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夜幕的降临,长安的大幕已经落下

但是长安民众的狂欢还在进行,据说东市西市的酒肉都已经沽空了。

几乎每条大街上都有欢呼的人。

听着院外远处隐约的欢呼声音,袁谭的眉头深深的皱起。

旁边的郭嘉诧异道:“董卓既已伏诛,乾纲清明,我们收获也很大,公子因何发愁啊?”

袁谭长叹一声道:“董贼掌权,虽然暴虐,但他还在竭力的维持汉室的威严和体面。

因为他知道汉室越有权威,他也就越有权威,所以汉室还能维持着表明的平和。

而且董贼为了野心的实现,他即便身处高位,也能压制本性。

所以长安朝廷虽处于他一人高压之下,倒还不至于崩盘。

但是此刻董贼已死,王允此人却独占诛董大功,一朝得意,便本性显露,丝毫不加以掩饰!

吾恐其不能让满朝百官公卿满意,也处理不好西凉兵啊!

西凉兵多有羌胡,虽有人形,实则虎豹豺狼也!

董卓在日,压制之下,也要有纵容劫掠。

可王允呢?

王允,我看他今日对西凉众将的态度,一副高高在上,我赦免了你们,你们还不赶快来感谢我的样子,可见一斑啊!

而满朝公卿,大多心怀鬼胎,各自计较着自己的利益。

若是西凉兵蜂拥至城下,人心不齐,这长安城根本守不住。

如此一来,虎狼入羊群,长安及三辅的百姓,将会面临人间地狱!

就连这些百官公卿,也大多会死于非命。

所以,看他们此刻的狂欢,我实在是心有怜惜。”

这,说的就像是回忆或者看史书一般!

但是却非常的合理。

郭嘉面色平静的摇着扇子,心中却已经掀起了惊涛骇浪。

公子平时一副自作聪明的样子,很多事情都糊糊涂涂的,还要忽悠他解惑。

但一到大事,眼光之高,见识之深,判断之准确,即便是他也难望其项背。

郭嘉一度以为这是公子故作高深和御下的手段,但没有想到公子实际上是真的大智若愚啊!

关键若愚中又带着小聪明来骗人,一环套一环的,连他郭嘉都自以为得计了。

公子不仅仅是演技好啊,想到这里,郭嘉不由得在心中再次对袁谭五体投地。

但郭嘉哪里知道袁谭实际上就是只有一点小聪明。

之所以见识深刻,不过是知道结果,反推回去结合现实找理由罢了。M..

“公子,我们能改变这一切么?”

震惊之下,郭嘉有点小心翼翼的问道。

毕竟此刻袁谭在他的心目中,已经又上升了一个层面。

可以做他奉孝的老师了。

袁谭再次叹了一口气:“难啊,在保住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力吧!

嗯,也不知道管亥和王越把贾诩绑走了没,如果绑走的话,大概率也就成功了一半。”

说这句话的时候,袁谭也不是很肯定。

因为介入历史越深,他越是发现,历史的大势很难改变。

如果能改变的话,他不介意帮助三辅的百姓。

毕竟那些蹦蹦跳跳的孩童何罪之有?

至于做这些事情会不会影响关东群雄的局势。

从认知上看,袁谭觉得倒还不至于。

无论王允掌管朝廷,还是李傕郭汜掌管朝廷,对关东群雄的意义都不具备根本上的影响。

因为此刻关东群雄已经做大,已经成了割据势力。

到手的权力,如果没有生命的威胁,没有人舍得直接放弃。

目前的局势,要一统天下,匡扶汉室。

就只能靠武力一点点的打掉这些关东势力,或者被关东势力打掉。

“贾诩?这个人,真有这么利害!”

郭嘉嘴角微微一撇,能得公子如此看重,看样子绝非等闲。

若是被绑回青州,嘉定要和汝好好论辩一番。

若是被杀了,嘉找时间一定给同行上一根香。

“不管他了!”袁谭拍了拍郭嘉的肩膀:“奉孝啊,我们还是先想好怎么过眼前这一关吧,皇甫老贼亡我之心不死。

这次硬拉我去西征,估计要拨我军马,然后怂恿我攻城,然后我中流矢,卒!”

“正是如此!”

