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城,曹军大帐。

“袁谭请我到他军中议事,还向我讨要肉食和粮草?”

曹操一怔,随即大笑起来,“大敌当前,这小子,居然担心我!”

前来的戏志才问道:“那明公愿意到袁谭军中议事么?”

曹操顿时收了笑声,骂道:“竖子,当日袁公与我言说兖州归属时,他也在场。

其掳走数十万百姓不说,还趁机俘虏了我弟子孝,如此不讲道义之辈,我岂能前往冒险。”

戏志才笑道:“在竖子眼中,明公恐怕亦是如此。”

曹操再次大笑起来,不过眼中的忌惮却愈发浓重。

戏志才接着道:“历城那边传来消息,曹仁被老太公出面招降,被安置在青州太学讲武堂中。”

“子孝,必不负我!”

曹操断然道。

戏志才并未否认,而是道:“曹仁麾下游侠的家眷,已被人迁走!”

闻言,曹操的脸色阴晴不定。

良久,方才长叹一声,道:“我侍本初如长兄,从未有过怨言,倒如张邈、鲍信等昔日友人,多有不忿之词。

本初兄待我亦如亲弟,托我以后背。

怎么到了竖子这里,偏生以为我别有异心呢!”

戏志才不动声色的幽幽道:“那明公是有,还是没有呢?”

“异心?!”

曹操拔出佩剑,指着帐外道:“我有的,是对大汉的一腔忠心!

平生的志向,不过是为朝廷征讨西方凉州的叛乱,做一个皇甫义真那样的征西将军。

奈何袁家兄弟志短才疏,杀几个宦官还要引边军入雒,导致董贼乱政,生灵涂炭。

我好不容倡导汇聚关东群雄,二袁枉为群雄之袖,只知贪恋权势,不思进取。

结果一个在北方私刻皇帝玉玺,一个在南方心怀鬼胎。

兄弟自相残杀,使得天子西迁,公卿蒙尘。

如今董卓受牀,两人不思迎回天子,反倒视天下为棋盘,纵横厮杀,愈打愈烈。

当真是,白受汉室世代眷恩!”

“嗯!”

戏志才轻咳了一声,道:“文若君不在,此帐中仅我二人。”

正在慷慨激昂的曹操迅速收了佩剑。

他喝了口水,指着舆图道:“如今形势当如何?”

戏志才微微一笑,道:“明公毋须担忧,袁术必败,且败亡极速。

明公可速发重兵,且多募民夫、屯兵,待大败袁术军后,可收敛大量辎重粮草及败兵!

那麴义轻兵前来,袁谭更是只有骑兵,到时候恐怕气的暴跳如雷,却又无可奈何。”

“这,这是为何?”

曹操疑惑道。“袁术虽败于刘表,其心不在南阳。

如今十万大军进豫州,更是挑选五万精卒入兖州,据说皆有铁制甲胄。

所过之处,郡县无不降服,麾下更有众多智谋之士。

以我来看,此战必为一场鏖战,志才为何言说袁术速败呢?”

戏志才笑道:“明公只知甲兵之利,不知人心乎?

想那袁术在岁首之前携大军背离南阳,麾下士卒无不心怀思家之念。

其所过之处,虽掳获大量粮草,但其只顾自己骄奢淫逸。

士卒每日仅两顿粟米,如此岁首,士卒安有战心?

再负铁制甲胄对敌,吾恐其军不战自溃。”

说到这里,他指了指酸枣位置道:“唯一虑者,此处黑山贼与匈奴於夫罗。

届时可令一支军阻断酸枣与封丘的联系,一旦袁术溃败,黑山贼和於夫罗无所依从,势必投降明公。

如此,明公可得骑数千!”

曹操眼中透着一丝莫名的光芒:“麴义那边好说,分他们一些甲胄和金银便可。

袁谭竖子,恐怕不是这么好打发的!”

戏志才压低声音,说出一条计策。

曹操先是迟疑,随即恍然,接着忍不住开怀大笑起来。

最后,曹操挥了挥手:“召集众将!”

......

汉末的甄城,在后世菏泽市甄城县北侧三十里左右,位于后世黄河的南岸。

一马平川,沃野千里。

农历二月,已是春耕的季节。

举目茫茫间,都是忙做的农人和屯兵。

他们对于驻扎在甄城县以南树林边的数千骑兵,并未有什么好奇的举动。

只是麻木的进行耕种。

有的使用耕牛,没有牛的,便是人直接上去拉犁。

黝黑的后背佝偻着,消瘦的有些触目惊心,但又似充满了用不完的力量。

田头处,一些年岁尚小的孩童们在追逐着,欢笑着。

给这个压抑的背景,带来了一丝生动。

他们并不知道再过几年,自己也要加入耕种的大军,累的直不起腰,长不高个。

他们只知道,这一刻的奔跑,充满了欢乐。

一行骑着高头大马的人,在田间路边缓缓的前行着。

为首的青年雄姿英发,面容俊朗,他脸上带着笑:“兖州治理的怎么样?”

“曹孟德不愧是公子看重的雄才!”

荀攸颇为感慨的说道。

去岁曹操方才艰难的掌控了兖州,仅仅数月的时间,就开垦出这么多的良田。

只要曹操能坚持到秋收,兖州将迎来一个腾飞的契机。

乱世之中,有粮才是王道。

郭嘉道:“据我所知,向曹操提出屯田策略的枣祗,此人颇有干才!”

“曹操手下的干才不少啊!”

袁谭表面感慨,心中则是有些喜悦。

还要我袁谭早早出手,把郭嘉你,荀攸你,还有典韦、许褚、张辽、徐晃、于禁等人都划拉到自己麾下。

不然的话,曹操距离腾飞真的不远了。

他哪里知道,历史上的曹操,是在迎回汉献帝的时候,才开始的屯田。

而由于他的穿越,屯田提前出世,导致刘备跟着他一起屯田。

曹操的细作汇报后,枣祗亲自到高唐考察了半个月,才把高唐的屯田制带回了兖州。

当然了最惨的是刘备,不但屯田,还拉下脸和袁谭约定互不毁田,结果快秋收的时候被打跑了。

在平原种了半年的地,全便宜青州了......

“守昌啊,咱们既然来了,就要统计好各方面的信息。

不仅要统计有多少地,多少人,还要统计有多少青壮,多少孩童。

青壮穿上甲扎,拿起长矛,稍加训练,就是可战之兵。

孩童嘛,就是未来的人口,也就是战略储备!”

“谨唯!”

闻声,一名年约十七八岁的少年拱手应是。

此人是文稷的族弟,叫文辉,字守昌。

随着文家举家迁入青州,大量的文家才俊,也就进入了袁谭的视线。

他在考量一番后,便提拔了其中的十数人,其他的,则被安顿进了学堂。

文辉数算能力极强,算筹更是用的神乎其神,面色虽然稚嫩,性格却极为的老成。

由于袁谭推行功勋,又比较看重统计,所以青州在这一块特别缺人。

于是便把文辉直接提拔为参军从事,负责随军统计军功、粮草等信息。

这不,看到曹操麾下良田太多,又安排文辉统计......

“袁公子,袁公子!!”

远处,忽然传来陌生的呼唤声。

袁谭勒马看去,只见十余骑正纵马而来。

看到这一幕,典韦跳下马,向前几步,大手摸向了腰间的小戟。

“无妨!”

袁谭淡淡笑道,来人不过十余人,而且没有甲胄刀兵。

他这边一屯百骑,还刀兵铠甲齐备,若是还如临大敌的话,没得让被人嗤笑。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