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勒马于桥头,眼含凶光,口中怒喝:“兀那贼人,还不速速退去,还待吾把你们统统射杀吗!”

这一声厉喝,虽然没有张飞的声音,但也相差不太多了。

对面的郡兵顿时出现了大面积的骚乱,外围的郡兵们再次悄悄后退。

与太史慈对射的那名将领还想弹压,耳边已经响起箭弦声。

此人大惊,急忙就地一滚,钻进了阵列中。

却不料是太史慈放了空箭。

“哈哈哈哈,如此鼠辈,还不退去!”

太史慈勒马大笑。

看到这一幕,袁谭再不迟疑,当即纵马上前,高喝道:“如此鼠辈,还不退去!”

两千骑兵,齐声高喝:“如此鼠辈,还不退去!”

下一刻,如洪流一般涌向石桥。

其中约配弓箭的五百名骑手,更是张弓搭箭,向半空中抛射而去。

唰唰唰!

登时箭雨如梭,对面的郡兵再也维持不住,纷纷向后溃败逃去。

“胆敢阻挡我军去路!”

太史慈再不迟疑,纵马冲到桥中间。

他也不下马,直接长矛挑起其上的拒马和鹿角,甩向两侧的河水里。

鹿角和拒马都是临时搭设,主要就是阻止骑兵冲锋的,本身并没有其他作用。

此刻拒马鹿角之后的郡兵已然溃败,留下的设施自然没了多少作用。

随着一队骑兵上前,跟着太史慈把鹿角和拒马全部挑入河中。

石桥变得畅通无踪。

这个时候,对面的郡兵们才不过跑出百米开外。

太史慈的眼睛一眯,挥手带着本部骑兵杀了过去。

一千骑兵追杀溃逃的一千步兵,再没有任何悬念。

有过经验的袁谭并没有跟随冲杀,而是指挥骑兵过河。

这种冲杀,除了收割人头的畅快,对武力的提升没有多大的作用。

反而还有可能阴沟里翻船。

在袁谭的指挥下,车队井然有序的过河。

与此同时,沭水西的旷野上,一千多骑兵追杀溃逃的郡兵,惨叫声不绝于耳。

诸葛玄略有不忍的道:“公子,敌军既然已经溃败逃走,又何必斩杀殆尽呢?”

袁谭回头,只见诸葛亮、王典、王雄等人也看过来。

问得好,这又是我表现个人魅力的眼界的时刻了。

袁谭深吸一口气,眼中也浮现出悲悯和犹豫之色,下一刻陡然化成决绝。

“君榀公,他们是来截断我们归路的啊!

那是你死我活的敌人呐。

对待敌人,就要像严冬一样冷酷无情。

如果没有子义的话,我军取胜的话,也是一场惨胜,有多少人的鲜血要洒在此地。

如果琅琊国再有骑兵趁机冲击我军,恐怕我们都要埋骨在这沭水河边了。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袍泽的残忍!!”

诸葛亮忽然道:“非吾徒也,鸣鼓而击之,可也。”

虽然不太明白小诸葛亮讲的啥意思,但这不妨碍袁谭一脸你真聪明的表情,对小诸葛亮竖起了大拇指,

王典点点头,道:“慈不掌兵,我大哥若不是对敌人太过仁慈,也不会被逼自杀!”

诸葛玄没有再说话,道理其实他懂,不过莒县是琅琊国的治所。

这群郡兵的征召,也是琅琊国。其中大概率也有诸葛家的族人,所以有所不忍罢了。

听到王典的话,袁谭转头问道:“令兄何人?”

这个王典,他一直搞不清来历,三国演义中没有描写,忠诚度啊性格啊,能力上就存疑。

王典看了王雄一眼道:“原荆州刺史,安次侯王叡,被伪破虏将军孙坚所杀。”

王叡?

三国演义里也没有这个人。

荆州刺史不是刘表么?

袁谭略一思索,便明白过来,这王叡大概率是刘表的前任。

想起昨天在糜东楼听到的那些消息,袁谭意识到装比的时刻来了。

于是淡淡道:“孙文台转战千里,横行无忌,必轻视天下英雄。

其仗勇力绝伦,轻而无备,虽有勇士追随,却无异于独行天下。

若吾料其必马失前蹄,死于小人之手。”

闻言,王典直接怔住,倒是王雄昂首道:“若他死于小人之手便罢,若他不死,来日我必取他狗头!”

王典怀中的韩龙也跟着高声叫道:“雄哥哥,我帮你杀,我帮你杀!”

