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长时间,叶娇都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若不是涌入殿内的风,慌乱地掀起她的衣袖,李璋简直都要怀疑那里是一尊雕像。

李璋没有说话,也没有离开。

他就站在殿门旁窄小的阴影内,打量不远处的身影。

叶娇攥着拳头,想要发火,却无处可发。眼中渐渐蓄满泪水,神情委屈,吸了吸鼻子,似乎要出门,却忽然转过身拿起毛趣÷阁。

书架侧面贴着一张白纸,叶娇挥动毛趣÷阁,三两下画出一个人像。

线条简洁。稀疏的头发,宽脸高颧骨,脸上还有个大痦子。

很明显,那是宋守节的脸。

她要做什么?

用针扎着对方的画像泄愤吗?女人就喜欢这些,以为做个小人写上生辰,扎一扎,骂一骂,就能左右对方的生死。

看来叶娇也是这样,愚蠢可笑。

李璋轻哼一声,便准备转身,却见叶娇抬手撕下那张纸,仔细叠好,放在鼻子上。

巨大的擤鼻子声响彻大殿。

叶娇用那张画着她上司头像的纸,心满意足地擤了个鼻涕。然后像是终于报复到对方,笑起来。

她的脸颊和鼻头都有些红,脸上的表情仍旧委屈,可清澈明亮的桃花眼却是笑着的。

短暂的惊怔之后,李璋转过身,向政事堂走去。

这就是叶娇的本色。幼稚、无趣、呆傻、心胸狭隘。这样的人,有什么好的?

除了那个从小长在皇陵,没见过世面的李策,这世上不会有第二个人看得上她。

李璋走进政事堂,那里放着官员正衣冠的立式铜镜。他已经走过去,却忽然止步,转过身,看向铜镜。

铜镜中映出他的面容。

硬朗的五官,金冠束紧头发,这些都和平时没有什么不同。

只是,铜镜中的他在笑。

笑意像是从心底深处流淌出来,眼底唇角,丰盛得像是换了一个人。

李璋抬起手,心中的震惊无以言表,难以相信镜子里的人是自己。

他好像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笑过了。

兵部尚书宋守节一点都笑不出来。

不仅笑不出来,离开政事堂不久,他还连打几个喷嚏,觉得周身发冷,不知道是不是感染了风寒。

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吐蕃归降大唐后,答应退到甘泉水以南。这样以来,大唐便多出一个州的领土。

吐蕃送来了甘泉水以北的舆图,兵部要差人拿着舆图,到当地重新勘测地形地貌。

但是甘泉水附近常常有遮天蔽日的沙暴天气,许多人难辨方向,有去无回。

以前叶羲还在朝中做事时,曾帮助边界守军,安装过相风木鸟。

相风木鸟,就是把木制的小鸟胸部连接转枢,转枢插入一个空心木管顶着的圆盘中心。

风吹动时,木鸟转动,带动转枢在圆盘下的空木管内转动,便能观测风相。

测风,不仅仅是测方向。还可推断出风力,根据短时风速,推断会不会有沙尘天。

而且边境的相风木鸟常常做在高处,这样不光能辨风向,也能辨方向,更是一个重要的路标。

当初的资料已经遗失,参与过的人都说,只有叶羲知道得清楚。

宋守节希望叶羲能凭借记忆,告诉兵部的人,那些路标的位置。

这是小事,叶娇跑趟腿就可以了。

可叶娇一点都没有为上司分忧的觉悟,竟然拒绝了他。

宋守节脾气暴烈,能当面骂人,绝不背后抱怨。所以他也不管叶娇是个姑娘,脸皮薄,当场骂了好几句。

骂过以后,只能叫下属写一封信送到城外,交给叶羲。

如今京中都已经传遍,说叶羲回来参加女儿的婚礼了。

既然皇帝亲自为楚王和叶娇赐婚,那安国公府便不再是禁忌,当年的旧人也都可以接触。

让叶羲帮帮忙,是看得起他。

他好不容易回来,肯定又想像以前那样,拉拢朝臣,出入宫廷,成为京都各大世族的座上宾吧?

让宋守节没想到的是,叶羲的回信只有两个字:“忘了。”

忘了?

