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之南,山峦层叠。

历城之北,却是平原沃野千里。

青州非郡兵的家眷、田地基本都安置在历城以北的台县、高唐县和漯阴县。

过了初十,大量的士卒开始告别家人,前往历城归队。

由于去岁打仗较多,很多人都立下了不少的功勋。

他们中的大多数不但购置了房舍和良田,买了牛,还娶了小娘。

经过岁首以来努力的耕耘,更是撒下了很多种子,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发育......

“阿郎,你不要走!”

不少小娘依依不舍。

一个有些消瘦的壮汉瓮声瓮气的道:“俺不走,往下的日子咋办?

要不是公子,咱们还被流贼撵着呢,不知道哪天就掉脑袋。

现在日子好过了,咱家也有了,田也有了。

上官们都说了,就是俺战死了,这田还是俺的,家还是俺的。

俺只希望恁争点气,给俺生个大胖小子。

那样俺死了,恁也不需要再嫁人了,更不需要嫁给俺那不争气的小弟。”

“阿郎,俺肚子在这呢,争不争气不是靠恁嘛!”

“俺这岁假一个月,比打了一年的仗还累。

要是再生不出娃,俺今年得了赏赐,再娶一个!”

“死胚,恁敢找一个试试!”

......

“娘,俺走了!”

一个壮实的青州汉子背着鼓鼓囊囊的包裹,向他母亲挥了挥手。

“牛三啊,去岁婆娘给大兄说了。

今年娘替你瞅着,给你说上,你可一定要回来啊!”

“放心吧,看俺这体格,能打七八个呢!”

“能打也不能冲前面啊!”

“大兄,恁赶紧把娘劝回去吧。”

......

“青州的正式兵卒,计七万七千八百人。”

将军府中,青州高层齐聚一堂。

法正在汇报着青州兵卒的情况。

“将军精骑亲卫一千人,骁骑三千人,普骑两千五百人,水军八千人,精锐步卒兖州兵两万人,青州兵一万人......

由于渤海郡以为袁公所有,且青州青州贼寇已被扫荡一空。

乐安郡、平原国、齐国、北海国的驻兵已经调走。

由郡守相国和各县在军屯中挑选役郡兵和县兵维持郡国内的治安。

东莱郡因为要防备辽东太守,有步卒一万,骑卒一千,水卒四千驻防。

目前两万兖州兵,一千普骑屯于泰山北部。

一万青州兵,一千普骑屯于琅琊国。

其余兵卒,皆屯于齐国境内。”

法正说完,贾诩开口道:“目前泰山郡太守应劭,济北相鲍信,东郡臧洪皆与我军相善。

刘备军已经投靠了徐州刺史陶谦。

陶谦送刘备五千丹阳兵,并表刘备为兖州刺史,目前刘备驻扎于费国县和南城县一带。”

闻言,袁谭笑道:“陶谦还真是大方啊,丹阳兵可是精兵,去岁一甩手给了朱儁三千,今岁又给了刘备五千!”

现实中的陶谦,和三国演义中的老好人形象差距甚大。

可以说,陶谦虽然年纪很大了,但是野心更大。

“哈哈哈哈!”

众人闻言都笑了起来,去岁陶谦和袁术、公孙瓒结盟,对抗袁绍、刘表。

到了年中的时候,他就开始不务正业,天天和朱儁勾搭着,时不时的就想号令关东群雄。

结果玩到年末,朱儁直接把他甩了,到长安去做官了......

可以说陶谦成了笑话,公孙瓒生撕了陶谦的心思都有。

贾诩接着道:“徐州哪边还有个消息,琅琊国国相阴德辞官了,现在国相是萧建。

他和陶谦麾下骑都尉臧霸等人,拥兵两万余,驻扎于莒县和阳都一带。”

“这是以下马对我的上马,然后以上马对我的下马!”

袁谭点点头,陶谦虽然闹了个大笑话,但本身实力并不差。

而且策略眼光也有。

现在刘备拥兵一万,驻扎在兖州的泰山郡,这明显是以攻代守,牵制他的两万兖州兵。

臧霸、萧建甩两万人驻扎与莒县和阳都,显然是想收复琅琊国北部,攻伐他的一万青州兵。

郭嘉建议道:“臧霸、孙观等人本是贼寇,被陶谦收拢。

他们部众贼性难改,若是驻扎于泰山,则为我等大患。

其却驻扎于琅琊国,呵呵,必定与萧建产生龃龉。

我等布局不需变化,静观其变即可。”

众人闻言,都纷纷点头称是。

袁谭心说还好,刚才夸陶谦的话,只是在心里夸夸,没有说出来。

不然的话,简直要被打脸了。M..

“我们早在去岁就定下了雄踞青州,侵吞徐州的策略,如今可算是,稳步进行中。”

郭嘉继续说道。

但是袁谭打断了他的话。

“攻城掠地很简单!”

鉴于去岁骄傲的战绩,袁谭先装了个比。

“难在如何把地盘守住,安顿好,转变成青州的模式。

琅琊国和泰山郡这边,转攻为守,主要心思放在内政上面。

要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完成春耕,六个月的时间内达到青州模式。”

郭嘉有些疑惑,略一思考之后,便明白过来,道:“公子,那泰山郡的太守应劭?”

袁谭想了想道:“泰山郡毕竟属于兖州,我也不好直接请他前来。

这样吧,把泰山郡的县令,都换成我们的人!

另外,仲治,委屈你先到泰山郡担任郡丞一职。”

辛评上前拱手道:“谨唯!”

他在济南国担任济南相,权力本就不多,到泰山郡倒是可以历练一二。

而且听公子的意思,他这个郡丞才是真正的泰山郡太守。

至于应劭,则是个傀儡罢了。

辛评接着又道:“公子,麾下去泰山郡,愿保举一人同往。

如此泰山郡方可在三月内完成春耕,六月内达到青州模式。”

“何人?”

“东平陵令鲁肃。”

鲁公子啊!

袁谭微微一笑,他现在阵容豪华,都快忘了这一尊后世的大都督了。

“准了!”

“于司马调回学官中,负责练兵、讲武堂等事宜,这泰山郡的兵马有谁统领?”贾诩问道。

袁谭的目光逡巡,看向了一员跃跃欲试的虎将:“徐盛!”

“某在!”

“汝若为泰山中郎将,可否驱逐刘备,稳住泰山呢?”

“公子放心,某必驱逐刘备,吞下泰山郡!”

徐盛豪气万分的说道。

他是比较早跟袁谭的,但一直没有太多表现的机会。

现在陡然成了一军主帅,徐盛心中的火焰腾地燃烧起来。

“我的大戟已经饥渴难耐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