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抵达历城的时候,袁谭就已经和麾下谋臣商量此去讨伐公孙瓒的方略。

他并不想像历史上袁绍和公孙瓒那样,你打我我打你,打了快十年。

此次出手,就是要一锤定音,一劳永逸。

......

东平舒县,在后世天津市静海陈官屯镇西钓台村附近,隶属河间国。

漳水于此处折转方向,改向东流入海。

接下来的兵马辎重运输,就出现了较大的困难。

毕竟渤海郡纳入青州系统较短,官道和水道都没有成形。

接下来的事情,便是开挖漳水和泒水之间的渠道。

这一条渠道,其实就是原本历史上,公元206年,曹操令董昭开辟的平虏渠。

平虏渠据记载是连通滹沱河与泒水。

实际上,在东汉年间,滹沱河名为虖沱河,虖沱河和漳水在东平舒县南的参户亭处汇合。

也就是说,平虏渠就是连通漳水和泒水。

泒水这边会接着开挖运河直通泉州。

漳水和泒水连通之后,袁谭的大军,便可以向北推进到泉州县,也就是后世天津市的西部武清附近。

在历史上是曹操所开挖的泉州渠,连通平虏渠,经泉州后抵达鲍丘水的下游。

在后世,也就是天津市宝坻区东部。

不过,曹操开挖这两条渠道运粮,是为了进攻辽辽西的乌桓。

而袁谭此来是为了进攻公孙瓒,打完公孙瓒,才会考虑打不打乌桓。

或者说,想打,但现在不能表露出来......

所以袁谭的渠道只需要开挖到泉州。

接下来就可以沿着沽水南北直穿渔阳郡。

也可以沿着㶟水横穿广阳郡。

大帐之中,袁谭、荀攸、贾诩、荀彧、太史慈、张辽、徐盛、徐晃、文稷、曹仁、王门等人齐聚议事。

法正等人因为年幼就留在历城了。

大漠荒无人烟,袁谭可不愿意带这些历史上短命的家伙。

荀攸和贾诩一看就是长寿的面相。

尤其贾诩,老脸黝黑,感觉不是一般的耐操。

文稷历史上没有大放异彩,大概率也是早逝。

不过他体魄过人,之所以早逝,袁谭推测在历史上和袁谭及其妻子儿女全部被杀有关系。

文稷大概率是虎豹骑中人,在曹纯的带领下杀死了妹夫袁谭。

随后又眼睁睁的看着曹操,杀死了妹妹文氏和外甥及外甥女。

这种痛苦,但凡有点良心的人,都会郁郁而逝。

更何况就目前看,文稷还是个宠妹狂魔。

文族长脾性老油条,文淑那火爆脾气,绝对是文稷宠出来的......

吊诡的是,这一次,曹纯被文稷亲手击杀了。

不知是不是为了赎罪。

世事万物,冥冥之中,似乎有着难以明说的巧合。

“根据最新的情报,刘虞的残部已经汇集,目前推举阎柔为乌桓司马,目前已经纠集了数万众,并上谷郡乌桓人难楼所部骑兵万余。

公孙瓒主力,目前聚集于广阳郡和渔阳郡。”

荀攸简略的介绍着。

“另外,袁公已拉拢右北平郡乌桓大人乌延,辽东属国乌桓大人苏仆延,以及辽西乌桓单于蹋顿一起围攻公孙瓒,并许以单于称号及印绶。”

袁谭眉头微皱,这样一来,打完了公孙瓒,就不太好打乌桓了,找神么理由好呢?

毕竟,袁绍这个大将军是他封的,有苦也得自己受。

“另外,袁公又令牵招、文丑统骑兵三千前来,已到武垣县。”

武垣县在后世的河间之西,一个因驴肉火烧而声名大噪的地方。

......

一番讨论之后,确定好细节方略。

袁谭环顾左右,开始下令:“贾诩为留营司马,徐盛为副将,负责操练士卒,连营防备,保护民夫开挖渠道。”

贾诩和徐盛上前领命:“谨唯!”..

“荀攸率领本部兵卒,蒋奇为副将领兵五千,并民夫数万,开挖渠道,运送粮草等。”

荀攸和蒋奇出列道:“谨唯。”

“传令麴义,令他出兵绕过鄚县和易县,与拒马水之北建立营寨。

若公孙瓒大败,则必须将阻隔在拒马水之北,不能让他逃回易县。”

“唯!”

袁卫接令。

......当一系列命令下达之后。

太史慈、张辽、文稷、徐晃、曹仁、王门等人傻眼了:“公子,怎么大家都有令,唯独某等没有军令!”

袁谭微微一笑,抬头看向远方:“尔等先秣马厉兵,此战,我们不但要围杀公孙瓒,还要兵发辽东,饮马乐浪郡!”

打乌桓人的理由想好了——假道伐虢!

你借道我就真伐虢。

你不借道,我们是盟友,你居然不借道!

......

太史慈以为真的要的打辽东,顿时眼神亮起,建议道:“公子若要兵发辽东,末将建议征辟一人从军,调来一将随行!”

“何人,何将?”

袁谭饶有兴致的问道。

太史慈抱拳道:“历城城门校尉刘政,他昔日躲在辽东,对辽东地理山川及人情风俗多有了解。

其随军可知地理。

另外就是名士邴原,其年轻时与割席断义的管宁齐名,后前往辽东避难。

当年某曾多受其恩惠,后来也是受其委托,才护送刘政返回东莱郡。”

割席断义......

袁谭点了点头,道:“喏,征辟邴原这事,就交给子义了。

至于刘政啊,想当初汝护送他来投军,随后便要离去。

我们三人可是一起许下承诺,要追寻大义。

如今大义在即,刘政倒是被我二人丢的有些远了。”

说到这里,袁谭和太史慈都豪迈的笑了起来。

“传令,调城门校尉刘政前来随军!”

对于邴原,袁谭不是太熟。

但另外两个人却很熟悉。

管宁、华歆、邴原并称为“一龙”。

因为“割席断交”这个典故。

管宁和华歆更出名。

说是管宁、华歆两个人坐在一个席子上看书,门口有个达官贵人经过。

华歆跑出去看了一眼。

回来之后,管宁就把席子割开,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当初看这个故事的时候,少年的袁谭等人不禁为管宁的节操所震撼和仰慕。

但成年后历经社会磨难,回头再看,就呵呵了。

尤其代入华歆,更是我去年买了表。

老子不过出去看了个热闹,回来就被钉在了当代和历史的耻辱柱上。

下次有这样的朋友,可真的需要离远点。

不然分分钟送你个成语,遗臭万年。

而且当时一龙,龙头是华歆,龙腹是邴原,而管宁是龙尾。

管宁这番做派,有没有嫉妒心在其中呢?

毕竟管宁是真正有渊源的世家大族,而华歆不过是个小家族,凭什么你是龙头,我才是龙尾......

从后来华歆的人品上看,其并没有多少低劣之处。

清正廉洁,名士高风,后来还不计前嫌的举荐管宁。

当然三国演义把其塑造成为趋炎附势、助纣为虐的政客。

这个......和豹头环眼的张飞一样,都属于无稽之谈。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