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儒雅沉静的眉眼颇有几分书卷气,却身形高大,又穿着禁军巡街的衣服,让他整个人都有一种矛盾感。

可这矛盾里,最出脱的是他的潇洒不羁。譬如他看到李策,起身行礼,便带着宁折不弯的锐气,不像朝中那些阿谀奉承之辈。

正是严从铮。

李策略微点头,同他打招呼。

“严指挥使今日散值吗?”

如果在值,这可算是擅离岗位。

严从铮声音清越道:“末将今日轮休,因家母喜欢安国公府的月饼,就厚着脸皮前来讨要,叫楚王殿下笑话了。”

其实说是喜欢,也有几年未曾来往过。

“笑话什么?”叶夫人闻言连忙邀请他们落座,又道,“长庚走时,特地交代要给楚王送一份,给严公子送一份,所以今年做得格外多。你们不来,我还要让娇娇一家家送去呢。”

李策同叶长庚初识,叶长庚便说要请他吃家里的月饼。这是个守信的人。M..

叶娇正在剥石榴,闻言撇嘴道:“我才不送,母亲惯爱使唤我跑腿。哥哥走后,就把我当儿子使了。”

叶夫人笑起来:“要不是把你当儿子使唤,怎么会把家里的生意交给你打理?你怎么能买起人参像买萝卜,眼睛都不眨一下?你别得了便宜还卖乖。”

叶娇闻言立刻心虚地笑了。

“嘿嘿,”她举起剥好的石榴籽,“母亲别生气,请你吃这个。”

“都坐下吧,”叶夫人笑着招呼他们,“你们晚上肯定要同父母团聚,就在这里吃午饭,谁都不准走。”

十多年来,安国公府第一次这么热闹。

虽然叶长庚不在家,但家里第一次有贵人留下来用膳,门房也时不时来报,说谁家差人送来节礼。

这一是因为叶长庚从军,二是因为叶娇在骊山立功,最重要的,是因为肃王的案子审定,但凡聪明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先陈王被栽赃过,意味着皇帝会对安国公府放下芥蒂。

这之后万一叶娇嫁入楚王府,安国公府免不了跟着飞黄腾达。与其等着将来锦上添花,不如先行一步,也能多添一分好印象。

奶娘请叶柔也过来,菜肴摆上,酒水添满,虽然还看不到满月,安国公府却充满团圆欢聚气氛。

叶夫人坐在主位,两位客人上首就座,叶柔是姐姐,同李策对坐,叶娇对面坐着严从铮。

叶夫人同严从铮说话,问他家里长辈身体如何。

严从铮回答说都好,抬眼看到李策在剥石榴,剥完放在碗里,递给叶娇。

亏得他俩的胳膊都很长,隔着满桌子菜,递来递去。

提起严家,叶柔想起严从效的事。她替钱友恭道歉,严从铮歉意更甚,同叶柔多聊了几句。

叶娇已经在给李策递核桃。

“新核桃,”叶娇道,“剥开大家尝尝。”

李策看着只撬开一道口子的果皮犯了难,严从铮转头便对奴仆道:“去取锤子来。”

“不用了。”

李策说着,一掌拍开核桃,仿佛自己的手掌是铁做的。

他们的动静终于惊动叶夫人。

“娇娇!”叶夫人斥责叶娇,“楚王殿下是客人,你怎么能使唤他剥核桃呢?”

“无妨,”李策垂下手掌,在酥麻疼痛中咬牙道,“本王病时,叶小姐多有照顾,病好了,做些事也是应该的。”

这话得到了严从铮的支持。

“正好末将带来一篮野板栗,叶小姐喜欢吃板栗,楚王殿下也剥吗?”

野板栗,外壳坚硬长满利刺,比刺猬都难对付。

席间的气氛顿时有些不同。

一直埋头苦吃的叶娇总算发现,对面的两个男人正襟危坐,视线碰在一起,如空中沉沉接近的两团乌云。

“不用剥了,”叶娇连忙拿起筷子,“都怪我,正餐不吃,吃什么核桃?来来来,夹菜夹菜。”

她亲自给严从铮送去一块月饼,又给李策夹去一颗肉丸,再起身倒满桂花酒,笑声清朗地活跃气氛。

这顿饭终于有惊无险地吃完,严从铮拿上月饼告辞离去,叶娇打了个饱嗝,斜倚凭几道:“你说说你们,怎么还能吵起来呢?”

