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休止的争论让王弋有些要扛不住了,平日里愿意倾听且为之深思的计策如今变得聒噪且刺耳。

这一刻他才觉得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人而已,穿越并不代表能够成为位面之子。

现在一众谋臣们已经不是在讨论曹操会不会舍弃洛阳了,他们已经有了答案。

如果曹操放弃南阳郡,他放弃洛阳是迟早的事。

如果曹操这次没有放弃南阳郡,他就会拼死一搏。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现在他们在讨论曹操放弃南阳后的战略。

不得不说曹操的魄力是真的大,如果是王弋,绝不舍得放弃洛阳。

如果洛阳握在手里,发展的重心就一定会落在洛阳上,曹操不想给王弋打白工,放弃是最好的选择。

真正的问题在于曹操会向北还是向南?

会去西域苟延残喘还是会和孙坚斗得你死我活?

面对曹操的选择,王弋如何才能利益最大化?

“我觉得应该往北,如果是我我就会这么选。”戏志才分析道,“西域地域辽阔,说不上富饶但也绝不贫瘠。三十六国统御起来是一股不能小觑的力量,哪怕这次损伤惨重,人口基础还是有的。

我算过了,我们想要统一天下至少要十几年。凉州的攻取优先级绝对在后三位,曹操有充足的时间准备。

到时候他没有受到战乱影响,继续了足够多的力量,反攻中原不是没可能。

所以北进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刘晔却不同意他的看法:“不能这么看,西域确实是好选择,但是一旦选择了西域,曹操就相当于远离了天下中心。十几年的时间能发生多少事我们想都想不到,若是他放弃天下中心就会和时代脱轨,到时候反攻就是笑话。”

“怎么会是笑话?”

“战术战法、兵力配置、人才获取、技术经验,这些都是偏安一隅无法获得的。”周瑜显然不看好北进,“曹操不是短视之人,他敢放弃洛阳就不可能放弃中原,特别是人才。太学院培养出来的诸位应该有所了解,除了个别优秀的,其他不过中人之姿,混个能做官而已。曹操发布过‘招贤令’,人才可不会跑到万里之外去投靠。”

“但是攻打益州太危险了吧?别的不说,单单益州那个地形,在我们准备好之前,曹操能绕进去吗?”鲁肃对好友的想法不是很认同。

这也是众人拿不准的原因,曹操和孙坚都是很有能力的人,这两人打起来胜负难料,曹操胜利的把握并不大。

“说到地形……我倒是有些发言权。”孙福想了想说道,“不瞒诸位说,我在山里面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对山中情况相当了解。益州多山,也是曹操面临的最大的困难。不过这对孙权来说同样也是困难,因为他不可能将所有的山路都守住,他甚至都不可能探明白那些山路。只要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孙坚的赢面很小。”

“我也赞同曹操会打益州。”郭嘉终于说话了,“我认为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曹操的决心。曹操一路从青州退到了洛阳,最落魄的时候只有几座小城,起起落落让他的心性非常坚韧。失败没什么可怕的,坚定的信念才是制胜的关键。

而且曹操麾下又不全是蠢货,怎么可能看不出只有孤注一掷拿下益州才是他唯一的生机?”

“你怎么知道这是唯一的生机而不是死路?”黄权站出来说道,“诸位,我是益州人,我觉得我有发言权。

益州被称作天府之国,仓储禀实、土地肥沃,再加上易守难攻、物产丰富,天下无不向往者。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益州连年水患,很多地方生存都要靠运气,指不定哪年下雨大了整片田地都会被冲垮。

这还只是民生,如果曹操没有挑选一个合适的时间,很有可能都不需要孙坚出兵,恶劣的天气就会将其击败。

益州的治安并不好,宗贼众多。

可是宗贼多就意味着宗族多,宗族多就意味着人才多。当时孙坚对宗贼采取的是不容忍的态度,把闹事的那些基本杀干净了,剩下的都是些安分守己的人。

如今他窃据大位,那些安分守己的也不安分了,都想着博取一线机会,获得滔天的富贵。

孙坚有宗族支持,后勤补给有保障,以逸待劳只等曹操上门。

两相对比之下,曹操的赢面非常小。

既然凉州和益州相连,曹操想要得到这些情报非常容易,我觉得他是不会夺取益州的。”

其他的不敢说,王弋对益州水患这事儿还是有发言权的。要是没有亮亮,光靠李冰的都江堰还真就不足以让益州变得后世那般富庶。

黄权的话非常有说服力,说完后场面开始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又陷入了思考。

“不,不能这样想!”

