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张县位于良山的的东侧,土地肥沃,良田百里。

再向南去就是百里大野泽,又名巨野泽!

黄巾贼连绵百里下营,看样是要经营此地了。”

寿张县东的一处山丘上,不知何时出现了八百精骑,正居高临下,观察着战场。

为首一人,面容俊朗,身形矫健,狼腰虎背,目含精光。

再细细看去,剑眉斜插,星眼清亮,悬胆鼻,水滴唇。

细节处虽不够俊秀,却更显英气逼人。

再搭配一身亮银色的铠甲,手拿长矛,胯下骏马,当真不负袁氏麒麟子之称。

而在他左侧的,则是一名年过三十的文雅男子。

虽也是一身铠甲,但面容中文气斐然,显然主业还是读书和谋略。

右侧一名体形魁梧的年轻汉子正在大声的介绍着。

此人乃是于禁的族外甥,也姓袁,叫袁卫。

祖上是前汉初的阳夏袁政,和汝南袁氏属于同源。

王莽年间天下大乱,这一支迁徙到了泰山巨平。

一路上饿死或者被杀,到了巨平一带不过剩下三四人。

但就是这三四人,坚强的活了下来。

到了如今百多年的繁衍后,形成了数百人的小家族。

因于家在巨平算是中等家族,故彼此之间多有联姻。

此次袁谭安排于禁率大军到谷县与徐盛汇合,自带八百亲兵到寿张会合太史慈。

于禁便以熟悉地形及道路为由,把族中外甥袁卫以向导的名义介绍给了袁谭。

一同过去的还有四名壮汉,都是于禁在族人中精挑细选的忠勇之辈。

对于于禁的好意,袁谭自然不会拒绝。

这也是一些家族常用的手法。

上位者同样喜欢使用,把麾下一些家族的少年郎,召为亲信。

一如朝廷之羽林郎。

袁谭一路上随意的询问和观察,只言片语中,便发现于禁颇多功利。

原来因为袁家在巨平是小家族,所以并不被于家重视。

袁家娶的也是于家偏远的族女。

袁卫虽粗有文武,但根本无人重视,于禁在鲍信麾下数年也未招揽。

但到了于禁投奔了袁谭后,随即立马就招来了袁卫。

而且每日带在身边,虽没有提拔重用,却是倾心培养教导。

同时族中也开始大力扶持袁家。

做了这些只是准备工作,直到时机成熟,便以向导为由,把袁卫推荐为袁谭的护卫。

既是向导需要,又和袁谭有同源之情谊。

袁卫只要忠心不犯错,定然会随着袁谭水涨船高。

接着,自然会对于家投桃报李。

这点小心思袁谭并不在意,世道本就如此。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人若是没有功利和进取之心,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太史子义还没有来么?”

袁谭看向一边询问。

早有一名亲兵上前汇报道,“距此不过二十里,正在赶来!”

袁谭的目光又转向正在鏖战的鲍信军,观察一番道:“那就等等,鲍信的这支骑兵还算悍勇,再坚持个半个时辰也无碍!”

话刚说完,左边的荀攸就惊讶道:“公子,有一股黄巾贼很古怪!”

“古怪?”袁谭顺着荀攸关注的方向看去,果然发现了异样。

原本的黄巾贼都是乱哄哄一片一起向前冲。

但是现在,似有数百人夹杂在黄巾贼之中,步履矫健,速度明显快于其他人。

若是有数人夹杂在数千人中还不明显,但数百人皆是如此,再有心观察下,自然就清晰毕现了。

“可能是某个大贼首的力士参战了!”

一侧的袁卫同样发现了,他解释道,“这些人都是贼首在数次大战后选拔的精干能战之辈。

虏获的刀兵铠甲也优先装备,不是一般的黄巾贼可以相提并论的,就是比起官兵,也不遑多让!”

荀攸摇了摇头,道:“黄巾贼,最先一般为流民,杀人之后编入流贼,再经数年选入老贼营。

老贼营已是黄巾贼精锐。

力士更是精锐中的精锐,但力士行动多成群结队。

这帮黄巾贼,混杂于大众中,更像是游侠所为。”

“游侠?”

袁谭目光凝聚,心中若有所思。

游侠本质上属于有一定组织的武装力量。

但和宗兵,族兵,这种守护地方的武装有所不同。

游侠一般是没有根基的。

但他们和黄巾贼有本质的区别,组织上和军队也有很大的不同。

就比如现在,黄巾力士的行动,更像是军事化的行动,注重团队行动。

而游侠,则更注重个人勇武。

所以很多人,把刺客与剑客,剑侠,乃至游侠等同,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唰唰唰!”

这群人看似普通,但枪出如龙,剑出如毒蛇吐信,原本悍勇的鲍信军,瞬间便有二三十倒下。

人数虽然不多,但都是铠甲缝隙处被破。

随着下一轮的攻击,又有二三十倒下。

黄巾贼的围杀,经常击伤鲍信军。

受伤了还可以再战,减员并不是太严重。

如此外围直接减少了四五十能战之士,现场局势,立即发生了极大变化。

“不好!”

山丘上的袁谭看的极为清晰,任由这帮游侠收割下去,鲍信军很快,就要彻底覆灭了。

“撑不到太史慈了!”

刹那间,袁谭便有了决断,当机一挥手,带着八百骑冲下山坡,直奔黄巾贼。

咄咄咄咄!

整齐的马蹄声惊动了黄巾贼。

再一名黄巾贼首的指挥下,大约两千黄巾贼赢了上来。

他们队伍松散,阵型混乱,仿佛就是留给袁谭军冲击一般。

荀攸目光如梭,他知道袁谭想救鲍信,便道:“敌军,阵型混乱,一击可破!”

“冲阵?”袁谭御使马匹的同时,嘴角浮出一丝轻笑。

骑兵就是骑兵,步兵的阵型再混乱,那也是阵型。

除非敌方大军溃逃,否则他的骑兵绝对不会冲阵。

田楷冲阵的教训可是近在月前啊。

想到这里的袁谭挥了挥手,身边的信号兵旗帜摇动。

随后冲锋中的骑兵减缓速度,接着一边张弓搭箭,对着黄巾贼倾泻箭雨,一边调整方向,保持着和对方步兵一定的距离。

这种战术又叫满古歹战术。

蒙古骑兵靠它打遍亚欧无敌手。

具体打法是:近敌是不冲锋,而是围绕敌阵抛射,若敌前进则撤退,敌人停下就继续抛射,非常类似网游里远攻职业的“放风筝”。

而缺少弓箭手的黄巾贼,在袁谭的眼中,就如同一个个移动的靶子一般。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