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鲁国相张辽领兵六千驻扎于鲁国,并接收原先的鲁国兵。

同时,袁谭又调来了王晨(王允侄子)、鲍邵(鲍信儿子)等年轻俊杰帮助张辽。

袁谭所部大军返回南武阳县,令于禁暂代留营司马,荀攸为监军,于此处操练。

恰东莱郡太守管统上报,屡见辽东海船游弋。

且听闻辽东太守遣大将柳毅为营州刺史,准备于东莱郡登岸。

袁谭看到汇报后也是无语,辽东太守公孙度胃口还不小,直接把他的青州改名为营州了。

商议之后,便令突骑中郎将太史慈率领三千本部骑射兵,前往东莱郡。

自己则与文稷带着一千铁骑亲卫,与刘洪、陈逸等人一起,返回青州历城。

一路上,袁谭把脑海中仅剩不多的数学知识和一些理论倾囊相授。

毕竟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知识都忘了。

若不是遇到数学家刘洪和徐岳,他都快忘了自己是穿越者了。

接下来,只要数学的基础知识发展起来,形成逻辑辩证的思维。

物理、化学的发展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也是袁谭提出日心说的一个起因。

在后世的历史上,物理学家起源的巨头之一伽利略,便是一位天文学家。

他也是因为日心说出名和坐牢的。

对于袁谭的教导,刘洪带着三个弟子,没日没夜的记录,推演。

对于袁谭的安排,更是耗尽心思。

还没有抵达历城,袁谭心心念的《小学数学》便编撰成功。

深知数学重要性的袁谭,甫一抵达历城,便召集学官和将作府中所有人,宣布了刘洪为数学博士,亭侯。

他的三个弟子也成为了学官中的从事,并兴建观天台,以探索宇宙之奥妙。

“公子之言大善啊!”

孔融一听要探索宇宙之奥妙,顿时两眼泛光。

看到老友刘洪的蔡邕也是非常的开心,在他的建议下,刘洪手书一封给郑玄。

想来有他出面,郑玄是肯定会来历城了。

无论什么时候,社会上总有一张无形的关系网。

趁着气氛热烈,袁谭宣布在青州的所有学堂中增设课程——数学。

而且是必修主课。

小学数学一书,在青州所有小学中普及。

接下来袁谭安排刘洪等人编撰出中学数学、大学数学和太学数学......

对于袁谭的这个安排,孔融当即表示太好了。

让袁谭开心的是,他不在的这段时间内,青州的学官和将作府中又增加了不少新面孔。

马钧发现了几名有脑洞的青年俊杰,都是喜欢捣鼓发明的怪才。

他心心念的斧枪已经生产出样品了,而且采用的是新工艺的灌钢!

......

另一边,野心勃勃的孔融喊来了青年帮手颜斐,据说是孔子弟子颜回的后代,最热心的事情就是教育......

据申屠蟠酸酸的透露,孔融现在广撒网,到处找孔子弟子的后人,被戏称为征辟狂。

可叹他申屠家没有这么好的老祖宗。

另外还有郑玄的弟子公孙方等人......

袁谭把将作府喊过来的原因,就是将作府要和学官之间相互配合。

接下来随着数学的普及,各种科学的试验将会出现。

利用数学的逻辑思维,将作府将会有大量的东西发明出来。

教育的目的就在于科学理论的普及,试验科学是科学理论产生效益的必要步骤,有了好处才能持续的发展......

这就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若不为利来,又怎么会发展......

事情安排妥当后,袁谭又到将军府和州牧府中巡视一番,顺便把开个会,勉励众人。

虽然他不太喜欢政务和军事,但这个东西是他立足青州制度的根本,绝不可放任。

而好的制度,才是青州得以良性发展的保障。

陈逸担任别驾,州府没有人反对。

这边是名声和家世的重要性。

至于陈逸主管的卫生、环保这一块,后续和医官华佗等人,将会有更多的交集。

东汉末年数次大疫,袁谭必须未雨绸缪。

接着,袁谭就慷慨激昂的向大家宣布。

泰山郡已经在手,济北国鲍信也投诚过来、鲁国也已纳入怀中。

立人道于泰山之巅的事情,可以提上日程了。

打袁术虽然没有捞到好处,但回家的途中顺道就混了三个郡国。

从地盘上看,收获比曹老板还大。

......