半晌之后,郭嘉忽然反驳道:“我们不能从过程的困难与否来思考问题,无论过程有多困难,只要想做一定就能达成,我们还是要看目的,抛开一切繁杂看最终的目的!

曹操最终的目的无论是恢复大汉还是自立为王,他要的都是全部天下。

我们的争论点发生了偏移,现在要议的不是曹操能不能打下益州,益州的人主是谁、曹操和孙权谁会获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曹操会不会去攻打益州。

我还是那句话,以曹操那坚韧的心性是不会放弃益州的。”

“奉孝,放不放弃也是要看能力的。”戏志才出言反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和送死有什么区别?”

“这当然不是送死!如果他不选择益州,那他一定会死。如果选了,还有生机。”

“你的赌性太大了。”

“这不是赌,这是权衡。权衡利弊之下,益州是最好的选择。”

“你们呢?你们也是这么认为吗?”戏志才看向了周遭众人。

众人都在思考郭嘉的权衡论到底符不符合事情,不过看那表现,显然是被说动了。

郭嘉说得确实没错,往北只会死的晚一些,往南却能获得争夺天下的资本。

然而,就在这时荀攸忽然说道:“争论这些我觉得没什么意义,曹操为什么不能两样都选?”

“不可能!”郭嘉立即反驳,“他哪来的兵力?粮草?器械?单线作战已经是他的极限了,双线?西域那些人都是只会吃饭的吗?”

“刚刚不也说了,西域哪还有什么人了?估计就是一群老弱而已。”

“这……”郭嘉愣住了。

这是他没想到的思路,关键是这条思路过于大胆,如果说他进攻益州是在权衡利弊,那双线作战就是在搏命。

没人怀疑曹操的魄力,但这魄力真的有这么大吗?

“不对吧……我们来算算时间。”刘晔的手指在另一只手手掌上不停的敲击,缓缓说道,“你们看啊,曹操去打了西域,打了很久,差不多大半年吧?

按照时间来算的话,袁绍袭击南阳、南阳报告洛阳、洛阳告诉曹操、曹操率军回救,这期间大概用了两个多月。

信使的话往来应该没什么问题,可曹操的大军就算他两个月,能从西域赶到南阳吗?

也就是说要么曹操真能统帅大军日行百里,要么他可能已经打下西域了,信使是在他回军的路上碰到他的,所以他才能这么快。

可是打下西域了他还有必要去救南阳吗?丢了也就丢了。

袁绍就算是想去长安又能怎么样?他是率领大军去的,又不是他自己一个人,一路上有得是机会收拾他。

所以西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曹操没有打下西域,也没有日行百里的能力,他只是败了。

救援南阳的根本不是救兵,而是一支败兵。”

“一支败兵能打赢袁绍?”荀攸不是很认同刘晔的观点,他认为曹操应该是赢了。

“能!”

杜袭的声音忽然响起,由于他大多数时间都在听却很少发表意见,他这一出声所有人都看向了他。

只见杜袭沉声说道:“如果他不是被打败的呢?我没有诸位那么强的战略能力,但是我知道,只要守住城池,进攻方一定是吃亏的。

西域诸国不像我们城池众多,他们很多国家就是一个游牧部落,城池少得可怜,一国最多也就三四座城池,防御起来可以说是倾举国之力。

失败不一定是战败,比如说没粮了……”

“他打不起了?”

“是的,他打不起了。”说话的是王弋。

王弋现在的脑子已经跟不上这些人思考的速度了,他需要赶紧结束这场争论,确定下来对于曹操正确的应对方式。

王弋清了清嗓子,沉声说道:“这些年曹操占据洛阳以来战事就没有停过,历经了洛阳民变后他的粮食储备已经没有那么多了。而且他还通过一些隐秘的途径和我们换了不少食盐,如今因为粮食不足而失败也算合情合理。”

“既然这样的话……”荀攸沉吟片刻说道,“殿下,臣建议多往凉州和汉中派遣密探。

等到曹操整备好军备一定会双线同时展开进攻,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差不多也准备好了。曹操出兵的时候,就是我们收复司隶的时候!”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阅读最新章节。

趣÷阁趣鸽为你提供最快的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更新,第414章王弋的战略(终)免费阅读。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