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到这份上,不考核一下怎么行?

潘凤直接参照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给了一个考题:“不知公达如何看待天下英雄?”

荀攸心想:关键时刻到了。

这关要是过了,身居高位不难。

他斟酌一下问道:“敢问侯爷,何为英雄?”

英雄的标准,估计就能难倒大多数人。

可潘凤既然敢问,自然有所准备。

“当世之人,公达心中的英雄。”

荀攸忽然笑道:“侯爷如何?”

反将一军。

潘凤笑道:“公达如何证明本侯是英雄?”

虽然他很受用荀攸的夸赞,但作为考核,不能轻易放水。

荀攸正色道:“本侯出身贫寒,却打下这么大一片基业,拥兵数十万,放眼天下,有几人能与侯爷比肩?”

“若这都不算英雄,恐怕天下英雄寥寥无几。”

潘凤闻言心想,讨论这个似乎没意义。

荀攸不会说他坏话,而他又不能自曝短处。

于是挥了挥手:“袁本初呢?”

荀攸毫不客气道:“本初身为四世三公之子,得天独厚,却因小利而亡大义,虽一时强盛,但成就有限。”

潘凤暗自点头,差不多能和历史真实情况对上。

到底是王佐之才,眼光不错。

“曹孟德呢?”

“虽宦官之后,但其人所为不失大气,未来成就要比袁本初强。”

“比之本侯呢?”

“未来不好说,可眼下曹孟德不是败给了侯爷吗?起码此时侯爷比他强。”

会说话就多说点。

潘凤陆陆续续问了荀攸对其他诸侯的评价。

大多给的评价与历史上有些瓜葛。

他转头看向郭嘉问道:“奉孝以为如何?”

郭嘉已放下酒坛,赞道:“荀氏八龙,果然名不虚传,君侯恐怕要重用他。”

潘凤笑眯眯看着荀攸,心里同样在想:怎么安排他?

如今他麾下有三大谋士,荀谌、郭嘉、徐庶。

荀谌负责处理政事,主要有冀州各级官员的选拔,郡县来往公文以及税收等等。

作为世家专门花费心思培养的入仕之才,加上潘凤结合后世建立的机制,荀谌做这些事可谓游刃有余。

再加一个人,除了浪费人才,没有任何意义。

郭嘉负责搭建情报系统,兼军事参谋。

军事参谋暂且不论,情报头子这个角色,暂时无可替代。

除了郭嘉本身足够优秀以外,出身寒门是他最大的亮点。

换作荀攸掌管暗卫,年轻又背靠世家的他完全可以在重要位子安插自己人,暗卫分分钟改潘姓荀。

至于军事参谋,你让一个内政顶级强者搞军事?

磕碜谁呢?

徐庶则军政两块各有涉猎,于军,负责建立军功制度,于政,负责安置黑山军。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二者皆见成效。

换个人,会给徐庶一种摘桃子抢功劳的感觉,得不偿失。

思来想去,就只剩一个安排。

让荀攸负责征北将军府对外采购项目。

这个安排看似简单轻松,实则关乎他潘凤能不能打破阶级壁垒,以寒门之身问鼎至尊之位。

按照潘凤的设想。

大规模采购,首先价格就得往下压一压。

毕竟作为供货商的世家,自己生产原材料,自己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加工,成本很低。

这样一来,某些非战略物资采购,会省不少钱。

其次,目前征北将军府的采购基本都是全额给真金白银。

潘凤准备等过段时间,大家有了良好合作基础,以及基本信任,就会变成定金加分期付款模式。

这样会极大程度缓解整个体系的财政压力。

等库房里的钱花的七七八八,他会采取两种办法。

一是拿缴获的资产充抵,比如他先前提起的并州矿山和马场。

二是先欠着,等税收上来,再支付。

慢慢的把各大世家绑上战车。

要让他们意识到,如果他潘凤倒了,自家会损失巨大。

比如种了一大片桑麻,养了一群织布造衣的奴仆,建了一片裁剪制衣的工厂,还被欠了几亿铜钱的货款,等着潘凤还钱。

要是潘凤哪天不行了,货款拿不到,工厂白建了,人白养了。

那他们会不会适当的扶一把?

