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糜竺的带领下,糜家军无疑是携着仇恨而来,战意高昂。

整齐的队列,凶狠的眼神,雄浑的号子。

甫一出现,便震慑了战场。

在他们的帮助下,无论是位于中路的丹阳兵,还是两翼溃败的刘备关羽军和郝萌秦谊军,都开始稳住脚步,收拢溃军,再次组成阵形。

刘备和关羽大声的招呼着,士卒渐渐聚成一团。

麾下士卒,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家眷。

当然最重要的是,刘备和关羽的死忠还是很多的,他们都没有说家眷问题。

那些死忠自然也不会说家眷问题,或者暂且压在心中。

至于郝萌和秦谊这边,本来就是一触即溃,此刻见有反转的可能,也开始招呼士卒汇集。

两人现在都有种吕布想找机会杀自己的感觉。

若是吕布大败,一万五士卒,再死掉一半......到时候真想下手也要衡量一二。

但若是吕布大胜,两人这番表现,难保其不趁机发难。

巧妙的,整个战局,开始发生逆转。

位于中间的徐晃开始不断的龟缩,原本的各个方阵,是分开的,现在在指挥下开始聚拢。

丹阳兵的将官同样是经验丰富,他们急忙指挥士卒,想阻隔各部汇聚。

如此一来的话,相当于把徐晃军分割成七个小部,然后分别绞杀。

“突击!”

关键时刻,陌刀队再次出手,担纲突击任务。

丹阳兵虽然凶狠,但根本遮掩不住陌刀的侵袭。

这是由身高、力气和装备,带来的三层降维打击。

甚至就像是突击的铁骑一般,势不可挡。

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徐晃军逐渐汇聚,形成一个超大的圆形数阵。

数阵是作战时采取的一种密集的战斗队形,《孙膑兵法·十阵》:“数阵者,为不可掇。”(掇,掠取,引申为割取、击破。)

意谓数阵的作用是防止敌军击破。

数阵的列法是,行列间距离间隔要缩小。

但必须行列靠近而不混乱,兵器密集而使用自如,前后要能相互支援。

若敌人退走,不要出阵追击;

敌人进攻,不要出阵阻击,或者截击其迂回部队,或者挫其前锋锐气。

阵势要严密得无隙可乘,稳如泰山。

若如此,便不会被敌人攻破。

圆形数阵,从直观上看,就是密集的圆形阵。

但是其中兵种搭配和层叠搭配,又有一些细致的讲究。

徐盛的无当军居中。

高顺和徐盛两翼夹击,玄甲军正击,三军逐渐蔓延,形成包饺子的姿态。

袁军也就真正的形成了中心开花之势。

这个时候,就比吕布等人是先攻破徐晃的圆形数阵,还是自身先被击溃了。

因为糜竺八千生力军的加入,局面渐渐变得胶着起来。

无数的士卒组成小股的锥形阵,试图冲入敌军阵营。

长矛、大戟交错挥舞,刀光剑影之中,士兵们奋勇杀敌,大声呐喊。

此刻的吕布已经下马,他手持马槊,连续戳翻四个士卒。

但每当他想再进一步的时候,总有人及时补位。

阵形实在是太严密了!!

“吗的,真搓火,赤菟要在,老子抬死你!!”

急切之下,吕布也飙起了家乡话。

若是他的赤菟马和西凉铁骑还在,一个陷阵突陈,早攻破了这个圆形的乌龟阵。

但是现在,他虽然依旧勇猛无匹,但没了赤菟马,速度却跟不上了。

速度跟不上,对方便可以及时补位。

及时补位,阵形便无法撕裂......

至于另外一位万人敌关羽,和准万人敌刘备。

此刻却是龟缩在阵中,毕竟他们面对的是徐盛的龙戟军。

一千精英硬弓手和强弩手隐藏在军中。

尤其统帅徐盛,看似气势雄壮,动不动就让人吃他一戟。

但实际上,弓不离手,连珠箭更是防不胜防。

刘备还好些,个头不是太高。

两米左右的关羽就惨了,佝偻着腰,缩着脑袋,生怕被人瞧见。

......

真正的战场鏖战之时,哪有电视剧里摆pose一般的霸王降世:“还有谁?”

就算真的摆,那也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

丘陵之上,陈珪眯着眼睛,忽然开口道:“徐州,南方好像有烟尘飞起,我恐是袁谭的铁骑然后,准备来突击我们。”

“哼!”

陶谦的脸上闪过一道厉色。

“他不来则以,若是来,我这两千丹阳精兵,会让他有来无回。”

陈珪:“......”

他看着周围防护陶谦的两千精兵,实在是提不起什么信息。

今天邀击袁谭,之所以打的这么胶着,不就是因为你们丹阳兵不抗打么?

若不是吕布军和刘备军,两翼包围,你那两万丹阳精兵早大崩溃了。

这个时候,陈珪也有些疑惑,刘备的军队,按说很能打啊,怎么今天也一触即溃了。M..

若不是糜竺带着八千精锐及时赶到,他们恐怕都已经撤往郯县了。

陶谦瞧出了陈珪的疑惑,解释道:“陈君且安心,我这两千丹阳兵看似普通。

实则都是真正的精锐,尤其队列里隐藏了一千硬弓神射手,他们可是自小在山林中打猎的猎户。

袁谭不来则以,来则让他有去无回!”

陈珪点了点头,一双浑浊的老眼看似无神,实在仔细的观察起周围的士卒。

仔细一看,果然发现精气神都不太一样,顿时安心下来。

......

与此同时,袁谭、文稷、典韦、张汛四人带着一千玄甲军,已绕到了陶谦所在丘陵正南。

没办法,陶谦军两个大纛都很明显。

而陶谦这个竖立在丘陵上,尤其明显。

杂草丛生,骏马的奔驰,并没有掀起太大的尘土,视野自然也是很好。

典韦还在认真的向袁谭请教着:“公子,这个用兵之道,有什么神机妙策没?

就是那种万能的解药!”

用兵之道,也有什么万能的解药?!

袁谭呵呵一笑,解释起来,反正他说也不是说给典韦听的,教的对象也不是典韦,所以没必要置气。

文稷和张汛一阵苦笑。

尤其文稷,他自诩在青州的带兵水准,自己差不多是济南大学的水准。

而典韦的带兵水准,在他看来,只能算是过乡小学的水准。

现在典韦这个问题,就好像在问,怎么考上青州太学,还问有没有什么神机妙策......

想一招鲜啊!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