧县,正常行军也不过如此,更何况还要攻城略地?

但郭嘉和孙福却将之变成了可能,因为他们真的就是在正常行军。

沉淀多年孙福早已不是那个被王弋吓唬住的黄巾渠帅了,气质愈发沉稳,谋略愈加周全。而且可以说是王弋阵营中为数不多专攻地势的统帅,水火之道信手拈来。

他的计策很简单,青州水系发达、高山众多,城池大多依山而建或靠水而建。

孙福一面派人给城中送信,一面要么在河水上流筑堤坝,要么靠着山势往城中射火箭。

那意思很简单,要么投降,要么全城死绝。

基本上没有哪个守将能扛得住孙福的手段,本来城里的人就要死不活的,这么一吓唬心理压力更大了。

孙福也不进城,对方投降之后他便绕开,坚决不沾染一丝一毫和伤寒有关的人,就连派去送信的人也不许归队,命令直接回平原待命。

孙福一路行军靠得是心理压力,郭嘉靠的则是疯狂。

郭嘉攻打的第一座城池是千乘县,由于王弋明令禁止手下军队屠城,郭嘉也不好违背。不过他将千乘县所有染上伤寒的人埋了。

没错,就是挖个坑埋了。活埋!

没有沾染伤寒的人郭嘉全部放走,让他们在乐安和北海讲述千乘的遭遇。

剩下一座空城郭嘉也没放过,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这一次他的目标很明确,河南的土地他一座城都不要。

张郃要是能赶过来,他们就负责给张郃开路。张郃要是赶不过来,那他就去下邳抄了袁绍的老窝。

袁绍接到求援的时候这两路人马都已经打得差不多了,郭嘉被巨定湖挡住,在研究怎么渡湖。孙福则在齐国爬山,只要翻过去北海国近在眼前!B

这场战争可以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有三个人在袁绍的阵营中声名鹊起。

郭嘉对时机的掌控和出其不意的进攻方向让人觉得恐惧。

孙福沉稳的策略同样让以荀衍为首的谋士们头疼不已。

但真正打响自己名号的却是张辽张文远,这一路上他在千乘砍了昌豨、乐安剁了曹豹、临济宰了眭元进,利县斩了韩莒子。

张辽真的杀疯了,这些还都是有名有姓的,被他或阵斩、或蹬城斩杀的将领有十几员之多。

也多亏了张辽有这样的战绩,要不然他们这一路也不会这么顺利。

乐安国是荀衍重点布防之地,可以说这里的士卒都是精锐。

然而这并不是张辽的终点,剧县会给他第一个名将光环,下邳则会让他名动天下。

当然,邺城也知道了郭嘉这次军事行动。荀彧一面给他们张罗粮食,一面紧急命令张飞在濮阳进行牵制,一面派人将郭嘉臭骂了一顿。

伤寒事大,忙得几乎所有人都将出兵打袁绍这件事给忘记了,军令就一直没有收回来,谁能想到郭嘉敢这么玩儿?