李策拿着锤子敲核桃,闷声道:“你们什么时候认识的啊。”

“七八岁吧,”叶娇道,“上街看灯,他跟严姐姐一起,抢我的兔子灯,我哥把他打了一顿哈哈,就认识了。”

“然后呢?”李策重重地砸开核桃。

“然后店家就把兔子灯卖给我了啊。后来傅明烛要帮他出头,又被我哥打一顿。”

想起哥哥,叶娇难过起来。

“也不知道他在哪里,有没有月饼吃。”

远在沙州的叶长庚正在啃胡饼。

这里的胡饼没有沾芝麻,西瓜大的面皮拍进炉子,烤得又硬又干,优点是容易保存。

比如当他趴在戈壁滩埋伏两天两夜时,胡饼不会坏掉,啃一口,唇齿生香。若不是总有些沙子硌牙,这胡饼便是无上美味。

啃完往身后递去,饥肠辘辘的部下立刻接住。

“校尉爷,”部下一面吃,一面道,“真想不到,您这位京都来的贵人,也肯这么卖命。这几天待在这里一动不动,我身上的跳蚤都生跳蚤了。”

叶长庚解开水壶塞子,喝掉最后一滴水。

“小爷我什么福都享过,尝一尝苦头,这叫积累谈资。”他不屑道。

部下解开自己的水袋递给叶长庚。

“校尉爷,一会儿吐蕃人过来,您先别出去,跑我们后面。”

“说的什么玩笑话?”叶长庚嗤之以鼻,“谁官儿大,谁冲前面。”

出门前,娘说过,作为将官,不光自己要活命,还得护着部下。

跑后面,他是那种怂人吗?

远处终于传来马蹄声,再近些,露出那些人蓝灰相间的衣服。

敌军来了!

千里之外的京都长安,百姓们正在庆祝中秋。

午饭过后,安国公府在最高的楼上系起硕大的灯笼。这是“竖中秋”的节礼,必不可少。

楼上的叶柔低头看时,不由得抿起唇角浅笑。

灯笼之下,红衣的叶娇,玄衣的李策,一个眉眼生动笑颜如花,一个目色深沉藏着喜悦。

秋风吹动他们的衣角,叶娇的披帛飘飞起来,缠住了李策的衣袖。他并不急着解开,就由叶娇缠着,转头看她。

真是一对璧人。

叶柔拿起字谜,就要抛下去让李策来猜,忽然见远远地走来一个随从,对李策耳语几句,李策便转身离去。

叶娇跟着他,也不知去了哪里。

他们去了天牢。

随从说,牢里的李珑捎信出来,说请楚王一见。

叶娇不放心,便跟着过去。

案子已经审定,且昭告天下。过了中秋,李珑便会被移到合适的地方,终身幽禁。

那地方是保密的,所以李珑想见李策,只剩这一个机会。

他仍穿着那日骊山刺杀时的衣服,原本名贵的锦衣,此时遍布褶皱污渍。头发也乱了,王冠虽然戴在头上,却看起来不伦不类,像一个心智失常的戏子。

见到叶娇,李珑有些意外。

“听说安国公府的月饼很好吃,不知道叶小姐带了吗?”

“带块砖头给你。”叶娇说着就要低头找砖,被李策阻止。

“啊呀叶小姐,今日的你,”李珑摇头道,“可不如那日晚上温柔可人啊。”

李珑一边说,一边从衣袖中取出发簪。

那是骊山那夜,他亲手从叶娇头上拔下的簪子。

当着李策的面,李珑露出放荡的神情。

“那日在骊山,小姐你亲自把这发簪送我,你说你愿意服侍我,做我的王妃,你都忘了吗?”

“你胡说!”叶娇气到扳动牢门,想开门把李珑痛打一顿。

最好是打死,才能让他闭嘴。

“娇娇!”李策再次阻止叶娇,他牵住叶娇的手,把她带到自己身后。

“这还护着?”李珑又道,“她的滋味,我可都尝过了。”

叶娇再也忍不住,她一脚踹向牢门,虽然没有把牢门踹变形,却惊得李珑向后退去。

她怎么没有带一把弓来呢?

真是不如哥哥聪明。

叶娇在天牢喘着气,看向李策。

他会怎么办?怎么说?不会信了吧?

……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