因为粮草充足,军械的持续打造,徐荣和郭图郭嘉等人都建议袁谭征兵。

原青州兵卒约有七万七千人,随着泰山郡郡兵、公孙犊的投诚,以及鲁国的加入。

袁谭麾下的兵卒已经超过九万。

但各地都需要布防,徐州大战起时,袁谭能调动的战兵约有五万人。

数量上看似不少,但只要攻下城池,就要留人布防。

若要吃下徐州,至少还需要再征兵三万。

毕竟还要防备着曹操这个老六。

兵卒的来源主要是军屯兵,还有一部分新征之兵。

泰山郡和济北国都是征兵的重要兵员地。

东汉末年除了边军,内地出精兵的两个地方,一个是丹阳郡,一个就是泰山郡。

丹阳兵和泰山兵,都是精锐的代名词。

另外,郭图、徐荣等人想征兵练兵的原因,也是马贩子苏双打通了两条贩马的渠道。

一条是通过渤海郡到幽州贩马。

幽州的形势,由于公孙瓒搬到了刘虞的治所蓟县附近,新建了一个城居住。

两人之间龃龉越来越多。

现在两个人摩擦不断,还各自向长安派出使臣,相互指责。

如此一来,对幽州的管控力度也就自然而然的下降。

苏双趁机勾通了鲜于家和田家,以及乌桓人。

一方面出售铁器、丝绸、纺织品等物,一方面大量购置战马和养马僮。

另一条贩马的路子,是通过中山国翻越五行山(太行山)到并州购买马匹。

并州的良马还没有到,但幽州那边的八千匹马已经到青州马场了。

现在青州马匹不缺,甲胄刀兵更是一直在满负荷的生产,自然需要征兵打仗......

刹那间,袁谭有种被军火商携裹的错觉。

不过他还是同意了征兵的提议。

......

回到内府,还没有进后院,就被府中令萧冉携带着四大家族半途截住。

袁谭:“......”

一早就到历城了,忙到现在,快晚上了还没能回家。

他有种想把孔顺调回身边的冲动。

毕竟孔顺会帮他把大部分事情都挡住。

但想想还是算了,毕竟孔老二的教训就在眼前。

......

甄家的钱庄已经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了,第一趣÷阁钱就贷给了贩马的苏家。

府邸开发和营建,目前在济南国的路子已经铺开,要发展到整个青州,还需要时间。

得益于大量马匹和从甄家贷来的银钱,苏家的车马行,已经遍布青州。

糜家在青州早有布局,目前在青州的所有郡国的治所都建有糜东楼。

其他娱乐产业也在相应的展开。

至于赵家,纺织品、水粉、皮毛、山货等也是如火如荼,开遍了青州治所。

接下来就是逐渐下沉到各个县的问题。

商业这一块是袁谭非常看重的一点。

毕竟他对士兵极好,各种赏赐和奖励,都是尤其的丰富。

导致青州的士卒都是非常的富足。

若是这些士卒就知道攒钱和买田地,随着战争的增多,早晚把青州都买完。

那就又成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而娱乐产业,更好的吸引了这帮士卒,让士卒们把金钱花费在府邸、外妓、博戏(赌),吃喝穿、打扮等享受上面。

过程中,袁谭利用四大家族赚足了钱,又给青州的官府缴纳了足够的税。

收到了足够的税收后,青州官府又可以再赏赐给有军功的士卒。

如此形成一个经济的良性循环......

在夸赞了四大家族之后,袁谭再次强调了他最看重的——良性的可持续循环。

绝不能做竭泽而渔的事情。

当然了,这一块也有上计椽和司商部门进行管控。

后续的立法也会逐渐的完善。

资本是贪婪的,必须要把他们控制在框架之中。

另外,袁谭也询问了四家有没有优秀的人才。

青州的孝廉可以举了。

对于人才,征辟是一方面,举孝廉更像是一种荣耀。

后续在合适的时候,袁谭肯定会推出科举制度......

毕竟随着时间的发酵,他发现大部分人都不认识,他了解的历史中都没有记载。

而这些人的能力如何,他不知道......

甄家甄俨提名了他的三弟甄尧。

赵家、苏家和糜家则表示明年再提名。

毕竟相对于甄家梭哈了青州,赵家的赵云目前还在刘备那里,糜家的糜竺还在徐州陶谦那里,苏家的苏非也在刘备那里......

作为商人,对利益交换是最有心得体会的。

送走了四人和萧冉之后。

袁谭终于来到了心心念的后院。

不知道什么时候,后院也变得和麾下文臣武将那样,成了豪华阵容。

除了正妻文淑名气略小之外,蔡琰是东汉末的大才女,貂蝉和冯方女都是国色。

甘梅和邹婧两个人虽然不是国色,但都是有特点的绝色。

甘梅又大又白......

邹婧狐媚有灵气......

从气质上看,甘梅和后世双龙会里的利智有些相似。

邹婧介于邱淑贞和蔡少芬之间。

貂蝉有点类似年轻时巩俐的升级版。

冯方女则是有点夏日福星里关之琳的升级版。

至于蔡琰,和周润发版本里的冯程程,比较相似。

而正妻文淑,虽然声明不显,但英气逼人,属于另类的美女。

可以参考金玉良缘红楼梦中林青霞的贾宝玉扮相。

......

“冯方女成我妾室了?!”

听到消息的袁谭直接愣住。

“是啊,我做主的,已经娶过了!”

在众美面前,文淑一副大姐大的派头。

袁谭:“......”

他一直在犹豫,是把冯方女赏赐给文稷收买人心,还是留着自用呢。

这下倒好,不用选了,真开心。

接下来,再娶三个小妾吧,九为数之极,不能太多了。

袁谭如是告诫自己。

“接下来,我有话要说!”

文淑浑不知嫂子变妹妹,豪气的说道。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