再不济,撑死袖手旁观,这群世家大概不至于要害他。

说白了,潘凤想走小资社会的路子。

在这个生产资料掌握在世家手里的时代,大同的路子,一般人还真玩不转。

而想这么做,得下一步大棋,需要有个高明的棋手。

才能智商方面,荀攸肯定没问题。

身份方面,他作为世家子弟,去跟各个世家打交道,比起郭嘉徐庶更具优势。

唯一需要顾虑的是,荀攸作为世家的一份子,愿不愿意帮他算计各大世家。

这点潘凤觉得问题不大。

因为前期他不会将最终目的告诉荀攸。

毕竟从表面看,这种大规模采购,世家同样有莫大好处。

心中有了决断的潘凤,笑着说道:“本侯手下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职位,位高权重,不知公达可有意乎?”

荀攸正色道:“请侯爷示下。”

潘凤肃然道:“本侯接手冀州时日不长,百废待兴,又苦于可用之人不多,故打算向各大世家采购一部分不属于命脉的物资,诸如牛羊布匹之物。”

“长期以往,不但耗资巨大,而且容易有人中饱私囊,为杜渐防微,本侯欲将之托付给公达,并向天子请封公达为薄曹从事。”

荀攸闻言愣在当场。

这就是你口中所说的特别重要的职位?

荀攸不傻,至少他认为自己是聪明人。

薄曹从事,主管一州钱粮,听着的确位高权重。

可一旦限定物资采购这块,位依然高,权就没那么重了。

或者说,在形成潘凤想要的规模,或坦白他的计划之前,一般人都不会觉得权重。

更像是新晋一方诸侯,为了照顾外戚,特意给了一个肥缺。

可在雄心壮志的荀攸眼里,什么肥缺能有指点江山更具吸引力?

所以他不亢不卑拒绝道:“侯爷可否另请高明?”

一旁的荀谌闻言,连忙朝他使眼色。

在他看来,荀攸初来乍到,潘凤能安排这么好的职位,可谓有情有义。

哪怕荀攸这个安排有所不满,也可以先应下来,等展现出自身势力,再腾挪不迟。

而不是公然拒绝。

哪怕私下再商量,也比公然拒绝要强啊。

潘凤倒没什么恼怒之色,只是问道:“为何拒绝?是觉得事情太简单,没有难度吗?”

看荀攸的神色,明显看不上他许诺的职位。

察觉到叔父眼色之后,荀攸心领神会,拱手道:“在下谢侯爷看重,只是在下不擅此道,愿为一县令,还请侯爷成全。”

话语上委婉不少,可态度没做任何改变。

旁边的荀谌听的直摇头。

这下一代,为人处世,还得多教一教啊。

潘凤摇了摇头:“本侯所想,恐怕恰恰与公达相反。”

“其一,莫说县令,郡丞都远远比不上这个职位,不仅因为职务高低,还因为本侯认为此事确实至关重要。其二,以友若展现出来的才能,胜任绰绰有余。”

“公达先别忙着拒绝,不如暂且做上一段时间,如若再有别的想法,本侯再酌情考虑如何?”

眼下没有谁比荀攸更适合这件事。

顶多让他去替荀谌,而采购的事,换成荀谌主持。

荀攸犹豫片刻,微微点头应道:“可。”

眼见荀攸答应,潘凤笑着说道:“公达放心,最终绝不会让你失望。”

“来,本侯与你共饮一杯,欢迎来到冀州。”

事情既然已经敲定下来,该喝酒欢迎的,也不能少。

再说,起码得给荀攸一点时间和空间,慢慢适应。

酒过三巡。

忽然一人匆匆而来,双手捧着标红的信筒:“侯爷,幽州急报。”

郭嘉也顾不得喝酒了,跑过去接过信筒。

因为这人是暗卫的联络人之一。

他打开后,第一时间送给潘凤。

潘凤随意扫了一眼,只见上面写着:“幽州急报,右北平太守公孙瓒因多次对鲜卑乌桓用兵,导致粮草不济,遂向幽州牧刘虞讨要粮草出征。””却被幽州牧刘虞以公孙瓒兴不义之师为借口拒绝,以至于大败一场。”

“公孙瓒对此恼怒万分,欲整兵对刘虞下手,并想向冀州借粮三万石。”

公孙瓒终于要对刘虞下手了吗?