郭嘉深表赞同,随后解释道:“董卓原是你们袁家的门生故吏,和皇甫嵩积怨颇深。

皇甫嵩恨屋及乌,又认为袁家不奉朝廷之令,祸乱关东。自然欲除你而后快。

不过现在董卓已死,你的身份就算暴露也无恙,这长安城中的袁氏门生还是很多。”

“监视俆府的人撤回来了吧?”袁谭忽然想起一事。

郭嘉点点头:“撤回来了,谋杀董卓的事情定后,我就传令让袁瑜等人也回来了。

留一百亲卫守卫府邸。

张辽本部骑兵已调来六百,再加上本部两百亲卫,足有八百精兵,再加上典韦和许定,足以保公子周全。

实在有危险,咱们可以拍马上船回青州,反正此行捞的也足够多了!”

“就是这个道理!不过许定要留在此处,我带典韦和袁瑜就行。”袁谭哈哈笑道,随即有点担忧的问:“如此文远只有四百亲信,还能掌控那两千越骑?应对长安接下来的局势。”

“放心吧,公子,文远雄武壮烈,有大将之姿。掌控两千越骑,数十骑足以。”郭嘉自信非凡的说道,他最近和张辽之间有不少交集。

不像袁谭,天天基本都是去找徐荣。

袁谭瞪眼道:“既然数十骑就够了,怎么不派九百骑兵给我?”

说完之后看着发怔的郭嘉,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郭嘉心道:公子又开始耍小聪明,玩冷幽默了。

若是不知你本来面目,我郭嘉都要被你欺骗了。

张辽既然是越骑校尉了,除了掌控两千越骑,还要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场面,自然不能把所有亲信都安排过来。

“飞鸽传令管承,莫要呆在风陵渡了。

董贼既死,西凉乱兵无人可制,那里已经不安全了!”

袁谭准备调度兵马了,仅仅八百精兵,并不能让他安心。

毕竟他不是张文远,幸好他还有一千水军。

“连日降雨,渭水应该可以行船了吧,让他打镇东将军的旗号,沿着渭水,直上郿县!

哼,坞堡里金银无数,皇甫老贼既然想坑我,我自然要拿点好处回去。”

“唯!”

郭嘉接令,随即建议道:“公子,风陵渡还是要留下几艘船只,以免错漏!”

对于这个好建议,袁谭自然要采纳:“喏!”

随后,两人又针对长安的局势,和后续可能发生的事情,做一些推演。

两人正讨论间,忽亲兵报一女子求见,还抵上了拜帖。

袁谭也没在意,正要随手扔在一边。

郭嘉早两眼一亮的笑了起来:“佳人来了,何故弃之不见啊!”

袁谭这才看去。

只见几行娟秀的小字,落款赫然是妾身蔡琰。

袁谭抬起头看向窗外,声音幽幽的说道:“是蔡文姬啊!”

郭嘉学着袁谭的样子,也抬头看向窗外,声音幽幽的说道:“是蔡昭姬吧!”

袁谭:“......”

他忽然有捶郭嘉一顿的冲动。

......

王允府上,太尉马日磾等人前来拜会司徒王允。

甫一见面,简单问礼之后,马日磾便道:“王司徒,伯喈是旷世的奇才,清楚很多汉朝的事。

应当让他续写解决后边的历史,让它成为一代重要的典籍。

而且他忠诚孝顺的名声一向显著,获罪也没有缘由,杀了他岂不是会丧失威望吗?”

王允脸色严肃,正容回道:“太尉说的极是,但允坚持自己的看法。

过去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出毁谤的书,流传于后世。

现今国家中途衰落,政权不稳固,不能让奸邪谄媚的臣子在幼主旁边写文章。

这既不能增益圣上的仁德,又令我们蒙受毁谤议论。”

马日磾被呛的无话可说,忽地看见司隶校尉黄琬也在,便又问道:“最近族人马钧失踪,一同失踪的还有良匠苏越。

惟恐有人趁乱劫之,还望校尉能够加强调查,找回马钧和苏越!”

黄琬急忙起身道:“定当竭力,马公放心!”

这一段时间,他的心思都在诛杀董卓的事情上,对于此类小事并没有在意。

但现在董卓既然已死,这方面必须要上心了。

毕竟这是他的职责范围。

马日磾可是三公,哪天揪着这事不放,把他送给廷尉,这就尴尬了。

出了府门之后,马日磾对身边人长叹一声:“恨不能救伯喈也。”

随行一同来的公卿道:“马公亲自登府拜访,王允此僚,居然如此自大!”

马日磾摇摇头道:“王允大概不能长久于世吧。

有道德的人,是国家的纲纪;写作,是国家的典籍。废弃了纲纪与典籍,难道还能长久吗!”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