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都县在沂水之东,若是前往北海的话,可沿河流逆水而上,到东莞县再改陆路。

但袁谭虽然表奏诸葛玄为北海相,但北海国现在还在孔融的手中。

管统招降管亥的事情,目前还没有消息传来。

所以袁谭的目的地还是东莱郡黔陬县的介亭。

黔陬县位于阳都县的东北方向,具体位置在后世胶州市的西南。

而介亭大约就是后世胶州市中心的位置。

从黔陬赶到阳都,袁谭全员精骑,用了一天的时间。

但是返回就慢了很多。

因为队列中不但有诸葛玄及诸葛亮一家,还有曹嵩一家,以及王典王雄等人。

诸葛玄和王典等人还好些。

曹嵩的物资和财富多到夸张。

曹嵩不舍得扔,袁谭也不舍得让他扔,所以拖了很久......

于是马车牛车有将近两百辆,各种大箱子装的满满的。

曹嵩的年纪不小了,一家子老少五十多人,赶车的马夫二百多人,其他侍卫仆从也有两百人。

可以说是连连绵绵,浩浩荡荡,等闲河流都过不去了,只有找有桥的位置了。

因为年龄大了,曹嵩尤为的怕死。

所以袁谭劝说曹嵩离开,出奇的顺利。

只说了曹操大败陶谦,陶谦必然报复。

闻听奸细传言,轻骑已经出发。

这老头吓的直接跳起来。

然后,也不打听详细情况,就跟着袁谭向东莱郡进发。

诸葛玄一家算是轻车简从,加上带着的族中俊杰,也不过几十人。

还没有原阳都县县令王卢九带的人员辎重多。

至于王典和王雄叔侄,带的人就更少了。

王典其实并不是打算追随袁谭的,但他侄子王雄却要跟随太史慈学艺。

当然王雄可能还有点小九九,因为袁谭把那个剑法超神的落拓中年人也拉上了。

无奈之下,王典只得跟来。

随行的还有一个更小的孩子,大约五六岁的年纪。

手里拿着一把木剑,没事就“噼噼啪啪”的配着音,挥舞起来,追着王雄打。

听王典说叫韩龙,是他收养的一个朋友的孤儿,据说张纯之乱时,全家被乌桓人杀害。

这个人,熟悉三国演义的袁谭也没有印象。

至于落拓中年人,此刻正躺在一辆车里睡觉呢,还没有醒酒......

即便醒酒了,落拓中年人也不会轻易离开。

因为他后面的马车里还拉着三十坛的二十年九酝甘醴,以及二百多坛的十年和五年九酝甘醴。

出钱购买的,自然是曹嵩。

小儿子是他的心头宝,当晚就带着百十号人赶过去了。

然后看到几百名士兵的时候就怂了。

当时曹德好叫嚣着要调袁家的骑兵,差点没把袁谭笑岔气。

糜东楼的掌柜也有些眼力,当即给打了个七折,也算给老太尉一点面子。

枯黄的平原大地上,还有些积雪。

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无数的乡民在忙碌着。

看到浩浩荡荡的骑兵和车队,只是抬头看了两眼,见没有践踏田地的情况,便又安心的种植了。

“君榀公,若天下太平,乡民耕种,该是何等美好的场景啊!”

袁谭纵马在诸葛玄的牛车边,感慨道。

实则为了引起诸葛亮的注意。

诸葛玄哪里知道自己就是个纽带作用,还以为袁谭要和他天下大势呢,当即长叹一声:“唉,天下间的大事,总是起起伏伏,其兴也兴,其亡也速。

这天下的黎民百庶,就好似这无边的粟苗一般,辛辛苦苦,却只能沦为权贵大族的财物。

只有任命道德高尚的人,才能更好的安定庶民,打击豪强,替天子牧守四方。”

“叔叔,那道德高尚,如何定义呢?”

就在这时,牛车上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

少年大约十岁,小小年纪就生的面容俊朗,神色中更是充满阳光。

其正是袁谭心心念的诸葛亮,目前是小诸葛亮,还没有字。

旁边一个年纪大些约十七八岁的青年是诸葛瑾,长相同样很俊朗大气,神色沉稳,不过相较诸葛亮少了一些灵动。

还有两名少女和一个小孩躲在车厢内,据说是诸葛亮的姐姐,诸葛瑾的妹妹,还有诸葛均。

两名少女不出马车,袁谭也没好意思去偷看。

不过想诸葛亮诸葛瑾兄弟俩这么帅,他们的姊妹应该也不差。

要不要和诸葛家联姻?