现在的情况就是这场仗无论如何都得打,既然得罪了,那就得罪死。弄不死袁绍,也要给他来一记狠的。

荀彧直接将建议送到了涿郡,让王弋督促张郃速速行军。

王弋接到奏报后一面派人通知张郃,一面将此事全权交给荀彧,他现在没工夫管这些,伤寒才是他最大的麻烦。华佗的信来了,送信的人是张机,算是给了王弋一个交代。

通过信件王弋得知了华佗现在正赶往益州,据说那里可能出现了瘟疫,他要是不过去,益州估计剩不下多少人了。

王弋推测这件事可能和他想的不一样,不仅仅是全国大流感这么简单,益州出现的瘟疫可能不是伤寒。

王弋推测的没错,益州确实不是伤寒。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归根结底就在他身上。

由于他这个变量的出现,一个本不应该出现在益州的人去了益州。

有人会问是孙坚吗?不,是贾诩。

贾诩去了益州后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让益州变成一个他可以依靠的地方。

益州是一块很神奇的地方,四川盆地和四面环山早就了它独特的地理优势。想要进攻益州只有两条道路,要么从江州进,要么从汉中进。

江州要么山,要么是水。

汉中则要么是山,要么是关。

想要进攻益州所消耗的物资将是个天文数字。

详细了解了益州之后,贾诩非常满意,这里简直就是为他设计的。而他只剩下了一个问题,益州内部对他产生的威胁。

这在贾诩看来就不是个问题,他给孙坚提出了两条计策,一个是行王道之事,施行仁政,拉拢豪族徐徐图之。另一个是兴霸道之兵,但又不服,满族灭门。

而根据孙坚的切实情况,贾诩向孙坚建议执行第一条策略。因为益州易守难攻,孙坚有的是时间整备益州。

然而事实却跟贾诩的建议截然相反,孙坚最终在益州大开杀戒,当真杀了个人仰马翻,诸多世家纷纷烟消云散。

造成这种局面和当时的时情和孙坚的性格有关。

当时因为道路难通,益州其实算是个世外桃源一般的存在,里面的世家豪族经过几十上百年的联姻、争斗、淘汰,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利益链。孙坚贸然查收抢夺不属于他的东西,无论手段多温和,都是不被允许的。

孙坚又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他本身就信奉顺者生逆者亡这一套。被世家刺激几次,消磨干净不多的好脾气后,他举起了屠刀。

益州人要么感叹孙坚的强大,要么唾弃孙坚的暴虐,在没人的角落里,贾诩却在暗自偷笑。

他的目的达到了,孙坚真的是一把好用的刀。

并且如今的局面也不会有人怀疑到他身上,世家们只会将仇恨放在孙坚身上。

即便孙坚很依赖他,但他和孙坚保持了足够的距离,甚至就连孙坚自己也没觉得贾诩有多重要。

孙坚认为贾诩的意见虽然很好,可多少有些不切实际……

当然,这些都是他老孙家的内部事宜,未来究竟是贾文和安心在益州养老,还是孙文台驾驭着这匹西北的独狼与天下争锋谁也说不清。

不过孙坚的大肆杀伐主要就集中在四川盆地的范围内,因为这里足够富庶,大户人家也多,不服他的更多。

这就导致了很多尸体来不及掩埋,被直接丢进了河水里。

腐尸到处都是,加之益州那湿热的气候,瘟疫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对此孙坚没有任何办法,不过孙坚虽然解决不了瘟疫,但他能解决得了瘟疫的人。

于是另一个恶性循环开始了……

直到年初的时候,贾诩才发现自己似乎玩儿脱了。他算到了一切,唯独没想到老天居然降下大疫。

可贾诩并不在意这些,这跟他又有什么关系呢?杀人的又不是他,他可是建议孙坚手段温和一些的。

大规模的伤寒外加益州本身就有的疫病,现在益州就是个养蛊地,双方你方唱罢我登场,誓要分个高下。而益州人只是两股疫病滋养自身的养料……

这就苦了刘表和袁术,本来荆州和扬州没精力过什么大的战斗,情况应该是最好的。但随着不少益州人逃难而来,情况反而比久经战事的中原还差。

情况最好的其实不是王弋治下的幽冀,而是袁绍的青州。

原因无他,青州的活人真的不多了。

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连年兵灾、瘟疫横行似乎都不能完全表达出大地的愤怒,它准备给青州致命一击。

曹操白天被人打搅了好事非常不爽,晚上刚刚结束战斗,准备睡个好觉。然而两封奏报让他彻底没了睡意。

一封来自平阴,平阴县令奏报黄河决口,希望曹操能调粮赈灾。

另一封来自青州,是一份密奏。上面写着王弋出兵,打下了半个青州。

“来人!传陈长文、荀友若、陈公台来。”曹操的脸色阴沉的可怕,迟疑片刻又吩咐:“派人盯着韩说府邸,我要知道蔡琰每天都在做什么!”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阅读最新章节。

趣÷阁趣鸽为你提供最快的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更新,第130章染血的洛阳(五)免费阅读。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