看来他的日子不怎么好过,否则不会在冬季被逼的反击。

这点刘虞确实做的不地道。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五胡乱华,便是血淋淋的事实。

公孙瓒愿意去打异族,你可以看不惯,可以有意见,但不能在背后使绊子。

否则壮大了异族,他们真的甘心做拔掉爪牙的看门狗吗?

不反噬,都已经是最好的。

决定有什么话,私下

所以某种程度

再到后面,库房里没钱,只能延后支付。

在商业上,叫

徐庶最近变得很忙,因为潘凤回来之后,让他去做冀州军的军功核查和论功行赏。

这是他来冀州之后,第一次独立负责一件事。

在此之前,他一直在荀谌手底下帮忙,但荀谌处理内政的能力过分的高,所以他除了打杂……还是打杂。

要不是能在荀谌身上学到不少东西,有着任侠气概的他,早就留下一封书信,拍拍屁股走了。

对了,据说很多新颖的事物,来自于征北将军潘凤。

比如呈批制和票拟制……

以他的智慧和能力,自然能明白这种制度的优越性。

毕竟经历过一千多年的沉淀。

所以等潘凤一回来,徐庶立刻找到他,希望能给自己安排一些重要的事。

因为他想从潘凤这位正主身上学到更多。

潘凤与徐庶详谈之后,大手一挥,将论功行赏这件头等大事交给了他。

不过他说的论功行赏,不止是按照军功发放奖励,而是让徐庶结合这次经历,参照秦汉两朝的军功制,制定出新的军功制。不过他说的论功行赏,不止是按照军功发放奖励,而是让徐庶结合这次经历,参照秦汉两朝的军功制,制定出新的军功制。不过他说的论功行赏,不止是按照军功发放奖励,而是让徐庶结合这次经历,参照秦汉两朝的军功制,制定出新的军功制。

既能让士兵们心满意足充满动力,又不会拖

军功核查和论功行赏是小事,建制是大事。

严格来说,小到一家公司,大到一个国家,优越的制度才能做大做强。

潘凤本身没什么时间去做,荀谌政务缠身,郭嘉擅长军略,所以才会交给徐庶。

一来智商够,二来闲。

当然,潘凤会抽空将一些先进的理论灌输给徐庶,给他指引方向。

别的不提,光站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数之不尽的牛人的肩膀上,忽悠……教导徐庶,肯定够的。

有一种人,让他去做什么事,不一定能做的很好。

但指挥起别人做事,往往有如神助。

而潘凤就是这种人,江湖人称嘴强王者。

最令潘凤满意的是,徐庶对这种事甘之如饴。

一些惊世骇俗的话冒出来,反而让徐庶视潘凤为神明。

然后某天躬身一拜,高呼拜见主公。

反正就是

在此之前,徐庶得顺带完成两件事。

就是军功核查和这次的封赏。

从经手人到荀谌这里,每个人都要给出

邺城。

闲散一个多月的徐庶,迎来了一件大活。

征战归来的冀州军战功核查和论功行赏。

这一个多月

说是核查,不如说统计和清理冒功

议事厅内。

潘凤与三位谋士相对而坐,脸色阴郁:“巨鹿魏氏趁本侯率大军征战在外,暗中联络别的世家,欲迎袁绍回冀州主事?”

荀谌微微颔首,补充道:“侯爷攻打壶关无功而返的消息传到冀州,立刻人心浮动。”

“魏氏借机发作,以侯爷未能夺取上党郡,无法践行承诺为借口,煽动其他世家摆脱侯爷对冀州的掌控。”

“直至昨日,足有二十余家私底下动作不断,请侯爷务必重视。”

潘凤摸了摸鼻子,准确来说,他的确无法践行当初的承诺。

本来答应打下上党郡,将上党郡的马场和矿场贱卖给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