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导的两封信,一封是给河内太守张杨的。

张杨字稚叔,赛硕期间,曾在袁绍麾下担任假司马。

后来被何进派到并州募兵,得一千余人,因上党贼寇肆虐,故留守上党,攻击贼寇,也算是练兵。

讨伐董卓时,张杨首先攻略诸县,聚众数千人,随后与袁绍联合,从属于袁绍。

然后被袁绍派到漳水一带联合匈奴於夫罗。

随后於夫罗叛乱后劫持张杨,被袁绍大将麴义击败。

於夫罗带着张杨逃走,随后和度辽将军耿祉发生激战。

趁着於夫罗和度辽将军耿祉激战的时候,张杨脱离於夫罗的控制,并招募败兵,声势复振。

随后被董卓任命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

于是张杨彻底摆脱了袁绍的关系,站到了名义上的朝廷一侧。

其实就是董卓的这一侧,作为董卓防御冀州袁绍的屏障。

这是袁谭本体中的记忆,结合前世的另外一些信息,张杨还是吕布的好哥们,对吕布不离不弃。

可惜实力不济,没有资格拥有吕布这样的渣男猛将。

到了最后吕布快死的时候,张杨还想着救吕布,可惜还是实力不济。

还因为对吕布的感情,激起了部下的醋意,被部下杨丑所杀。

从这里看,应该算是一个比较重情义的人。

不过可惜,目前是袁绍的敌人,甚至可以说是叛徒。

信中大致以感谢为主。

另一封信,则是给长安朝廷的,颇为详细的描述了袁绍势力目前的状况和下一步的打算。

其中甚至包括曹操、袁谭的信息。

“给朝廷,不就是给董卓么?”

袁谭皱着眉头道。

张导在本体的印象中,还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人。

其曾在汉恒帝年间担任巨鹿太守,期间按地图找水流的源头,泛滥的原因,最后成功解决了巨鹿郡的水患问题。

巨鹿郡的黎民于铜马祠侧建漳河神坛碑,以记录其德行。

其在冀州可以说是德高望重。

如今六十多岁的年纪,比卢植还大些。

前段时间劝说韩馥让出冀州给袁绍,他也出了不小的力。

但为何又忽然和张杨以及朝廷勾搭起来了呢?

或许也是对袁绍担任冀州牧之后的一些做法失望了吧!

尤其是韩馥之死,毕竟张景明等人劝说韩馥的时候,肯定拍胸脯保证其肯定有好结果......

其实在韩馥去张邈那里之后,袁绍根本没有要杀韩馥的心思,只是韩馥胆小会错了意。

用生命的代价恶心了袁绍。

这是袁谭个人的一些推测。

“奉孝?如何处置。”

袁谭看向郭嘉,面上露出询问的神色。

郭嘉长叹一声道:“杀之不足惜,奈何时机不对。..

韩馥之死犹在耳畔,若再杀此德高望重之辈,人心恐怕会再次离散。”

袁谭问道:“那如何是好呢?”

郭嘉道:“张景明既有治世之才,可请为青州别驾,帮助公子治理青州。”

袁谭:“......”

为了帮便宜老爹,就把二五仔全拢都我那里去么。

奉孝你出的真是好点子。

仔细想想,确实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就算袁谭不告发张导,以他行事不够缜密来看,暴露也是早晚的事情。

于是,商量好的袁谭准备返回高唐了。

和郭嘉一起批判了袁绍之后,他的心情也好了不少。

文淑就文淑吧,好歹还附送一个猛将。

正妻没了,以后还可以找侍妾啊。

邹夫人都成婢女了,还难过什么呢?

再次恢复斗志的袁谭,带着众人返回了邺县。

随后第一时间拜谒了袁绍,提出了一点小要求。

青州缺乏治世之才,希望能把张导带过去。

张导担任巨鹿太守的时候,可是做了不少实事。

目前,张导虽然年纪不小了,但是活力满满,精神矍铄。

对于这个老头,袁绍也是有些不喜,因为其没事就爱唠叨两句韩馥。

袁绍早就想把张导调走了,只不过其德高望重,又是劝说韩馥的头号功臣,为了他的事情,更是来回奔走。

如此一来,倒是两全其美。

他看袁谭,都觉得更顺眼了些。

而且昨日缠绵,刘夫人也说了不少袁谭的好话,希望能增进母子之间的感情。

家庭和睦,事业顺遂。

还有什么比这更开心的事情呢!

接着,袁谭拜别了容光焕发的刘夫人和两个弟弟,便准备离开邺县了。

至于张导张景明,自然需要袁谭登门拜访。

这个时候安排官职,士人不高兴是可以不去的。

果不其然,老头子一口回绝了袁谭的好意。

无奈之下,袁谭拿出两封信,然后在张导的面前烧为灰烬。

在老头子惊恐的眼神中,袁谭继续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发展青州民生,建造水渠水利,治理水患,争取让整个青州,都在河边立碑明志,张公的大名,千古美扬。”

当天张导就收拾行囊,和袁谭一起前往青州了。

从邺县到高唐县有四百里,袁谭留下许定带人护送粮草、辎重、财物、器具及张导家人等。

自己与郭嘉、典韦、阮瑀等人策马,第三日一早,便抵达了高唐县。

目前青州的局势出现了一定的变动。

因为管承的水军,导致袁谭彻底控制了黄河,田楷、刘备等人无法渡过黄河,只得龟缩在黄河以北。

公孙瓒大败的消息传来之后,田楷更是放弃了安德县、西平昌县,直接屯兵平原国最北部的乐陵县。

准备事有不谐,随时跑路。

刘备则依旧占据着平原县,不过他现在是闷着头屯田了、发展民生了。

据斥候报,田都屯到安德县了。

袁谭这边,臧洪已经令部分军队返回郡国,自己带着留下的一万军队前往东郡,昨日刚过高唐县。

听到这个消息后,袁谭立即骑上大宛马,马不停蹄的追了出去。

终于在下午的时候,赶到了臧洪的部队。

臧洪离开青州,不管心情如何,总归有些落寞。

忽地听说袁谭带着几十人赶来,心中莫名的有些悸动,他霍地站了起来,看向旁边的陈容道:“我就说吧,袁公子非薄情之人,走,随我去见见袁公子!”

陈容叹了口气道:“安知其不是收买人心之法。”

臧洪转身正色道:“听其言,观其行即可。至于人心,人心隔肚皮呐!”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