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住处的时候,袁谭脸色阴沉的几乎滴出水来。

让出来迎接的郭嘉和阮瑀吓了一跳。

拜访刘夫人倒没什么,表面功夫做足就行。

大家族的表面功夫都是到位的。

所谓母慈子孝,兄谦弟恭。

袁熙今年十五岁,表现的是中人之姿,不过眼中间或有精光闪过,显然胸有城府,并不愚笨。

袁尚今年虽然十三岁,但已经长得人高马大,威风凛凛了,再搭配俊美的面容,颇有袁绍的影子。

也难怪袁绍喜欢袁尚。

不过这家伙心很大,说是自己也要外放一州,肯定比大哥做的更好云云。

袁谭也没有在意。

现在还不是教训这小子的时候。

根据三国演义里的描述,袁谭推测,当年袁尚继位后,袁谭本人虽然很不爽,但也是知道兄弟阋墙的坏处。

毕竟老爹袁绍和叔父袁术的例子就在眼前。

所以主动示好,领兵抵御曹操。

结果要铠甲没铠甲,要兵就派了一点,还有个逢纪过来监视。

逢纪最后还被袁尚和审配坑死了。

可见袁尚毫无格局和容人之量。

晚上用膳的时候,袁绍对袁谭大见亲待,声称臧子源给他举了茂才,自己也是同意的。

会在近期表奏皇上,当然这个是纯粹形式了,

同时,近期也会召回臧洪,令其带兵驻扎于东郡东北的博平县。

这个是要看曹操的表现了,如果曹操拿不到兖州,或是有困难,那臧洪也要适时介入了。

一旦臧洪介入,那兖州给不给曹操,就要看他的本事了。

袁谭的青州刺史一职任命,待三日后及冠之礼成,就会下达。

关于袁谭之前对青州的所有官员任命,一概同意。

然后说私底下会再拨粮一万石,强弩两百张,骏马一千匹,铠甲兵器三千余套,生铁一万斤,钱两千万......

这一下,饶是袁谭沉稳,也是心潮起伏。

同时心中嘀咕,击溃公孙瓒,袁绍估计捞了不少的好处。

然后袁绍就说了一件让袁谭郁闷的事情。

“谯县文家有一女,名淑,吾已纳采、问名、纳吉,待你及冠之礼后,便会遣人纳征。”

袁谭:......我想要的是甄宓!!

不过他总算闹明白在谯县的时候,文稷为什么要找自己算账了。

文家估计以为袁谭千里迢迢跑到谯县,是找他们纳征的。

结果袁谭连门都没进,就跑到许楼乡去找许褚了。

他当时就想极力反对,可张了张嘴,在袁绍威严的目光注视下,愣是没有说出一个字来。

接着,袁绍又和他说了占据青州的后战略发展方向。

“青州残破,当以内政为要,清缴境内贼寇,吸引流民,大力发展农业、商业!”

这是要把青州当做后勤基地啊!

袁谭拱手称是,他也留了个心眼,道:“阿翁还有具体要求?

正如您所言,青州残破,亟待发展农业、商业,但以宽仁治理,前三年当轻赋税,薄劳役,如此才能吸引大量人口。

从第四年开始,青州便可给阿翁供应钱粮,不知这个数字要多少?”

袁绍当即愣住,不由得再次上下打量袁谭。

心道我说了一句青州残破,你就想三年啥都不交了!

既然如此,袁绍开口道:“青州有地五千万亩,亩产三石,三十税一为五百万石,你可自留两百万石,上缴三百万石。

另,三年后,青州当出精兵三万。”

“唯!”

袁谭躬身行礼,补充道:“青州南有泰山贼肆虐于泰山郡和琅琊国,东有辽东海贼肆虐,我当便宜行事,不知可否?”

袁绍点头:“喏!”

袁谭这两句话的潜在意思是,我可南下进攻徐州,向东进攻辽东,兖州要是乱了,我出兵泰山郡。

也不知道袁绍有没有听懂,但既然对方说了喏,那就算是备案了。

随后袁谭开始大家夸赞曹操能力强,志向远大,胸怀宽广,也不知道袁绍有没有听懂。

氤氲的热气中,袁绍俊美的面容若隐若现。

饭后,袁谭躬身向袁绍、刘夫人,及五位庶母告别。

然后提着一只烤乳猪和一壶酒离开了。

出门就扔给了门外等了半天,不住咽口水的典韦。

典韦嘿嘿笑着,一手抓着乳猪,一手端着酒壶,一口就吞掉了猪头......

走出院门后,一个小厮上前,悄悄塞给了袁谭一张纸条。

回到住处时,郭嘉与阮瑀已经等候多时。

这次,袁谭并没有再饮酒,而是让邹婧烧些热水便可。

随即便和郭嘉、阮瑀走进内室。

郭嘉疑惑的问道:“公子何故不悦啊!”

袁谭一边打开纸条一边说:“三日后我行及冠礼,随后便以茂才资格行青州刺史,原我任命官职,一律通过。

青州后续战略,以内政、商业为主,三年内免税赋。

三年后须出精兵三万,年出粮三百万石!

泰山郡、琅琊国及辽东若有动乱,可便宜行事。”

阮瑀喜道:“此乃好事啊,公子何故不悦啊!”

郭嘉在一旁捏起了下巴,道:“及冠礼后,当婚娶了,袁公是不是说的谯县文家?”

袁谭头也不抬的看着手中的纸条,瓮声瓮气道:“在谯县的时候,奉孝是不是就看出来了?”

郭嘉笑道:“公子之智,远胜于嘉,不过是身在其中罢了!”

袁谭也不知道郭嘉的这句话是真的还是假的,但是听着舒服多了,他抬头问道:“先前,奉孝为我解惑,有三大危难。

如今内室之危、当下之危已解,这根基之危奈何?”

袁绍的根基在冀州,袁谭青州干的再好,也难继承冀州。

若是到时候,审配逢纪等重臣再次奉袁尚为主,他难道还要再一次兄弟阋墙。

郭嘉沉声道:“公子,莫杵袁公,才是公子安身立命的根基。”

“唉!”

袁谭长叹一声,把手中纸条递到火焰之上,烧成了灰烬。

纸条应该是袁绍的某位宠妾令人所写,提醒袁谭,文家的这门婚事,是刘夫人一力促成的。

看到这个纸条,袁谭心中最后一丝困惑,也得到了解答。

刘夫人为了把他赶出袁家,可谓是不遗余力,而且她身边肯定也有出谋划策之人。

不然的话,怎么会想出这样的好办法。

给袁谭在千里之外找一个两百年来都没有两千石大官的士家联姻!

要知道,袁谭可是如今天下第一的世家。

冀州随便找一个大世家都可以。

现在却要娶一个千里之外的小世家之女。

(诸葛亮:......)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