这王雄,八成是王叡的儿子了。

两人的豪言壮语。

袁谭心中不以为然。

王雄,韩龙是谁?三国演义中根本没有提起过。

想来长大后也都是泯然众人矣,或者是乱军中被杀没有成年。

不过,袁谭自然不会表现出来,而是一脸肯定的夸赞两个小孩子:“大丈夫就应该如此,你们好好练习武艺,长大后随我一起纵横天下!”

“唯!”

王雄学着大人的样子双手抱拳。

“唯!”

韩龙学着王雄的样子,双手抱拳。

两个孩子的行径,顿时逗笑了旁边的人。

当所有人都渡过河流后,太史慈才率领千骑返回。

这一战,除了几个士兵不小心跌下马摔伤之外,其他毫无损伤。

“大公子,这人如何处置!”

太史慈的马背上还横着一人,被他一把从马背上扔了下来。

袁谭眯着眼睛一看,正是和太史慈对射的那名将领。

其本就遍体鳞伤,这一摔,更是灰头土脸。

能发连珠箭,能躲过太史慈的箭,说明此人就算不是一流猛将,也差不多了。

“来人,把军中医者喊来,给这位壮士疗伤。”

袁谭起了招募的心思,当即翻身下马,来到此人面前,亲自给他松绑。

那人眼中闪过一道戾色,可余光瞄到旁边的太史慈,顿时泄了气。

袁谭问道:“壮士,怎么称呼?”

对方深吸一口气,道:“败军之将,只求一死!”

“此人叫徐盛,字文向,乃是莒县郡兵的曲长!方才被子义射杀的将领,是琅琊国都尉萧建的弟弟萧滠。”

这时,纵马过来的王典开口道。

徐盛,此人在三国演义中第38回才出场。

前期表现虽然不太出彩,但却从没有打过败仗,到了后期更是有极为出彩的表现。

第86回的时候,更是直接击溃了曹丕率领的大军。

很有一种后期张郃的感觉。

而且没干过二五仔。

这一点比张郃好太多了。

在袁谭脑子飞转的时候,年青的徐盛则是吃惊的看着王典,道:“王四郎!”

王典道:“我已投奔东莱太守袁谭,萧滠既然已死,萧建必然不会放过你。

文向,不若与我一起投奔袁公子,好建功立业。”

徐盛沉默不语。

王典又道:“萧建此人气量狭小,睚眦必报,你不是不知。

你若回城受罚事小,迁怒你家大小,可就得不偿失了!

现天色已晚,我速差人进城,迁出你家大小方为上策。”

“这!”

踟蹰的徐盛看向旁边神飞物外的袁谭,顿时觉得有些莫测高深,于是连忙拜道:“败军之将,不敢言他,袁公子若愿收留,盛必效犬马之劳!”

“文向快快请起,我得文向,如......”袁谭上前扶起徐盛,本想说如曹操得张郃的......

临时想不起好的例子,直接改为:“如虎添翼啊!”

“文向以后要和吾多学学箭法才行!”

旁边的太史慈忽然道。

他之所以生擒徐盛,就是存了帮袁谭招募的想法。

公子手下虽然人才济济,但和他一样水准的猛将却是一个都没有。

这让太史慈莫名的有一种寂寞的感觉。

昨夜的落拓中年剑客虽然剑法犀利,但下盘太活,显然是步战的高手。

作为骑将,太史慈对步战之人,有着天然的鄙视。

你剑法再高超有什么用,战场之上,我远程吊打你。

而且我能跑,步兵能干啥?

打赢了追不上。

打输了就死。

眼前的徐盛虽然不如他,但相差不多,日后军中操演,也能有人陪练一二。

徐盛却是不知道已经成了别人眼中的陪练,

还抱拳豪气万分的道:“某必刻苦修炼,好好向子义讨教讨教!”

年轻人,虽然服输了,但却不服气。

“哈哈哈哈!吾等你!”太史慈捋了捋大胡子,仰天哈哈大笑。

他等的就是这句话。

和公子演练,放不开手脚啊......

见手下徐盛,袁谭心中大喜,看向王典,问:“文向家人之事?”

王典早拱手道:“公子但请放心,家兄王谊在莒县任职,典这就走上一遭,必然迁出文向家人!”

“如此甚好,万事小心!”

天色已晚,兼曹嵩、诸葛玄等是连夜收拾行装,如今又走了一天的路,自然人困马乏。

袁谭便令人把守石桥,然后在河边安营下寨。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