这个念头刚刚浮现,就立即被袁谭打消了。

像诸葛家、甄家这样的家族联姻,是不可能做妾的。

发妻只有一个,得慎重选择。

不管怎么说,就算为了甄宓,也要先见见甄道再看。

听到小诸葛的请教,诸葛瑾有些头疼。

十一岁的诸葛亮,聪明的有些过分,很多问题问的他都不知道作何解答。

见诸葛瑾面有难色,袁谭趁机开口道:“诸葛亮,你觉得治国,当用法治好,还是道德好呢?”

诸葛亮向这个,和大哥诸葛瑾差不多年纪的青年拱了拱手,方才说道:“只是不知大人之见,何为道德?”

袁谭登时来了兴头,这小子,我问你问题,你倒反问起来了。

于是道:“道是规则,就是万物运转的基础规律,而德是仁、智、礼、义、信。道德的意思,就是符合基础规律的仁德、智慧、礼节、义气和信用。”

诸葛亮又问:“那何为法治呢?”

小家伙,没玩没了了啊!

看哥怎么刷新你的见识,崩塌你的世界观。

袁谭嘴角一撇,开始了降维打击:“原始的丛林法则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但是,人类的发展,因为智慧和文明的累积,摆脱了生物作为生存和繁衍的基本要求。

如此一来,原始的丛林法则,也就不再适应于人类的继续发展。

为了确保文明的延续,人类就需要新的法则,来限制一些自取灭亡的行为。

比如说权力,就如同虎兕一般,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畴内。

这个柙,就是法律。

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就是法治。

法治可以说是一个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

这就叫法治。”

诸葛亮点点头,若有所思的说道:“依大人所言,法治也是一种道了,而且是符合人类运转的基础规律。

那以道德治国,要用遵循法治规律的仁德、智慧、礼节、义气和信用来治国。

那核心不还是法治么?

又为何要分什么依法治国,还是依道德治国呢?”

袁谭:“......”

我草,这小孩子要成妖怪了!

乖乖,比郭嘉还难搞。

这并不是说明诸葛亮就一定比郭嘉聪明,毕竟郭嘉是来帮忙的,而此时诸葛亮却是求知的。

从另外角度上说,郭嘉聪明在于明悟人性,看透世间一切。

诸葛亮的聪明,在于思考事物本质,去探寻其中的规律。

“公子,小亮他......”诸葛玄见袁谭愣住,忙想解释一番。

袁谭摆了摆手,继续道:“小亮啊,刚才是你问我,现在我也有个问题想要问你!”

诸葛亮点点头,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学霸也需要得到大家的认可,让大家知道他是学霸啊。

袁谭道:“你觉得文明最重要的什么?”

诸葛亮眨了眨眼睛,问道:“敢问大人,何为文明?”

袁谭:“......”

有完没完啊!

不过他本就存了开导诸葛亮的想法,自然没有什么好藏着掖着。

诸葛亮的人生轨迹,因为他的强行插入,已经发生了变化。

若是不加以好的引导,袁谭害怕把诸葛亮养废了。

小子,让你见识下现代文明的魅力吧!

袁谭道:“文明,是人类历史积累下来的有利于认识和适应客观世界、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的总和。”

诸葛亮道:“依大人所言,文明最重要的,当是传承。”

袁谭问:“何解啊?”

诸葛亮道:“人力有穷,而文明无尽。如不能传承,再好的文明也会出现断层,所以文明最重要的是传承。”

袁谭:“......”

他竟不知道怎么反驳。

诸葛亮这么小,就认识到点亮科技树的重要性了?

可惜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被政事所累,最终鞠躬尽瘁。

但是在古代没有权力,就算再聪明,又怎么做到科技的传承呢?

这根本就不是一代人的事情。

皇帝,是个潘多拉啊。

“报,前方莒县旁的石桥有大军把守!!”

就在袁谭准备继续和小诸葛亮辩论的时候,一名斥候纵马而来。

失算了,袁谭眼睛一眯,却是没有想到莒县的兵马居然敢出城。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