宋守节看着纸上潦草的字迹,揉了揉眼睛,问道:“他忘了?”

“忘了,”带信回来的下属道,“他本来只说了两个字,就赶下官走。是下官怕大人您不相信,厚着脸皮求他,好歹写了封信。”

宋守节道:“你没说是本官请他帮忙?”

“说了,”下属尴尬道,“他说不记得您是谁。”

其实叶羲说得还要更难听。

他当时一面敲打木鱼,一面道:“宋尚书?宋守节?这人还活着呢?不认识。”

奇怪人家还活着,又说不认识人家,这不是故意的吗?

虽然下属没有原句照搬叶羲的话,宋守节还是血气上涌,差点气死过去。

果然!

有其女必有其父!

“罢了!”他重重道,“咱们自己想办法!无论如何,大唐的领土要收回来,就算一步步丈量,咱们也量仔细,画准确,把兵马推过去!”

晋州城外,李策与叶长庚先紧紧握手,再重重相拥。

“等了很久吧?”李策问。

“刚到!”叶长庚拉着李策,给他介绍晋州当地官员。除了晋州刺史周赐,以及刺史府许多下属官员,竟然还有河东道节度使郑奉安。

郑奉安三十多岁,生得面皮白净、模样俊逸,身上有习武之人的精气神,又有文官办事严谨的神态。

他恭敬拜见李策,李策连忙扶他起来,笑道:“早知道有郑节度使在此坐镇,本王也就不用来了。”

“岂敢岂敢,”郑奉安面容羞愧道,“微臣治下不严,以至于出了这种乱子。待事态平息,一定去向圣上请罪。”

晋州刺史周赐,四十来岁,蓄着山羊胡。面对上级和皇帝派来的王爷,愧疚难安,战战兢兢。

“都是下官的错。”他恳切道,想了想又补充一句,“但是水渠还是得修,春耕重要啊。”

春耕重要,也就是百姓重要。虽然出了这么大的事,周赐还是不希望重罚百姓。

几个人说了些客套话,便分别步入马车进城。

叶长庚没有避嫌。

他径直钻入李策的马车,放下车帘,原本笑呵呵的脸瞬间肃重,问道:“我明明写了书信示警,怎么九郎还是来了呢?”

从他们第一次见面,叶长庚便称呼李策九郎。虽然后来知道了他的身份,还是一如既往。

李策的神情也不似之前轻松愉快。

“军械事大,”他道,“如今我辅政太子,不是想推拒,就能推拒的。”

虽然这么说,但叶长庚知道,李策不是不能推拒,而是家国责任,让他不惧艰难。

“再说了,”李策安抚叶长庚道,“这里还有叶兄在呢。”

叶长庚按紧腰刀,沉声道:“不瞒九郎,我一点都没有把握。不过我的任务是修渠,他们闹,就等闹完了再修,大不了回京挨骂罢官。你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李策若有所思,身体微微靠后,眼眸中闪过洞察入微的光芒。

他虽然只是疑问,但仿佛已经知道许多。

可即便知道,也没有退缩的意思。

“一招不慎,”叶长庚抽出腰刀,斩向虚空,“命丧黄泉!”

他不是在吓唬未来的妹夫,他是根据眼前的处境,像一头嗅出陷阱的狼,敏锐地做出判断。

李策伸出手。

骨节分明的手指握住叶长庚的刀柄,掉转方向,帮他收刀入鞘。

“命丧黄泉的,”李策神情冷峻,仿佛手挽长弓的猎人,自信中蓄积可怕的力量,笃定道,“也可以是别人。”

有权力的地方,就有拍马溜须的,有见风使舵的。

所以自从叶娇同上司吵过一架,库部司的主事官员做起事,都有些漫不经心。

他们怕自己跟叶娇走得太近,会开罪尚书大人。所以往往刚到下衙时间,即便叶娇还在做事,他们已跑得干干净净。

故而这一日,当御膳房送来叶娇的生辰面时,除了叶娇,政事堂里,便只剩下太子李璋。

御膳房也给李璋送去餐食,摆菜时,一个内侍随口说道:“叶郎中的菜也已经送去了,今日是她的生辰,特地多送一碗面。”

“她的生辰?”李璋抬起头。

狭长的眼眸中,有一抹暖色。

……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